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趣味营销学
27516100000029

第29章 利用产品的生命周期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时,鸽子见乌鸦很辛苦,就问它:“你要飞到哪里去呢?”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这里,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鸽子听了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你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鸽子说得对,乌鸦与其不停地变换自己的居所,还不如改变自己的声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其实在很多时候,经营者已经成了一只乌鸦,却不自知,反而气愤地认为消费者太挑剔。消费者的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所有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营销者应该把握这个周期,而不能企图让市场迎合自己。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乐百氏公司请国外某著名咨询公司制定了一份“战略蓝皮书”,其核心内容是“造就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导者”。战略方案中有详尽和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明确地告诉乐百氏:“只有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才是正确的方向”,“进入碳酸饮料市场没有出路”。于是,“今日可乐”胎死腹中,乐百氏转而进入了“非碳酸饮料”的茶饮料。

然而,如果说这是一个很英明的战略的话,唯一的不足就是时机。在国内,“非碳酸饮料”还没有一个相对成型的市场,乐百氏的战略中忽视了消费市场的培育。

因而,乐百氏的茶饮料并没有像“蓝皮书”预计的那样一炮打响。1998年,乐百氏的市场增幅从1997年的85.3%下滑到33.3%。

而就在乐百氏大举进军非碳酸茶饮料市场的同时,乐百氏的老对手娃哈哈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强大广告声音和巨额宣传投入进了碳酸饮料领域,推出了娃哈哈“非常可乐”,结果把乐百氏硬生生地丢在了“碳酸饮料”市场的门外。

2002年娃哈哈“非常系列”碳酸饮料产销量达到62万吨,约占全国碳酸饮料市场12%的份额,在单项产品上已逼近百事可乐在中国的销量,成为娃哈哈集团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非常可乐成为商业奇迹。

非常可乐有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它对消费市场的准确把握。而提到碳酸饮料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就不能不提可口可乐。正是在目前世界各地的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可口可乐,使碳酸饮料与美国文化一起打包,成功地把品牌渗透进消费者的生活,甚至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从1886年第一瓶可口可乐问世到美国本土第一家工厂的建立,可口可乐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人去品尝到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成为其活动的主题,在其后的十几年里,虽然不时会有新的广告语出现,但主要是从产品的功能层面去宣传,“解渴、好味道、清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可口可乐产品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知,广告语的宣传越发趋于感性,在功能性的诉求基础之上,增添了更多的内容和含义,如“欢乐、友谊”等等。但这个时期仍是一个产品推广阶段,真正的品牌地位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次世界大战是可口可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可口可乐成为美国人首选饮料,并伴随着美国大兵的海外作战开始流向各地,为保障驻外部队供应开始在一些国家建立了瓶装厂。至今在注册的可口可乐商标上保留着ENJOY的单词,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可口可乐百年的历史,一种古典的风范。

1978年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80年代第一家合资工厂的建立,当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许多中国人还不习惯这种有‘中药味道’的饮料,并且价格偏高,可口可乐把市场的重点放在了几个主要城市,利用中国本土饮料渠道的优势,在夯实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带来了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外来文化大举入侵的同时,可口可乐也以“贵族”的身份受到部分人的青睐。

“挡不住的感觉”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广告语,也表达了可口可乐要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实际上也代表着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和向往。

“喝可口可乐不仅是喝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这是当时一些忠诚消费者的切身体验。

可口可乐在主要城市通路大量使用电视媒介、户外广告、冷饮设备等宣传手段,利用售点的生动化的管理方式,推动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已初步完成主要城市的布点工作,各地的国内传统饮料受到沉重打击。

1996年亚特兰大(可口可乐总部)奥运会应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最为辉煌的时刻。全国已有23家瓶装厂,可口可乐品牌成为最有价值品牌。产品经常供不应求,在中国市场每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可口可乐的渠道重点由批发向直营转移,要求在市场更大面积的渗透,对业务执行要求更高,产品陈列面要大、品种要多,广告材料要丰富,客情关系要好……“无所不在,物有所值,情有独钟”成为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销售工作也从过去的引导消费变为促进销量。

“尽情尽畅,永远是可口可乐”,既表达了酣畅淋漓的感觉,又体现了可口可乐的自信和大气。

进入21世纪,可口可乐开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首先是总部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督促加快发展的步伐,但随着国内饮料行业的逐步成熟,以非常可乐、旭日升、健力宝等为代表的国产饮料抢城掳池,提前占据了许多二三级市场;百事可乐从“新一代的选择”到“畅想无极限”分割了许多青少年消费对象;消费者消费多样性,使得可口可乐不得不改变市场策略。

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以变应变?

“每刻尽可乐”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提出的。

“刻”体现在时间上,表达可口可乐紧跟时代步伐,以谢霆锋、张柏芝等当红歌星为代言人,目标锁定在青少年一代,以此达到抗衡百事可乐的目的。说明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可口可乐。

“尽”体现在空间上,一方面公司从碳酸饮料向全饮料公司转移,全方位地开发茶饮料、果汁、水等产品。另一方面开发二三级城市,并开始拓展农村市场,价位越发趋于大众化、平民化。

最近几年,可口可乐更是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寻找市场机会。开展网络营销、体育营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时根据一些事件的广告语也是值得称道的,春节刘翔的回家版“每一个回家的方向都有可口可乐”也是“每刻尽可乐”的一个延伸。

无可争议,这种长期明确的市场定位造就了可口可乐的成功,特别是广告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赋予这个百年品牌新的生命和活力。

产品如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要经历由弱至强,再由强变弱的生命历程。从理论上说,这个历程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市场,而非常产品本身。如果市场已经不需要这种产品,哪怕它的品质再精良,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了解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优秀的营销者就会运筹帷幄,不故步自封,而是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所发出的信号,调整节奏,适应产品的生命轨迹,通过产品系列开发、包装的变换、新渠道的建立、营销手段的不断更新等手段赢得和谐的市场,赚足该赚的钱。

即使最好的想法,如果提出的时机不当,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