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兰克林的故事
27490700000006

第6章 走出困境

来到伦敦之后,拉尔夫已身无分文,又找不到工作。富兰克林同他寄宿在一家小客栈,租金都由富兰克林来支付。富兰克林遭遇挫折之后,自然心绪不佳,也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想与黛博拉的山盟海誓了。到伦敦之后,他给黛博拉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他短时间内不能回费城。

拉尔夫曾对富兰克林说,他在伦敦有不少亲戚,可找了好几个亲戚,他们都很穷,无力帮助他。后来,找工作找不到,倒是结识了一位女友。于是拉尔夫带着新结识的女友离开伦敦到乡下去了。从此,富兰克林再没有同他来往。

经过一番周折,富兰克林在伦敦巴士洛米巷找到一家规模较大的印刷厂,这是一家当时有名的印刷厂,老板叫帕莫。帕莫老板很快发现富兰克林是一个技术纯熟、诚实聪明、值得信赖的年轻人。

在为沃拉斯顿的《自然的宗教》第二版排字时,富兰克林发现书中的一些推论有不妥贴(tie)的地方,他便写了一篇评论,并自排自印了几十份赠送给朋友们。这本名为《论自由与必然,欢乐和痛苦》的小册子到了一位外科医生利昂斯的手上,他惊异地发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人,富兰克林竟对深奥的哲学与神秘的宗教问题提出了非常精辟(jing pi)而独到的见解。利昂斯是《人类判断力的可靠惟》一书的作者,富兰克林的这部小册子使他俩得以相识,并由此成为莫逆之交。他俩时常在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利昂斯还将富兰克林带到奇普赛巷附近一个名叫范恩斯的啤酒馆里,并将《蜜蜂的童话》一书的作者曼德维尔介绍给富兰克林。曼德维尔在那儿有一个俱乐部,风趣幽默的曼德维尔是倶乐部里的核心人物。利昂斯还介绍彭伯顿博士与富兰克林认识。

彭伯顿博士曾答应一旦有机会就给富兰克林引荐鼎鼎大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可惜富兰克林始终无缘与牛顿谋面。

1725年晚些时候,为了得到更好的职位,富兰克林离开了帕莫的印刷所,在一家规模更大的印刷所——林肯协会广场的瓦茨印刷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一名印刷工。进入这家印刷所后,富兰克林成为唯一不喝酒的工人,其余的约50名工人全都嗜酒如命。一个哼酒店的学徒经常来到印刷所为工人们送酒。有的工人每天早餐前喝一品脱啤酒,早餐时喝一品脱,早餐和午餐之间一品脱,午餐时一品脱,下午6点左右一品脱,下班后还要喝一品脱,据说是喝浓啤酒可以使人有力气。然而,被称为“喝水的美洲人”的富兰克林可以双手各提一版铅字上下楼梯,而这些嗜酒者却需要两只手捧一版铅字。由于不喝酒,富兰克林每周可以节省四五先令。几周后,富兰克林被调到排字间去了。由于那里的工人要他交一笔他在印刷间已经交过的“酒费”——实际上是一种进入工人团伙的会费,富兰克林和他们僵持了两三个星期。最后由于工人们常对他作恶作剧,富兰克林妥协了,并总结了一条小小的经验,即“跟那些经常同你相伴的人交恶是愚蠢的”。除此之外,富兰克林由于经常被请求替嗜酒者垫付酒钱、到发薪日才能收回——有时一周多达30先令,还由于公认是一个高明的幽默讽刺家,他在工人中的威信很高。同时,他从不缺勤,受到老板的另眼相看。在排字间工作期间,他由于排字异常迅速,总是被派完成急件,而这类工作的报酬一般比较高,他的生活大大改善了。

在瓦茨印刷厂,富兰克林认识了一位名叫华盖特的年轻印刷工人。华盖特的家里有钱,他也比别人显得更有教养,非常喜欢看书学习。富兰克林教他学游泳,后来华盖特成了游泳高手。有一天心血来潮,华盖特突然向富兰克林提出一个游历计划,即沿途找印刷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旅游,走遍欧洲的奇山异水,游遍风光秀美的名胜古迹。

富兰克林将这个计划告诉了邓汉先生。邓汉摸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是一个实业家,也许我考虑的问题与你们不同。但我知道,要强追自己工作,不要等工作来强迫你。坦率地讲,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一个年轻人将大好时光耗费在游山玩水上。”

“哦,不,我只是想换个环境,见见世面。再说,我也不想只是这样一直待下去。”富兰克林摸着自己光亮的头发,摇着前额突出的脑袋说。“我现在打算回费城去,我希望你和我一道回去。”邓汉望着富兰克林,似乎在等待他肯定的回答。

“回费城,现在回费城?”富兰克林满脸惊异地问道。

“是的,我想回去开一家商店,你能帮我照应这家商店就再好不过了。”邓汉热情地邀请富兰克林说,“等你业务熟悉后,我再开一家分店,由你全权打理,你不会拒绝吧?”

