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兰克林的故事
27490700000008

第8章 创办印刷厂

1728年表天,梅莱迪斯的父亲托人从伦敦购买的印刷设备全部运回费城。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在市场街边租了一栋两层楼房搬了进去,印刷机安装在一楼,卧室在二楼。

1728年的费城,文化气氛远比波士顿淡薄。书籍很少卖得出去,除了神学小册子和宣传品,几乎没有印刷品。这年春天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离开的时候,凯梅尔的印刷生意已是摇摇欲坠。他的对手布拉福德借助其费城邮政局长的位置,可以通过邮差传送他的报纸,又借助其官方印刷所的条件得到为官方印刷法律、公文、宣言、讲话等有利可图的业务,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家印刷所——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印刷所——开张了。但是,它能生存下去吗?

富兰克林暗下决心不仅要生存下去,而且要打败对手。他的优势在于:他不仅仅是一名印刷工匠,他还是美洲最好的写作者;他有共读社那帮生死之交和支持者;他有一副坚强有力而又雄心勃勃的生意人头脑,与凯梅尔的处世乖僻和布拉福德的因循守旧不可同日而语。

开张后不久,共读杜的布伦特纳尔为富兰克林揽到一笔生意:印刷教友会的四开本历史书中的40印张,其余的由凯梅尔承印。尽管利润微薄,富兰克林和他的同伴还是尽可能完成得又好又快。他自己一天排好一个印张的字,梅莱迪斯则将它印出来。每天当富兰克林将印毕的版面拆开放回字盘留待次日再用时,往往已是夜里11点甚至更晚。有一夜,富兰克林排好版,正要下班时,其中有一版因不小心而碰坏了,有两页的活字全弄乱了。富兰克林见了,马上拆了版,重新排好后才上床睡觉。这样的勤劳使得他们的活完成得既快又好;这样的勤劳既在街坊四邻中渐有口碑,也在费城人中间赢来了信誉。

当时的费城只有一家报纸,那就是布拉福德的《美洲信使周报》,内容枯燥无味,但因独此一家,仍能获利。曾为波士顿第一家生气勃勃的报纸工作过的富兰克林计划着办一份自己的报纸。这时,共读社的社友乔治·韦伯得到他女朋友的帮助,从凯梅尔那里赎回了人身自由,想到富兰克林的店里工作。富兰克林告诉他说,当时还没法雇用他,但不久要办一份报纸,那时,韦伯便可得到一份工作了。不料,生性轻率的韦伯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了凯梅尔。凯梅尔马上抢先一步,于1728年10月宣布他要办报的消息。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富兰克林打击很大,但他天生是一个永不放弃的人。于是,富兰克林以“好事者”为笔名连续在《美洲信使周报》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笔犀利(Xi li)的讽刺文章,揭露凯梅尔老板不光彩的伎俩,使凯梅尔的声誉一落千丈,报纸订户仅剩几十个了。

9个月之后,凯梅尔低头踏进了富兰克林印刷厂的大门。尚未坐定,凯梅尔便厚着脸皮对富兰克林说:“富兰克林,老朋友,我知道你是个不会记仇的好人。再说,我也帮过你的忙,今天,我不得不请你帮忙。凭我俩的交情,你不会不答应吧?”

“什么事?看把你急的,坐下来慢慢说。”富兰克林看着凯梅尔满脸堆笑、一副谄媚讨好的模样,不卑不亢地问道。

“你知道,办报我是个外行,你别笑我,我现在最怕你笑我。我的报纸实在经营得不怎么样,我想把我办的报纸经营权转让给你,转让费一定公道。”凯梅尔老板小心翼翼地报了一个数目,等待富兰克林回话。

“好吧,就这么定了。”面对意外的收获,富兰克林极力掩饰内心的喜悦,望着凯梅尔远去的背影,想到他曾趾高气扬的神气劲儿,再看看他今天的窝囊相,富兰克林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像是要将心中多年的积怨与恨意全都吐出来。

