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兰克林的故事
27490700000001

第1章 移民家庭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也是一位体大的发明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享有“美国圣人”、“现代文明之父”的美誉。那么,他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如何得来的呢?在这里,让我们走进这位体人,循着他的足迹,了解他不寻常的一生。

富兰克林祖籍英国北安普顿郡,“富兰克林”这个姓氏,原是英国十四五世纪非贵族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阶层的名称。富兰克林家在用此为姓时,他们就已经生息在英格兰诺桑普敦郡的爱克顿教区数百年了。那以后,这个家族便和所有的英国人一道,经历了英伦三岛社会宗教、政治变革中的风风雨雨。

富兰克林家族有30英亩的自由领地,另以打铁为副业。有籍可考的一代长子汤麦斯出生于1598年。

汤麦斯膝下共有4子,最小的儿子约赛亚大约在1682年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迁居到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城。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波士顿。那时,美国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仍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里生活着少数4土著印第安人,而大部分人则像约赛亚家那样从英国等地迁徙而来。富兰克林生长的地方正是美国的发祥地。

富兰克林天性聪明好学。8岁时,富兰克林进了文法学校。入学不久,富兰克林从班上的中等生变成第一名,接着跳级进入二年级,并于当年年底进入三年级。但不到一年时间,由于家庭负担过重,父亲无力继续供养富兰克林上学,只好将他转入一所专门教授书法与数学的写算学校。这个学校由著名的乔治·布隆内先生创办,类似于现今的职业技校。在布隆内先生的教导下,富兰克林习得一手好字,但数学成绩非常差。10岁那年,富兰克林被父亲领回家帮助料理生意,主要工作是剪烛心、浇灌烛模、照看店铺和跑腿送货等,单调而枯燥。

小富兰克林不喜欢干这一行,一心渴望去航海。每当闲暇,他便和邻近的孩子们到水里和水边去,很早就学会了游泳和划船。每当小富兰克林游泳时,他就会想用什么东西能帮助自己游得更快。

“游泳时把跟浆一样的东西拴在手和脚上,一定可以游得更快。”小富兰克林想。不过把浆做成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样的材料才好呢?这些问题当然难不倒小发明家,富兰克林生来就心灵手巧,木匠用的工具,他老早就知道怎么使用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选材和加工,小富兰克林终于将自创的划水浆亲手做好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对小伙伴们宣布说:“这个周六下午,请大家到绿塘去看我用划水浆游泳。”消息迅速在小伙伴中间传开了。

“我才不信能利用划水浆游泳呢。”

“我相信是可能的,我还想亲自试一试呢。”

“我想不行吧。”大家七嘴八舌,各持己见。

绿塘是一个较小的池塘,富兰克林和小伙伴们常在那里游泳,水浅,并且没有风浪,即使实验失败,也不会有大危险,因此细心的富兰克林选了在绿塘做实验。周六下午,大家早早地就把绿塘围了起来,迫不及待地等着看富兰克林的实验。小富兰克林终于拴好了划水浆下水了,大家的眼睛都紧张地盯着他。其中他的好朋友那桑最为担心,他站在最靠近池塘边的位置,很为富兰克林担心,如果富兰克林万一有了意外,他会立刻跳下水去救他。

可是富兰克林却一点也不为自己担心,刚下水时他一下一下划得很慢,渐渐地就快起来了,在他游过的水面上,留下了一条很长的波纹。划水浆的效用被证实了!岸上的少年们惊讶得叫喊起来,大家蹦跳着,一起鼓掌喝彩。不多时,富兰克林到达了对岸,大家把他紧紧地围了起来。

“怎么样?本杰明,是不是很好玩?”大家急切地问他。

“你们都看到了吧,用划水浆的确可以帮助游泳,不过我以后不会用它了。”富兰克林气喘吁吁地说。

“为什么呀?”

