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六破六立:如何把复杂的管理变简单
2747800000020

第20章 “不遇伯乐露不了手”——破除清高心态(4)

敢作敢当,就是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为小时而积极付出,就不会有意外的收获。要相信每一次的付出都可能获得很多,所以每一笔投资对自己都是很划算的。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敢想敢干不等于空想蛮干,而是切切实实地在真实世界里的一小步一小步的举动。

对接组织和自己的未来

认同工作的人会在工作中大有作为,毕竟他把工作视作了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自己的未来,他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命负责。认同工作,就把自己的未来和组织的未来进行对接吧,在工作中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质上来说,组织的未来和个人的未来也不全然相同,最直接体现在承担结果的主体就有所不同。组织承担结果的主体还是组织本身,与个人无关,而个人未来的好坏却是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承担主体还是个人。

这么说并不说明二者就没有联系的可能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组织的未来发展和身处于组织内部的个人发展之间还是有联系的。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要依靠一个个个体的努力来实现,而在组织内部,个人未来的实现也必须依托组织目标的实现来变成现实,个人的发展受到组织影响的程度是很高的,因为组织的经营结果和个人的职业规划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在组织内部产生和奏效的,另一方面组织经营成效的好与坏都会影响个人的经济分配和职业成长。

个人与组织的兼顾和平衡往往告诉人们在工作中自己最需要的应该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如何去实现等等问题的合理答案。

这些答案可以为大家描绘出清晰的未来蓝图,无论是经济上的、职业发展上的、家庭生活上的还是个人知识技能上的等等方面,都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就可以同组织的未来目标规划联系起来,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梦想、有作为的人。

梦想是什么?很多人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没有梦想,那么就没有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有梦想呢?既然有,那就说明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如何实现梦想的过程。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一条小毛虫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慢慢爬着。一天,它碰见了一只蝗虫。

蝗虫问它:“你要到哪里去?”

小毛虫一边爬着一边回答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站在山顶上看到了山那边美丽的山谷,我太喜欢那副场景了。于是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打算爬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山谷。”

蝗虫听完以后惊讶地说:“你是病糊涂了,还是脑子有问题了?那是山顶啊,你一条小毛虫怎么可能爬得上去呢?对你来说,一块小小的石头都是座大山了,何况还是一座山,你疯了吗?”小毛虫并没有把蝗虫的话放在心里,只是一个劲儿地往山顶的方向爬去。

小毛虫继续往前挪动着它小小的躯体。突然间,它又听到了蜣螂的声音:“你这是要往哪去呢?”

这时候的小毛虫已经开始出汗,它气喘吁吁地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爬上了山顶,看到了整个世界。于是,我醒来以后要让这个梦变成现实。”蜣螂听完不禁笑道:“我这么健壮,都不曾想过要爬上这么高的山,你真是太狂妄了。”小毛虫对蜣螂的嘲笑也不理会,只是埋头前行。

后来,蜘蛛、鼹鼠、青蛙和花朵几乎都劝说小毛虫放弃这个可笑的计划,但小毛虫谁的意见都没有听从,还是坚持向前爬。

最终,小毛虫爬得筋疲力尽,在自己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它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下,就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力气建成一个休息的小窝——蛹。

结果,小毛虫“死”了。

小毛虫死了以后,山谷里所有的动物都来瞻仰小毛虫的遗体。小毛虫建的那个蛹一时间变成了梦想者的纪念碑。

后来的某一天,动物们再次聚集在这里时发现蛹已经不见了,那绽裂的蛹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了出来。

那只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轻舞,慢慢地飞到了山顶上,这时动物们才意识到,小毛虫重生了,那它的重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美丽的寓言隐藏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在世,梦想最为重要。有了梦想就要去努力实现,而在此之前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人无所谓高低,也别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是个完整的生命,既然有了生命的存在,就要去铸就生命的辉煌,而这辉煌不属于别人,只属于自己,是自己用双手创造的。

所以人们常说,因为梦想才有作为,成功源自于作为。

文学家林语堂说过:“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为止。”梦想若是“视而不见”的人就是在折磨自己的人。因此,想想自己要什么,无疑是在鞭策自己的做法。优秀的人主动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而非被动等待他人的提醒,他们擅长为自己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有一点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自己的梦想如果放在组织平台上直接或间接地实现的话,那将是最好的对接结果,个人有了组织的平台那必是最好的互动支持。

展现自己,脱颖而出

沟通在管理当中,有时候不总应该是含蓄和内敛的,有时候敢言和直谏的精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沟通方式。也许不少人认为这种方式太过直接,可是这方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作用。事实上,这种精神在管理沟通中,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和肯定自己,很容易就可以达到沟通和成功的目的。

战国时期,秦国在攻打赵国时没花费几天的时间就团团围住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被围城的赵王一面命令自己的将士坚守城池,另一面派遣平原君去楚国请求救援。平原君此行几乎惯性到了赵国的生死存亡,他感觉自己肩上的任务实在太重了,于是决定从自己数千名的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同自己一起前往楚国请求救援,并讨论合纵抗秦之策。

平原君门下有一位门客,已经拜在平原君门下三年了始终没有什么动作,一直找不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平原君此行前往楚国,欲在自己的门客当中挑选最适合的人选,但挑来挑去,选了又选,只凑够了十九人,还有一个人选怎么都没有合适的。只见毛遂主动站出来说:“我自愿追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只是凑个数!”

平原君看了看,发现是自己平常未曾注意到的毛遂,一开始他并不看好,只好婉拒毛遂说:“你拜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从未听你做过什么,也没人说过你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凡一个有才能的人都好比是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锥尖无论如何都会显露出来,人们就会因此而发现他的才能所在。可是你三年来一直都未曾露出你的本事,如何让我信服呢?我又怎么可能带着你这么个人去楚国完成如此大的一个使命呢?”

毛遂听完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跟平原君解释道:“您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没能像锥子一样从自己的口袋里露出自己的锥尖,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被人装进口袋过。要是有人可以早点把我放在口袋里的话,我这个锥子或许很快就可以露出我的锥尖了。我敢说,要是我有那样的机会,我应该不止有锥尖露出口袋,整个锥子都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

毛遂的一番话居然让平原君感觉这个人确实气度不凡,话说得也很中肯,很有道理,随后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到楚国时已是凌晨时分,平原君不愿意浪费时间立即带着自己的门客去觐见楚王,为的是尽快要和楚王商量出兵救赵的事宜。只不过平原君的这次觐见似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从一早谈到了中午都没有太达到进展。平原君心里非常召集,他的那些门客们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一个个在台下跺脚、摇头或埋怨,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有毛遂的心里很清楚若是这么纠缠下去只会浪费最佳时机。既然时间不等人,毛遂决定开始行动。只见他突然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在盛气凌人的楚王面前丝毫没有怯意。毛遂两眼逼视楚王,在台上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不但谈到了两国间的关系,还向楚王表明了楚国救援赵国的意义何在,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凛然正气的毛遂一下子让楚王惊叹佩服,毛遂的分析也深深震撼了楚王的心。楚王终于被毛遂说服了,当日下午就与平原君缔结了盟约。不久,楚王就派兵支援赵国,帮赵国击退了秦国军队。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果然是个人才啊!他有三寸不烂之舌,他的口才可抵万军啊,此前我居然没有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才,这回要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能从此就不知道毛先生的才能了。”

这就是注明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别总是被动的等待,有的时候主动推荐和展示自己,才是脱颖而出的机会。但凡有才干的人,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肯定自己是最有效地与他人沟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