这个主意真不错,富兰克林一直将邓汉看做自己的良师益友,他的话富兰克林肯听。富兰克林同意跟邓汉一道回费城去。

1726年7月23日,邓汉与富兰克林一道在格拉夫森登上了重返费城的帆船。10月11日,他俩越洋返回费城。屈指一算,富兰克林在伦敦整整度过了18个月,他已是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了。

回到费城,似乎一切都大变样了。吉斯已辞去了州长的职务,在大街上,富兰克林与他相遇,想要上前打个招呼,吉斯见状头也不回就跑开了。而黛博拉收到富兰克林的来信之后,陷于痛苦和绝望之中,相信富兰克林不会再回来了。于是,她与一位名叫罗杰斯的陶工结了婚,但她的婚姻并不幸福,结婚不久艮快离了婚。1727年,罗杰斯欠下一大笔债跑到西印度群岛去了。凯梅尔老板的厂房也大变样了,他又开了一家文具店,生意也很好。

邓汉先生在水街租下一家店面,在那里出售从伦敦购回的货物。富兰克林照料生意,跟邓汉学习记账,不久就知道了如何做买卖。两人如同父子一般在一处膳宿。

1727年2月,邓汉和富兰克林两人同时病倒了。富兰克林得了胸膜炎,病情一度恶化,濒于死亡的边缘,但他年轻的生命力终于战胜了病魔,把他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但邓汉却一病不起。在他的身后,留给富兰克林的是免去了他欠自己的债款和10英镑返回美洲的旅费,而铺子由遗嘱执行人接管,富兰克林失去了在邓汉铺子里的工作。他那从英国归来前夕憧憬跟着邓汉学做生意,而后发家致富的人生远景也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了。刚刚年满21岁的富兰克林得重新开始。

正在费城的姐夫霍姆斯劝他仍从印刷业谋出路,原来的雇主凯梅尔也以高薪为条件,希望富兰克林回他的印刷所,替他管理印刷方面的生意,以便他腾出空来照料新开不久的文具店。由于一时找不到其他适当的工作,富兰克林接受了凯梅尔店里的职务,成了一名工头。

在凯梅尔的印刷所里,富兰克林除了教徒工们印刷技术,负责印刷业务的正常进行,还凭借自已在伦敦两家印刷所工作中得来的经验,设法替印刷所铸造铅字,制造油墨,还兼任仓库保管员。尽管他明白,他把徒工教会之时,也就是自己不得不离开印刷所之日,但他还是尽自己所能地工作,赢得了店里徒工们的尊敬。凯梅尔对富兰克林也十分殷勤。

在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和以前的诗友们继续往来,他还认识了城里一些有发明天才的人,并在礼拜六和礼拜日两天读书。

半年以后,凯梅尔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变了。他经常摆起老板的面孔,对富兰克林的工作吹毛求疵(chui mao qiu ci)。真正的原因是印刷所其他工人的业务已逐渐改进,他渐渐感到这位工头在印刷所里已不是那么重要,而拿的工资却太高。对此,富兰克林都体谅他是因为经济状况欠佳而加以容忍,继续照常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

那一天,富兰克林同往常一样在二楼的印刷间干活,忽然从城里法院的方向传来一阵巨大的喧嚣声。富兰克林不由得把头伸出窗外,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外面街上的凯梅尔见了,立即气势汹汹地指责他不应管闲事,引得街坊四邻纷纷走拢过来看热闹,使富兰克林怒不可遏。凯梅尔还不罢休,又冲上楼来对富兰克林叫嚷不止,双方便破口怒骂起来。争吵的结果是,凯梅尔依照合同给了他的工头限期3个月离开的解雇通知,并说悔不该当初规定这么长的预告时期;而富兰克林则回敬他的老板说他大可不必后悔,因为自己已决定立即离开此地。说完,富兰克林拿起自己的帽子,下楼去了。出大门前,他吩咐工人梅莱迪斯替他将留在那里的个人物品送到他的住处来。

当天晚上,梅莱迪斯把富兰克林的东西送过去了。休·梅莱迪斯是一位威尔士籍的宾夕法尼亚人,来费城以前是个庄稼汉,已经30岁了。他诚实,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喜欢读一点书,可是爱喝酒。在印刷所做工期间,他对富兰克林十分敬佩。当晚,他告诉富兰克林说,既然工头离开了凯梅尔的印刷所,他也不想在那里干下去了。他又提醒富兰克林说,凯梅尔的债务已和他的资产等额,而且他不善经营,将来难免倒闭,到那时候必有可乘之机。再度失业的富兰克林本已有返回波士顿老家之意,听了这话以后,自己开业的念头又一次在脑际闪现。但是自己开业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资金。对此,梅莱迪斯说:“我和凯梅尔的合同在明年春天期满,到那时候我们在伦敦买的印刷机和铅字就会到了。我知道我的技术不好。假如你愿意,你出业务方面的技术,我出资本,所获利润,我们平分。”因为梅莱迪斯父亲很信任富兰克林,并透露过愿意资助他和儿子合伙开业。

富兰克林欣然接受了梅莱迪斯的建议。在这计划得到老梅莱迪斯的同意后,富兰克林将需要购买的设备开了一张清单交给老梅莱迪斯,由他交给一名商人去订货。大家约定,在机器运到之前严守秘密,富兰克林则设法在别的印刷所找些活干。

正当富兰克林找不到别的工作时,他收到了凯梅尔的一封信,信中措辞谦恭,说多年的老朋友不应该为一时气话就分道扬镳(fen dao yang biao),希望富兰克林能回到印刷所继续工作。原来,凯梅尔希望揽到新泽西印纸币的生意,需要富兰克林为他铸造所需的铅字,制造雕版,他也担心城中的印刷业对手布拉福德会雇用富兰克林而对自己不利。

富兰克林在梅莱迪斯的劝说下回到了凯梅尔的店里,凯梅尔得到了那笔生意。富兰克林还和凯梅尔一同到伯林顿跑了一趟,完成了生意方面的事务。凯梅尔从这笔生意赚得巨款,大大改善了他的经济状况。

富兰克林耐心等待着从伦敦运回的印刷设备,他要放手一搏,大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