书城成功励志人要定,心要静,幸福会靠近:浮躁世界里的养心法则
2755600000021

第21章 淡眸天下物,大道始归真(2)

保持名利有时比追逐更加困难,因为身在名利之中的我们如果缺乏一颗淡然的心就非常容易迷失自己。得到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在得到名利的同时意味着我们要付出很多。故事中的女孩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不得不选择伪装,为了得到,所以付出更多,在这些得失面前,只有保持淡然,才能不被名利所累。

名利并非不祥之物,只是我们在名利面前难以保持平常心,缺失了一份淡然。要想不变成名利的奴隶,我们就要学会看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面对一切。

4.守一颗淡定而平静的心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冷静淡定,才能心如大海。

螳臂当车,无疑是自不量力。淡定不仅仅是指在荣誉、名利面前能够保持平常心,也包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我们要想客观地看待一切、认识一切,就离不开一颗淡然的心,如果内心不够淡然,我们就可能成为当车的螳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假如我们的行动只是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和本能来行动的话,就有可能会自取其辱,也可能面临失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从前有一只高傲的蜈蚣,它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于是向蛇发起了挑战。它决定和蛇赛跑,约定如果谁赛跑输掉了,就要心甘情愿成为对方的奴隶。

蚰蜒听说之后,前来劝说蜈蚣:“你为什么要和蛇赛跑呢?蛇比你身长要长得多,而且爬行的速度非常快,你怎么可能赢得了它呢?这样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你快放弃吧,趁现在还来得及。”

没想到蜈蚣一点儿都不担心,反而自大地说:“蛇没有脚,我的脚那么多,怎么可能连它都赢不了呢?开什么玩笑,我一定会赢得比赛的胜利,然后让它做我的奴隶!”蚰蜒见蜈蚣不听劝,也就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爬走了。

比赛的那天终于到来了,蜈蚣得意扬扬地爬过来,它看着蛇轻蔑地笑了笑,然后就待在原地闭目养神。比赛开始了,开始的信号一发,蛇扭了一下身子,然后就快速地冲了出去。蜈蚣大吃一惊,没想到蛇竟然有这样的速度,它一着急,不小心几只脚互相绊住了,它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终于协调好了自己的身体,正准备前进,才发现此时的蛇已经在终点看着它了。

因为对自己和对手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使得蜈蚣自取其辱。我们有时可能因为太骄傲而失去了客观观察一切的能力。生活之中,有时我们就像蜈蚣一般,因为对荣耀的渴求,所以本能地追逐,但是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缺少一颗淡然的心,所以容易变得自负,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笑柄。

如果我们能够多去了解自己和他人,也许对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和解释,对于追逐的一切也许就会有一个新的看法。

在一个农舍中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公鸡,它有着非常嘹亮的歌喉,每天都准时报时,偶尔还会唱几句,抖抖漂亮的羽毛,然后在鸡群当中来回走动,因为这样能够听到其他的动物对它的赞赏。

有一天,它一如既往地唱着欢快的歌,当它从一只母鸡身边走过的时候,母鸡异常生气地说:“你这么喜欢唱歌吗?你觉得你的歌声很迷人吗?你不觉得你的歌喉非常让人难以忍受吗?这声音简直没有人能够承受。”说完之后,就扭头走开了。

听到了母鸡的侮辱,公鸡非常生气,于是冲着母鸡大叫:“你有什么资格对我的歌声妄加评论?你连唱歌都不会,你只会咯咯地叫,除了下蛋一无是处。”说完还准备上前去理论。

这个时候,另一只母鸡走了过来,然后对公鸡说:“不要计较了,原谅它吧,它其实很喜欢你的歌声,只是现在这首欢快的歌不太适合唱,天知道,昨天它的孩子被可恶的狐狸叼走了。体谅一下它吧。”公鸡听完之后感觉很抱歉,于是找到母鸡道了歉。

在遭到他人质疑的时候,愤怒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失去了冷静和淡定,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了观察客观事实的能力。事出皆有因,愤怒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试着去了解事情的经过,那么愤怒也许就会在了解的过程中停止,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包容,做到真的心宽如海。

通常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应该学会了解事实。只有了解了实情,我们才容易做到原谅。在了解事情的过程中,不要带有情绪是必要的,所以要学会心淡如海,只有保持内心的淡定平静,才能做到心如大海。