1729年10月,富兰克林将接手的报纸更名为《宾夕法尼亚报》,全面整顿并改版。

经过缜(zhen)密周到的策划与实施,富兰克林将《宾夕法尼亚报》办成了一张市民喜爱的综合大报,它始终站在大众的立场,不断更新版面,调整思路,推陈出新。它不断发表观点激进的文章,抨击殖民当局不合理的行径,启发民众追求自由、反抗殖民统治,深受大众喜爱,很快成了人气最旺、影响最大、品牌最响亮的报纸。而凯梅尔老板,则因债务缠身拍卖了印刷厂,最终流落到西印度群岛去了。

凯梅尔在竞争中败北并离开费城后,富兰克林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对手布拉福德。布拉福德利用手中邮政局长的职权,命令邮差不得邮递《宾夕法尼亚报》。富兰克林只得暗中贿赂邮差,请他们帮助自己将报纸送到订户家中。富兰克林的报纸一印出来,它字体清晰、印刷精美就超过了当地曾有过的报纸,给费城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和议会之间正在发生争执,《宾夕法尼亚报》上登出的富兰克林的评论文章引起了一些领袖人物的注意,由于他们经常谈到这家报纸和它的发行人,等着读它下一期的评论文章,这些头面人物在几个星期后都成了新报纸的订户,不少其他的人也效法他们订阅这家报纸。富兰克林的写作才能又一次帮助了他的商业事务,并使他本人受到本地要人的注目。当时,布拉福德还是政府部门各种公文、选票、法律条文的承印人。

有一次,他把州议会向州长的请愿书印得粗劣不堪,镨字连篇。富兰克林抓住机会,主动将它重新印过,再给每一名议员寄去一份。精美准确的印刷质量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在议会中富兰克林的朋友(其中包括已从英国返美的律师汉密尔顿)的提议下,议会通过决议,把下一年度1730年宾夕法尼亚州的政府文件交由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印刷所承印。

从独立开业办印刷所时起,事实上业务经营全部由富兰克林负责。梅莱迪斯不会排字,印刷技木也不精通,特别是又重新喝起酒来(曾在富兰克林劝说下戒掉),常被人看见醉醺醺地在街上走或在酒馆里赌博。富兰克林的朋友都认为富兰克林不应和这样的人合伙。但是富兰克林不愿意就这样和在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分手。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导致了合伙关系的解除。

按照当初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合伙时达成的谅解,梅莱迪斯的父亲应付印刷设备的费用。但老梅策迪斯付了100英镑后便付不出了,而且还欠了一个商人100英镑。商人向法院提出起诉,使印刷所面临倒闭的危险。这时,共读社社友科尔曼和格雷斯分别向富兰克林提出愿意垫付所需款项,条件是富兰克林单独经营。富兰克林不忍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梅莱迪斯提出散伙,事情便又拖了一段时间。直到无法筹措资金偿付那商人的債款时,富兰克林才对梅莱迪斯说,若是其父只愿为他一人垫付钱款,自己愿退出合伙,离开此地。梅莱迪斯告诉富兰克林,他父亲确实无力垫付这笔钱款,他本人也不胜任印刷工作,打算到北卡罗来纳去务农。只要富兰克林愿意承担印刷所的债务,归还其父垫付的100英镑,替他还清他个人的零星欠款,再付给他30英镑和一副新马鞍,便可得到全部股权和印刷所的全部产权。富兰克林同意了。办完了手续后,梅莱迪斯便去了北卡罗来纳。两个朋友好聚好散了。富兰克林借助于另两位朋友科尔曼和格雷斯,成了印刷所的独立业主。1732年5月11日,富兰克林印出了他独自经营后的第一期《宾夕法尼亚报》。

此后,富兰克林开始逐步还清了创办印刷所而欠下的债款。同时,他注意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自已的一个勤谨商人的形象。在这方面,他有着他人的前车之鉴,那就是从凯梅尔手中买去了印刷所的大卫·哈里。大卫·哈里曾向富兰克林学过手艺。买下凯梅尔的印刷所以后自己开业当了老板。起初,富兰克林还担心哈里会成为自己强有力的对手,因为哈里的亲友有势力也有能力,因此曾提出合伙经营,遭到哈里的轻蔑拒绝。不料哈里一当上业主便骄傲自大起来,穿着讲究,生活奢侈,常在外面玩乐,不仅负了债,还失去了原有的主顾。最后只得像凯梅尔一样,到巴巴多斯去了,在那里经营印刷业,并雇用凯梅尔当他的工人。但在日益增多的债务负担下,哈里卖掉了设备,回到宾夕法尼亚务农。购买了印刷设备的人仍雇用凯梅尔为工人。几羊以后,凯梅尔死在了巴巴多斯。

