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27431200000023

第23章 快乐文化是一项无形资产

雷军

光发高工资,也不能快乐起来,关键是怎么轻松地做事情。要用一颗快乐(享受快乐、快乐的事、快乐的人)的心,快乐自己,快乐他人,快乐客户。

背景:

在创立小米以前,雷军一直被业内人士冠以“中关村劳模”的封号。这个光荣称号背后的酸甜苦辣,唯有雷军自己心里清楚。

2007年12月之前的金山可谓是“雷军时代的金山”,他的“劳模”作风在金山留下深刻的烙印。雷军和金山人自称其团队为“大长今团队”,当时电视剧《大长今》热播,不看韩剧的雷军们却借此找到了自嘲的符号。雷军领导下的金山,真的是一群活脱脱的IT“大长今”,每天早上9点上班,兢兢业业,忘却时间,坚持到晚上12点才离开,是公司常有的事情。雷军本人如此,整个核心团队亦如此。“勤劳致富加精打细算”就是雷军给金山定下的调调。

尽管大家拼了命地干活,但是金山给外界的看法,却没有华为那般“高性价比”,与华为高付出高薪水不同的是,金山留给外界更多的印象似乎是“低薪水、高流动”。

后来,金山终于成功上市了,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坦言:“我们过去的企业文化确实是比较沉重,今后我们要创建快乐的企业文化,要让苦难的东西越来越少。”

金山人比较沉重的“大长今”文化,一直迫于无奈。金山1988年成立,内有盗版猖獗,外有微软打压,内外挤压的现实使得“如何存活下去”一直成为企业的第一主题,压力很大。可以说,金山能够上市完全是靠雷军团队浴血奋战换来的。一个很明显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和金山同期的通用软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最终成功上市的仅此一家。

“太累了!”很多人当年表示不理解雷军为什么在金山最风光的时候离开,对此雷军总是以这三个字解释。

有了金山的这段长达16年“不堪承受之重”的经历,雷军对快乐文化的追求,比谁都发自肺腑。所以,在创立小米伊始,雷军就高举“快乐创业”的旗帜。保证每位小米人每天都能快快乐乐地工作,快快乐乐地休息,这就是雷军的理念。

“以前金山创业的时候,平时比较忙,开会尽量放在节假日。现在小米创业,大的节假日,我们禁止开会,鼓励大家放假期间好好休息。创业,更需要劳逸结合。在金山虽然我们也有很多理想主义的东西,也波澜壮阔,但总觉得苦难深重;做小米我们脸上都是笑着的,基本没有什么苦难史,也向马云同志学习,强调快乐工作,拼命生活,反正就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人。”

在小米公司,每周都举办诸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赛活动,雷军就是要让大家玩到high,程序员出身的他,深知保持愉悦心情对于提高效率和摩擦灵感的重要性。除了举办正式的赛事,他经常鼓励研发团队和创意人员要在头脑不好使的时候抽空玩玩桌上足球,随时调节。难怪小米人的脸上总是挂着笑。

媒体都说,雷军创办小米后,像换了个人似的,过去那个“没有生活”的疯狂IT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品位男形象,服装时尚了,心态平和了,也会作秀了。

2011年,雷军重回金山后,金山的文化也开始“迈起快乐轻盈的步伐”:好的报酬——工资加上期权;好的企业文化——兄弟般的感情,大家在这里做得很开心;好的工作——在这里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的“三好文化”,全面刷新了金山过去的沉重气氛,团队的执行能力却仍旧很高。

点评:

追求幸福和快乐是每个人的天性,职场人亦如此。没有人愿意在一个刻薄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职场生涯在大部分人的人生中占很大的比例。员工在追求高薪的同时,也在追求工作过程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一个充满快乐的平台,对于员工来说是最大的福利;一种充满快乐的公司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项无形资产。员工只有快乐工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员工之间快乐的融为一团,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强。从长远来看,充满愉悦的工作氛围、充满向心力的团队文化,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雷军的营销经验是“恶补”和“悟”出来的,此前他没有接受成套的理论体系。也许,正是因为“无知”,才更容易大事化小,直抓本质。关于营销,雷军认为,商业的本质就是企业用自己的产品去服务顾客,进而实现盈利。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抓住粉丝就是抓住了根本!营销的重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目标用户,引起其注意,研究其心理,与之形成互动,用口碑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