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兰克林的故事
27490700000013

第13章 为他人奉献

1742年,一场寒流袭击了费城。有一天,富兰克林正在家中看书,尽管他在壁炉里添了不少木柒,但还是觉得很冷。他在读《鲍伊尔讲义》,讲义上有这样一段话:“最惊人的发现,都是经过人们不断仔细地观察出来的,而且不一定要用很精密的仪器去做实验,只要从一个配备齐全的厨房里挑选一些适用的东西就足够了。”读到这里,富兰克林又往壁炉里添了一些木柴,坐在那里沉思着。

这时,黛博拉和儿子威廉从外面回来了。一进屋黛博拉就开始打喷嚏,威廉也接着连连打喷嚏。

黛博拉对富兰克林说:“你今天烧了这么多木柴,屋里怎么还是这么冷呢?”

“我想,要使房间保持温暖,我们得找到更好的办法。”

富兰克林指着烟囱对妻子和儿子说,“你们看,木柴燃烧后产生的热气大部分从烟囱里白白跑掉了。只有把热气关在房子里,不让它从烟囱跑出去,这才行呢。”

“还不是要烧很多木柴呀!”黛博拉摇着头说。

“爸爸,我想,你是想把壁炉移到房子中间来吧。”威廉歪着小脑袋很随意地说。

“对,聪明的孩子,我在想把壁炉移到房子的中间,然后再想办法改造烟囱,试一试怎么样?我看并不太难。”富兰克林点了点头说。

于是,富兰克林亲自动手设计,寻找最佳方案,画了不少草图,直到满意为止。他找来工具,利用家中的一些材料,经过几天实验,又对草图做了完善。不久,一个全新的暖炉出现了。这个炉子被称作“富兰克林式铁暖炉”。这种暖炉能充分利用燃烧发出的热气,使整个房子都暖烘烘的,还能节省大量的燃料。因为,燃烧兵的烟是通过直径不大而且弯弯曲曲的烟囱慢慢地散发到户外的。

点燃“富兰克林式铁暖炉”后,富兰克林忙叫妻子和儿子前来参观。黛博拉和威廉一看,房子里的结构一点没有变,只是在距离墙壁一米的地方多了一个实用的暖炉,从它那大而光滑的表面散发出一阵阵热气,扑面而来。

“这项发明真了不起,你来做这种炉子的生意肯定发大财!”黛博拉开玩笑地说。

“爸爸,妈妈,怎么样,我说对了吧?这个铁暖炉真的移到了房子的中间。”威廉得意地说。

“这下好了,我可不想发这种炉子的财,我要大家都受益。”富兰克林激动地说,“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为了让大多数人都受益,富兰克林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谈谈新式宾州火炉》的文章。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富兰克林式铁暖炉”的优点及性能、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并在《宾夕法尼亚报》上公开发表。有人说,富兰克林此举开了产品品牌广告及公益广告的先河,数百年后人们仍对此津津乐道。当时费城的铁匠罗伯特·格雷斯很快依样画葫芦,批量生产“富兰克林式铁暖炉”,而且销量很好,格雷斯大赚了一把。托马斯州长建议富兰克林立即申请专利,富兰克林只是淡淡地说:“我只不过是遵照鲍伊尔先生的教导,做了一次微不足道的物理实验罢了。”很快,这种“富兰克林式铁暖炉”便风行欧美,并让不少制造商获利颇丰,富兰克林知道后心安理得地说:“这很好嘛,又一项新兴产业繁荣壮大起来,该值得高兴呀!”

善于动脑动手的富兰克林在其一生当中为州政府提出过不少提案,在不同场合也提出过不少建议与设想。富兰克林发现费城路灯的外观造型和内部结构很不理想,这直接导致路灯易损易坏,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他仔细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确定将原来的球型灯罩改为以四块玻璃拼装成的四方形的灯罩,并在灯罩顶端加上一个喇叭形的长烟囱,下面有使空气流通的小孔。这样,经过燃烧的空气很快就能从烟囱排出灯罩外面,以减少烟尘附着在玻璃罩上的机会。即使清洁灯革时不小心损坏一块玻璃,也不至于损坏整个灯罩。这天,路灯安装完毕,在市政议会厅门前,人们将一只松明火把递到富兰克林手中,他高高兴兴地亲手点亮了第一盏新型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