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做人绝学
27485100000023

第23章 岁月流逝我就享受漂流的快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时光是谁也留不住的。时光的流逝,一则让人成熟,二则让人感叹。你不可能享受所有的时光,但只要享受人生的几段时光,就会产生无尽的回忆和快感。

智者为人的心境

我发愤读书明理,以行仁义。忘了吃饭睡觉,高兴起来忘记所有的忧愁,甚至不知道会有老这么一回事。并非不知老,而是无所谓老不老。老了才好玩,因为老了就可以倚老卖老,不受约束。

孔子说这番话时正值壮年将老之时,处于人生的微妙阶段。那时他还在周游列国的漂泊途中,从这番话的语气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句标准的“夫子自道”,在对人表白他的为人。有可能是对某国国君说的,也有可能是对弟子们说的,或者可能是一句自勉之词。

“发愤忘食”,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要有恒心就行。

“乐以忘忧”,这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要开心就行。

但“不知老之将至”这是绝难做到的,一般人都被生老病死困扰,一提到“老”字就想到“死”,以为不祥,并真切地知道自己将老、将死。无论现在是50岁、40岁,还是30岁,甚至20岁,一种对死的恐惧造成了对生的恐惧。

就这样,他们又怕生,又怕死,对“老”字避如仇敌。

但刚好是这样,他们衰老得更快,因为恐惧让人衰老。

只有旷达之人才参透生死玄机,将生命看作一个自然的过程,既不可喜,也不可悲,“这样就这样”,以没感觉换取大感觉。

古希腊智者阿那克萨哥拉听到儿子病亡的消息后,与朋友们神态自若地聊天,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悲伤?”

阿那克萨哥拉平静地说:“从我儿子生下来那天起,我就知道他终有一死。”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丧母之时饮酒自如,也是同理。

只不过中国人更性情一些,阮籍虽然在母亲死时与朋友在另一处“饮啖不辍,神色自若”,但在葬母时却“饮酒二斗”,然后大哭大号,吐血不已。说明他还是悲痛的。

孔子在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时长叹说:

“噫,天丧予!天丧予!”

非常悲痛。

相比之下,阿那克萨哥拉要达观些,有庄子丧妻时鼓盆而歌的风范,就差没说“死得好”。

因为爱死者,所以在他(她)死时不能过度伤悲,用把自己活得更好看作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

将问题的关键拉回到当下来。当下应该做什么?

应该做事,应该快乐。

解决了死亡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衰老的问题。人谁不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即使在人间的日子为时不多,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也要活好每一分钟。恐惧与诅咒,逃避与空想,全是无用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河水在流淌的同时,观看河水的人的生命也在流淌。所幸河水流走了,河流还在。前一刻的人衰老了,这一刻却有可能正是青春。

所谓青春,就是生命的和谐与盛开。只要人是爽的,就是青春,哪有什么生理年龄?歌德七十多岁时还与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热恋,其情何真!

“礼岂为我辈设也?”

初学孔子的人以为“这下完了,要被种种礼教束缚”,其实正好相反,孔子的教义是让人爽,让人轻松自在,哪来那么多规矩?

一般人以为孔子忠君,其实孔子一点儿也不忠君,非常反叛,曾说过:

“雍也可使南面。”

“雍”就是冉雍,孔子的弟子。“南面”就是南面为王。孔子这话是说:我的学生都可以当王。你看,这是一个忠君的人说得出来的吗?

有人看到这里要反驳我:可是孔子也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又何解?

我就会告诉他:孔子确实说过这话,但这是在执政时说的,是作为政治家孔子说的话,是不成熟的话。孔子真正成熟是在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后又归鲁之后的事,那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孔子,而不是政治家孔子。所以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代表他的最好思想,能代表他最好思想的是诸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的性情之言。

读孔子有二法,一是把孔子读成政治家的导师,二是把孔子读成“人”的导师。政治家要奉孔子为导师这我不管,我在本书中宣讲的孔子仁义道就是他主张真心真性做人的精华一面。

孔子在老年开悟,尽享人生,活得比青少年和壮年时都好,这就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自然的为人之道。人只有走完生长全过程才可能真正的成熟,早熟者必早天,大器晚成,圣人晚出。

我今年二十七岁,离孔子开悟的年龄还早,我不是智者,但我愿意学习智者,这就为我带来许多快乐。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就是要我们珍惜当下生活,而不必寄想于遥远的未来。

孔子不是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当下就很受用的思维方式,用以激情我们的人生,完美我们的生活。

“不知老之将至”就是“不知死之将至”。人要是修炼到了“不知死”的地步,那就真的很快乐了。

凭什么?凭一颗爱心。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

有一次,希腊智者毕达哥拉斯看见有人在追一条狗,狗在惨叫,人在狂笑。毕达哥拉斯就阻止对方道:

“请你不要打它,因为我听到了一个朋友的灵魂的呻吟。”

爱心所至,成仁成圣。

耶稣生前救过各种各样的病人与孤弱无助的人,他的内心充满博爱。

先知默罕穆德救过无数绝望的人。

他们凭什么能救别人?因为他们自身早已得救。

怎样才能自身得救?开悟就能自身得救?

怎样才能开悟?那就是爱自己。爱自己就能珍惜当下,从而觉悟。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者爱的第一个人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