“虽然它可以增加速度,但是太费力气,累得我的手和脚都酸得要命。划水浆不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富兰克沐说。

这就是他的第一次成功的发明,小小年龄的富兰克林在发明方面已表现了他的天赋。

后来富兰克林又设计了一样更加巧妙地东西,在水中可以不用手,也不用脚,借助它就能够从池墙这边到池塘的另一边。他对伙伴们说:“这次的实验,于明天下午在大塘举行。”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当天,当地有一半的孩子就知道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下午,大家早早地聚集在大糖的两岸,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等着看这项实验。大家急切地想知道富兰克林又要表演什么新花样。

这次富兰克林的新发明,除了好友那桑外,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奇妙的东西。但那桑只是微笑着,无论谁问他也不说。

试验开始了,那桑把手里的木棒交给了富兰克林,木棒上卷着一大捆放风筝用的麻线。线的另一端是一个特制的大风筝。这些是富兰克林和那桑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准备好的。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那桑大声叫喊道:“各位,本杰明要利用风筝从这边到那边去,完全不用手和脚划水,池塘这边到那边的距离是1500公尺。”

小富兰克林先把木棒上的麻线慢慢地松开,风筝便乘着风势呼呼地升了起来。风筝飞到半空中时,小富圭克林便跳下池塘,脸朝天仰泳,两手握着木棒,风筝便徐徐地从池塘的这一边乘着风势向另一边移动。

岸上的少年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了一会大家开始骚动了,他们纷纷跟着风筝向前跑着。风筝终于到了池塘的另一边,小富兰克林成功靠岸了。大家嘻嘻哈哈地把富兰克林围了起来,唧唧喳喳地闹成一团。

“再来一次吧,本杰明。”

“有风的话当然可以。”

“你为什么不把风筝放的更高一点?”

“因为我需要艮大的力量,所以,不敢把线拉得太紧,风筝低飞时力量才比较大,并且速度更快。”富兰克林回答。

那天晚上,当地的少年们兴奋到很晚,他们一直在讨论富兰克林“游泳用的风筝”呢。

当孩子们一同玩耍时,常常让他指挥,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更是如此。在别的事情上,他也总是成为孩子中的头儿。然而,这位小首领有时却将伙伴们带入窘境。

在镇上的水磨附近,有一片咸水沼泽,当水大时,孩子们常常站在沼泽边钓鲦(tiao)鱼,日子一长,站的地方被踩成了一片烂泥地。富兰克林便向小伙伴们建议,修筑一个便于站立的坞台。建筑材料,可以用堆在不远处的石块。但那石块是用于在泽畔盖一座新房子的,孩子们都知道,但在兴头上,谁都没有理会这一点。等到盖房工人下班离去,孩子们便开始了他们的工程。他们把石块一块块搬过来,有时候要两三个人搬一块,干得汗流決背,却都兴致勃勃,终于搬光了所有的石块,建成了自己的钓鱼台,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第二天一早,工人们发现石块堆不见了,大吃一惊,四处寻找,结果,石块已变成了一座钓鱼台,搬走石块的孩子们也被一个个查了出来。孩子们大都受到了父亲们的责怪。富兰克林向父亲辩解说这是一桩有益的事,父亲却教训他说,不诚实的事是不会有益的。这或许是富兰克林一生中发起的、主持过的众多公益事业中的第一项,它以不体面的失敗告终,但父亲的教训却使他受益终生。

小富兰克林自幼喜欢读书,辍学后,他仍抓紧时间自学。他把父亲的大部分藏书都读了一遍,并把自己的一点零花钱都花在买书上。他买的第一部书是分作数册的《约翰·班扬集》,其中的《天路历程》是他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后来又买了伯顿的《历史文集》。富兰克林的父亲有一个小小的私人图书室,这个图书室里大都是关于神学类的书籍,富兰克林读了其中的大部分。而其中有一本书是普鲁塔克的《名人传》,富兰克林读了好几遍,几乎烂熟于胸,他认为这样做非常值得,虽然花了不少时间。这两本书对富兰克林的思想转变颇有教益,并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