5.淡欲知足,幸福就会来敲门

清心寡欲,不被金钱欲望所奴役,不远离真善美,就能保留住本性的淳朴。

如今在很多国家都流行一种简朴甚至清贫的生活方式。比如追求奢华浪漫的法国人像是改了性格一样,再不会选择那些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的生活方式了,相反,他们越来越趋向“清贫”地生活。这点从着装上就能得到验证,那些白领阶层,穿着都十分随意,衣料大都是棉布或化纤的,很少有羊毛、羊绒织品。这与法国人历来的追求时尚大相径庭。

在德国人眼中,他们的奔驰轿车跟他们的国家一样值得骄傲,但要是谁开着奔驰私家车招摇过市,一定会遭到鄙视的目光,因为德国现在都普遍选择小排量的轿车作为家用车。

这种突如其来的清贫之风之所以吹向那些经济社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中一点原因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在尝尽奢华之后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

在追求了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后,人们开始反思,究竟这种生活是否真的能带给人快乐和幸福呢?调查显示,美国在过去30年里,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超过一倍,觉得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口比例下降了5%,或者说减少了约1400万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

当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而开始追求小康甚至更富裕的生活时,财富反而成为一些人走向幸福的绊脚石。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在追求财富、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迷失了淳朴的本性。当人们认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时候,会发现钱唯独不能买到最简单的幸福。

当你的欲望越来越多、目标越来越大时,就会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丢弃了最初的愿望,迷失了自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靠的是勤劳肯干,那时人人都夸他是个好青年。然而随着财富的累积,他变得越来越贪婪,当他富甲一方之后,就更加冷酷残忍了。那时,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甚至还有人制作他的木偶像,然后将那木偶像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诅咒和谩骂几乎每天充斥着他的耳朵,就连他的兄弟也对他十分厌恶,可以说洛克菲勒的前半生都在众叛亲离中度过。

53岁的洛克菲勒在尝尽人世繁华后,被疾病缠身,人瘦得不成样子。医生向他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中选择一样。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时的他终于领悟到,是贪婪的欲望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了家,每日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戏剧,还常常跟邻居打成一片。他开始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洛克菲勒发现当他逐渐放下那些华而不实的欲望后,烦恼少了,身体也健康了不少。后来,他甚至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但因为他臭名昭著,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金钱,可是他没有放弃,他通过努力,使人们慢慢相信了他的诚意。

那时,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他听说之后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他甚至将慈善活动投放至全世界,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也是靠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国发生疫病灾害,是洛克菲勒动用基金会资金进行资助,才有了足够的疫苗预防而不致成灾;此外,洛克菲勒还为黑人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从这以后,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迷失了方向,后半生散尽千金,才重返生命的正道。据统计,他一生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美元。他用前半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用余年的岁月找回了因为财富而丢失的世界,那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做完这些事情后,享年98岁的洛克菲勒觉得了无遗憾了。

人的幸福感是很奇怪、很奥妙的。当有了钱以后,我们未必会感到幸福,甚至有可能很不幸福;而贫穷是不幸的,但当事人如果能够接受现状,安贫若素,并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因子,充分享受每一个微小的快乐,则未必感觉不到幸福。

在满足欲望的征程上,我们的幸福变得越来越单调、脆弱、不堪一击,当财富蒙蔽双眼,我们最原始、最朴素、最简单的幸福也就迷失了。

一位常驻非洲维和部队的工作人员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太佩服鲁滨逊了,能在孤岛上生活那么多年,对于我来说,现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回到国内,同家人团聚。”去除一切利欲享受,人们才能露出那最简单真挚的淳朴。

清心寡欲,才能保留住本性的淳朴。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不远离真善美,不被金钱欲望所奴役,那么幸福就会主动来敲门。

6.别被欲望蒙蔽了你的双眼

贪欲永远也无法被满足。真正的淡泊者,能做到无视物质的诱惑,看淡名利。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这是庄子在《徐无鬼》中所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而贪心者是永不满足的;那些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势。

世上总有一些人会因为在钱财、名利、地位等方面得不到满足而方寸大乱。面对公司破产、职位被贬等情况,有些人就会蠢蠢欲动,在私底下或背后耍阴谋诡计,结果让自己越陷越深,虽然职位高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欲望也越来越大了,竟再也得不到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