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兰克林的故事
27490700000002

第2章 “不务正业”的学徒

转眼间小富兰克林已在父亲的店中工作了两年,两年中,他常到细木匠、泥瓦匠、镟工、铜匠铺去串门,看他们做活。这些经历,使富兰克林对各种零活都能动手做一做,并在家里做一些小小的机械实验。

富兰克林的哥哥詹姆斯比他大9岁,到伦敦学习过印刷术。唐姆斯从伦敦回家时,带回了全套印刷设备,在波士顿开起了印刷厂。这一年是1717年,印刷厂的生意很不错。

“儿子,我说,到你哥哥詹姆斯的印刷厂去当学徒好吗?”约赛亚抓住机会对富兰克林说。

“当学徒,这样行吗?”富兰克林极不情愿地问道。

“我想,在印刷厂里干活,对你的将来肯定大有益处。”约赛亚拍了拍富兰克林的肩膀,笑着说,“你先去试试总可以吧。”

富兰克林只好点了点头,小声说道:“那就试试吧。”在父亲的努力之下,富兰克林终于答应到詹姆斯的印刷厂当学徒。那时候,老板与学徒要签订合同,学徒要住在老板家里,早晚替老板做工,除负责食宿外,老板不给工钱,学徒对老板要绝对服从,学徒的合同到21岁时期满,中途不得解除合同,到20岁时,学徒才有一些薪水。约赛亚以公证人的身份目睹了兄弟俩签订合同的全过程。为郑重起见,约赛亚还替富兰克林交了10英镑的学徒费。母亲阿比亚为富兰克林缝制了一条棕色的皮围裙,算是一件工装。

富兰克林把行李杜在肩上,告别了父母。母亲一直把他送到门外又走了很远的一段路,望着富兰克林漸渐远去的背影,母亲不觉一阵心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起初,富兰克林并不喜欢印刷工作,每天与书本文字打交道,天长日久渐渐地也就产生了兴趣。他很快学会了捡字、排版、校对和印刷的手艺,成了哥哥詹姆斯的好帮手。从事印刷业后,富兰克林认识了几个书店的学徒和藏书爱好者,他常在晚间向人借书,彻夜阅读,第二天一早便送还,并且留心保持书的清洁,从不污损,因此,有书的人都乐于借书给他。

一天,一位名叫马太·亚当的书商来到詹姆斯的印刷厂。在与富兰克林的交谈之中,马太先生发现富兰克林虽然还是个孩子,但不比一般的大人差,既有丰富的知识,对许多问题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临别时,马太先生邀富兰克林到他家去做客。当天晚上,富兰克林就来到马太先生的家里。

马太先生把富兰克林领到自己的藏书室对他说:“富兰克林,看得出你非常喜欢看书,你愿意看哪一本书,就拿去看好啦!”富兰克林睁大惊异的双眼望着眼前的一切:几个“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读书更应该这样,天下的书你永远也读不完。”马太先生对富兰克林说,“要有选择地读,要善于消化、多思考、勤分析,关键是要学会从书本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富兰克林点了点头,眼睛又瞟向书柜。马太先生继续说道:“当然,时间长了,你自会明白,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时,富兰克林与另一位爱读书的孩子柯林斯交往密切。他俩一同交流读书心得,讨论一些社会问题。有时难免发生争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有一次,两人对于妇女应否接受高深教育和妇女有否从事研究工作能力的问题辩论起来。柯林斯认为妇女天赋低劣,不应受高深教育,也不能胜任研究工作。或许有几分是为了争辩而争辩,富兰克林持相反的观点。到了分手的时候,柯林斯在辩论中占了上风,然而富兰克林认为柯林斯不是靠强有力的论据,而是以善辩、流畅的口才压倒了自己。于是,他便把自己的论点写在纸上,然后寄给柯林斯,以便在没有机会见面的随后几天中继续那场争论。柯林斯也用书面争辩来回答他。如此这般,双方都寄出了三四封信时,富兰克林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他接过富兰克林递上的那些信稿,仔细看过后对他说:“你的拼写及用词胜过对方,这要得力于你干的印刷工作。”

“其他方面呢,比如,逻辑和条理方面?”富兰克林问道。

“首先,你所阐述的主题还不够鲜明,这一点很重要。至于逻辑与条理方面,也不如柯林斯。”约赛亚说,“有句话说得好,教你的孩子缄(jian)默,他便很快就学会说话了。这意思是说要善于思考与分析,要善于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约赛亚逐字逐句地为富兰克林指出信稿中存在的逻辑、结构以及叙述方面的问题,这样,富兰克林彻底服了。他决心迎头赶上甚至超过柯林斯。

这时,富兰克林得到一本当时英国颇有名气的杂志《观察者》。读过这本杂志之后,他发现其中许多内容非常精彩,也柏当有文采。为了模仿这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他把其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做了摘抄并加以研究。放置几天后,他不再看原文,而是对着笔记本上的论点摘要,用自己的话将原文的意思复原出来,进行对比和分析,看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原文的意思,并找出差距,不断修正。他还将这些散文改写成诗歌,直到忘了原文的结构时,才将诗中的意思用散文方式表达出来,再与原文作比较,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有时,他还能发现原文的疏漏及错误呢。

有一次,他买了一本色诺芬著的有关哲学家和雄辩家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回忆录》,他如饥似渴地用了几个晚上通读了全书,仔细回味,认真揣摩,“无师自通”地领悟了“雄辩术”的真谛。此后,富兰克林再与柯林斯辩论时,就很少落到下风了。这也为他日后成为政治家和外交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期间,富兰克林学习了库克有关数学方面的书本知识,阅读了塞勒和谢尔米的航海著作,从中了解到不少几何学知识,他还阅读了洛克所著的《人类理解力论》,受益颇丰。许多年之后,富兰克林不无感慨地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一次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读到了一本宣扬“素食主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素食的好处,他决定自己也吃素食,觉得这既是一种可行的“养生之道”,也可以“休闲与保健”。这一举动引起詹姆斯和其他工友的不满,富兰克林便与詹姆斯商量,自己另起炉灶,并只索要原定伙食费的一半。如此“双赢”的提议,詹姆斯又何乐而不为呢。从此后,富兰克林每顿饭通常是一两片面包、一点水果和一杯饮料。他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还可以利用独自用餐的时间阅读书刊。勤奋节俭的富兰克林曾这样对朋友柯林斯说:“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就这样,仅仅上过两年学的少年富兰克林在早早地当起了学徒去挣自己的面包的同时,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的生涯架设了最初的牢固的梯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