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兰克林的故事
27490700000004

第4章 初到费城

3天后,帆船驶进了纽约的港口。一路上,富兰克林尝尽了离家出走后的酸甜苦辣,孤寂无奈伴随着他。上了岸,他漫无目的地走在纽约市区的街头。

纽约位于哈得逊河河口,紧靠大西洋。1644年,英国人占领了这里,并用英格兰的约克郡为这里命名,称其为新约克郡,后来人们习惯称之为纽约。当时,纽约市比波士顿还小得多,但有哈得逊和以斯德两条河流流经两侧,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港城,每一幢荷兰式建筑前面,都铺有犹如绿毡一般的松软草坪。

富兰克林不知不觉地来到百老汇大街上,走向迎面走来的一位老妪(yu),谦恭地问道:“请问,哪里有书店?”

老妪惊异地望了望富兰克林,摇着头说:“我们这里没有书店,哎,你是外地人吧?”

富兰克林点了点头,老妪笑着说:“哦,难怪呢。”

“那么,这里最大的印刷厂又在哪儿呢?”富兰克林追问道。

“最大的印刷厂?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想……我想找个人。”富兰克林随便找了个借口。老妪用手向左指了指说:“就在这条马路的右边,一直往前走,靠右边第一个胡同就是了。”

富兰克林找到了这家印刷厂,老板叫布拉福德,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听说富兰克林是来找工作的,他把头摇了又摇,摆摆手说:“我们这里的印刷业都很不景气,我的印刷厂人手足够了,无法聘用你。”

“我是外地来的人,人生地不熟的,但我的手艺不错,别看我年纪不大,我在波土顿干这一行好几年啦。能不能……”富兰克林拉着老板的手说。

这位慈善的老板看出了富兰克林的失望和无奈,对他说:“别难过,你可以到费城去碰碰运气。我可以帮你,我儿子小布拉福德在费城开印刷厂,见了他你就说是我让你去的,他一定会聘用你的。”走了500公里路才来到纽约,又要赶往离这儿200公里之外的费城,富兰克林身上的钱已不多,倘若到那儿再找不到工作,那可怎么办呢?见富兰克林一副为难的样子,布拉福德老板提高哚门对他说:“别怕,饥饿不会光顾勤劳之家。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自信等于成功的一半。”

“喊,知道了。”富兰克林舒展了眉头说。

“别怕,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挨饿的,你又有手艺,千万别灰心!”布拉福德老板开导富兰克林说,“费城又不是地狱,去吧!小伙子。”

富兰克林向布拉福德老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称謝谢,然后启程前往费城。费城位于德尔华和契基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是北美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最早由英国海军名将威廉·佩恩的儿子小威廉开发创建。但由于地理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这里的经济发展不及其他沿海港口城市。

一路乘船到了费城,由于托运的行李尚未到来,身边又没有换洗的衣服,富兰克林只好穿着一身脏衣服。这套衣服从波士顿出发前到现在都没有换洗过,衣裤又脏又皱,连头发也成了乱鸡窝似的,一眼望去,富兰克林真像个流浪汉。走着走着,富兰克林饿得心里直发慌,于是就向市场街走去。

来到一家面包铺门前,富兰克林想买波士顿的那种饼干,可费城没有。他想买3便士一个的面包,面包铺老板仍摇头说没有。于是,富兰克林掏出3便士说,随便给我什么面包好啦。没有想到的是,他得到了3个又大又松软的面包,经过一家屋宅时,一位姑娘碰巧站在门口,看到了富兰克林一边走一边狼呑虎咽的样子。富兰克林也瞥见了她的目光,一时间感到十分难堪,便折转身向另一方向走去,仍在吃着面包。

这时,街上有许多衣饰整洁的人向同一个方向走去,富兰克林走进他们当中,跟进了市场附近一所教友会信徒的大会堂,又跟着大家坐了下来。他四下里看了看,还没等到有什么人说话,便已沉沉地睡去,直到有人好意地叫醒他,才知道散会了。至此,富兰克林在吃过了他在费城的第一顿饭后,又睡了在费城的第一觉。

他离开了那会堂,一路上注视着人们的脸,然后向一位面色和善的年轻的教友会信徒打听外地人可以住宿的旅店,被指引到了水街的“曲棒”旅店住下了。在这里,他不顾店里人对他猜疑的目光和询问,兀(wu)自饱餐了中餐和晚餐,酣睡了一个下午和一夜。第二天清晨,重又精神抖擞的富兰克林尽可能地将自己收拾齐整,前往小布拉福德的印刷所。

令富兰克林诧异的是他在印刷所同时见到了布拉福德父子两人。原来,老布拉福德从纽约骑马先到了费城。父子俩招待富兰克林吃过早餐,然后小布拉福德告诉他说,印刷所最近刚添了一个工人,因此不需要人手,但城里的一家新开的印刷所或许可以雇用他。即使那家印刷所不要人,富兰克林也可以暂住在这里,干些零活,直到他找到工作。听到这里,富兰克林有些踏实了的心又悬了起来。

待到老布拉福德带他到新开的印刷所和老板凯梅尔面谈后,富兰克林的心才放下来。凯梅尔答应不久便可以雇用富兰克林。几天后,凯梅尔果然要富兰克林到他印刷店里工作,不久又让富兰克林从小布拉福德那里搬出来,住到他那里去。

观察了这两家印刷所和两位老板以后,富兰克林发现凯梅尔的设备破旧,两人中,小布拉福德干印刷是半路出家,而且文吟水平很低,凯梅尔有些学识,有时还写点诗,尽管写得不好,但只能排字,不懂印刷。为这样的老板干活,富兰克林对自己的技艺充满信心。

至于住宿之处,似乎巧得有些戏剧性。凯梅尔为了安置富兰克林,他便在自己的房东里德先生家里为新帮工联系好了寄宿。待到富兰克林搬来时,却发现这就是他在初到费城那天啃着面包经过的那家屋宅,那天站在门口看到了他的狼狈模样的姑娘是房东的女儿黛博拉小姐。当然,富兰克林的行李已经到了,他的仪表早已是今非昔比,无须担心在小姐面前不够体面。他这时还无从知晓,这位黛博拉小姐就是他未来的终身伴侣。

富兰克林在费城安顿下来了。由于他工作勤奋,技术又好,凯梅尔老板很赏识,让他独当一面。素来生活节俭的富兰克林慢慢积攒了一点钱,日子也还过得不错。不仅如此,他还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爱好是读书学习,一有闲暇时光,他们便在一块儿读书学习并热烈地讨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

除了柯林斯之外,富兰克林没有把他现在的住址告诉波士顿的任何亲友,柯林斯也为他严守秘密。

在黛博拉眼里,富兰克林再也不是一个啃着面包游手好闲的流浪汉了。她发现富兰克林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她常在富兰克林深夜读书学习时为他端来一杯热咖啡,几块甜点心。此时此刻,二人总是相视一笑,都有一种异常甜美的温馨感。

有一天,富兰克林收到姐夫罗伯特·霍姆斯船长的来信。霍姆斯因为担任航行于波士顿与特拉华河之间的帆船船长,所以走的地方、见的人都比较多。他在费城以南的纽卡斯尔时,偶然打听到富兰克林的近况,便给富兰克林写了一封长信。信上说,由于富兰克林的突然离家出走,亲友们十分挂念,父亲与母亲特别想念他,希望他立即启程回家。富兰克林回信说明了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并谈了今后的打算,表示暂时还不能回家去。

本来这件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霍姆斯给他写信很正常,而富兰克林的回信也没什么特别。但由于一个怪人的出现,这封信竟然大大地改变了富兰克林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