和大卫·哈里完全不同,富兰克林为了获得商人的名誉和声望,他不仅克勤克俭,而且也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他衣着朴素,从不去无益的娱乐场所,从不出去钓鱼打猎,只是偶然因读书而误了工作,但这种情况极少,他也注意不使人发觉而说闲话。他自己回忆说,“为了表示我不以我的行业为耻,我有时把从纸店购得的纸张装在独轮车上自己经由街道推回家。这样一来,人们认为我是一个勤劳上进的青年,守信用,不拖欠,所以进口文具用品的商人巴不得我惠顾,别的商人也想托我代销书籍。”勤劳、谨慎的经营使富兰克林的生意蒸蒸日上。

1728年末至1729年之交,宾夕法尼亚州针对纸币的发行展开了一次全民大讨论。当时,费城的货币流通量仅有1.5万镑,这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但大地主、大资本家及高利贷者则坚决反对发行更多的钞票,他们认为这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使自己手中的货币蒙受损失。债务人、商人、工匠以及广大民众则强烈要求增发纸币。富兰克林身兼债务人、商人和工匠三重身份,出于对现实的深思熟虑,他完全赞同发行纸币。

这时,富兰克林撰写了一本题为《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的小册子。他在文章中指出:“货币不过是一种交易的媒介,而它的价值是用劳动力来衡量的,如果流通的货币是金币或银币,那么这些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之前首先得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去制造……目前,商业日益繁荣,货币流通量也随之加大,因此用纸币来替代金币或银币,不论从制作或使用角度来说,都是合乎经济规律的。”如此极具前瞻性的敏锐眼光和如此精辟的见解,加之严密的论述,令各界人士刮目相看。

1730年,宾夕法尼亚州议会通过了发行纸币的提案。印制纸币的任务交给富兰克林来完成。纸币的发行极大地促进了费城的经济,这里的商业、建筑及人口等均日益增长。纸币发行量很快增至5.5万英镑,到1739年已达8万英镑,后来增至35万英镑。此时,富兰克林非常客观冷静地意识到,纸币发行的数量应有一个适度的限制,过量则可能有害。富兰克林对美国的金融业发展与货币改革功不可没,作为费城公民的富兰克林一生都为之感到骄傲。至今,百元美钞的正面主图一直沿用富兰克林的肖像,这充分反映了美国民众对他的尊敬与爱戴,也与富兰克林在美国金融史上的地位有关。富兰克林勤奋和创造性的精神,终于使他原本空空的袋子鼓了起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争论中,富兰克林以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观察金钱问题,这一视角使众多资深学者自愧不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著名的富兰克林是威廉·配第以后最早看透彻价值性质的经济学家之一。”

1732年,富兰克林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忙碌、也最有意义的一年。他一下子成为费城乃至整个宾夕法尼亚州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这一年,除了创办公共图书馆而外,他还开始编写和出版一本名为《理查·桑德斯》的历书,人们习惯称之为《穷人理查历书》。在富兰克林之前,不仅已有《美洲历书》等,还有不同版本的各地运来的历书。

1732年年底,当富兰克林宣布编攥(zuan)并出版自己的历书时,别的历书已上市一个多月了。他的历书以一位虚构的平民星相学家理查·桑德斯的口吻与读者娓娓而谈,语言幽默朴实,非常贴近市民,在启发人们实践道德修养的同时,以一些有趣而又有用的知识指导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不仅如此,这本历书刚好可以放进衣袋,人们可以快捷方便地查找潮汐涨落、月亮圆缺以及季节变换的具体时日。历书上印有道德箴(zhen)言、食谱、笑话、科普知识、生活指南、诗歌、谚语和各种奇闻轶事,在空白处,人们可以记事或记日记,孩子们可以用历书来识字,这本历书成了名副其实的百科知识大全。

这本《穷人理查历书》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在短短的3个星期之内便销售一空,一连重印了3次。此后,每年发行1万册,连续出版了25年,《穷人理查历书》成为一种知名品牌,风行于美洲并远销欧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