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27

第27章 槐树庄

作者简介

胡可(1921-),满族,山东益都人。1937年去北平投考高中时赶上“七·七事变”,参加了西郊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主要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出于抗战宣传的需要,胡可开始学写剧本,写了大量急救章一类的作品,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也没上过什么艺术院校,而且是演员出身,但他刻苦读书,勤于观察生活,记录了大量的生活笔记,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2年初编写的儿童剧《清明节》,是他写的第一个多幕剧。之后又创作了多幕报道剧《戎冠秀》,独幕剧《枪》、《喜相逢》等。代表作有:四幕剧《战斗里成长》(1949),《英雄的阵地》(1950年),五幕剧《战线南移》(1952年),以及五幕话剧《槐树庄》(1959年)等。

故事梗概

1947年初冬,华北农村槐树庄的土地改革正进行得轰轰烈烈。村民们兴高采烈地准备清算地主崔老昆,均分他家的财产。这时崔老昆的儿子、国家某企业部门的采购股长崔治国回家了,对此甚为不满,认为是破坏革命。崔治国儿时的奶妈郭大娘,现任贫农团委员,带领大家同他论争。

郭大娘的独子永来带头参军,与未婚妻黑妮依依惜别,在他的带领下,贫农团的另一个委员刘老成的儿子根柱也告别未婚妻金梅入伍了。

1953年初冬,槐树庄的人们在生活水平上已有提高,正在走合作社道路。老党员刘老成却只顾自家致富,不愿人社,给全村人社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崔治国当年因阻挠土改工作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调到教育部门,他心中有恨,6年没有看望过郭大娘,却为自己待产的妻子重新登门,想要黑妮去帮佣,遭到了黑妮和郭大娘的拒绝。根柱复员回家。

郭大娘见到根柱,虽然很迫切地想从他那里知道6年未见的儿子的消息,但却强忍着把个人私事放在后面,先跟根柱谈公事,表现出了郭大娘高尚的品质,并以她强烈的工作激情和满怀喜悦来映衬即将到来的无比悲痛。这时观众早已为郭大娘的不幸遭遇担心了。而当根柱怀着复杂心情,脱口而出“大娘,你把我当成你的儿子看吧”!郭大娘还笑着说:“我见到的解放军,都愿意说这句话!你也这么说……”时,观众已经开始叹息了。根柱不得不说,却又欲言又止,郭大娘这才意识到蹊跷,预感到儿子的不幸,她这时迷惘的神情,令人心痛;她口中说的是“我什么都经得住”,好像已经作了最坏打算,但又心存侥幸,问:“他受伤啦?”这时观众的心,几乎紧张得都快停止跳动了。最后根柱终于痛苦地讲出了永来牺牲的消息,郭大娘无法相信,她“失神地立在那里,半晌,突然坐在石凳上”。她竭力地克制自己,念叨着:“他半年多没有信儿啦……我睡不着觉的时候,也往这儿想过……”这时郭大娘表面上是平静的,但在极力压制的平静下面却涌动着即将喷涌而出的极度悲痛,她愈是压制,观众就愈觉同情,对悲痛的控制使观众的情绪产生了一种断层,一种失落和伤感无处释放的难过。而当不知情的黑妮兴冲冲地念永来未写完的家书,还傻傻地问为什么没写完时,郭大娘终于控制不住了,她哭出声来,踉跄着跑进屋中,而观众久久压抑的泪水也不禁随之夺眶而出。

1955年初冬,为了入社的事,副社长根柱与顽固的刘老成父子之间矛盾加剧。这时村中谣言四起,给合作社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

已是村支部副书记的根柱带气回家,表面上还装着若无其事,但他毕竟还年轻,一说话就露了底。叫他吃饭吧,他气哼哼地回答:“你跟爹吃吧!”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内部的事儿”。再问什么事儿,答曰:“娘!你别问啦,我们党里边的事儿。”活脱脱一个不耐烦的小青年。但他干工作的决心还是很足的,决心要和他爹刘老成斗争到底,“熬到他人了社!”他的气愤用唱志愿军军歌来发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唱一句,指责他爹几句,同时也是在给自己鼓气儿,是用军人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和亲生父亲斗争。—一直在里屋听着母子对话的刘老成终于沉不住气了,气急败坏地冲出来跟他吵:“你不是想开除我么?你不是想开除我么?你开除吧!”以为这样可以把儿子镇住,没料到儿子不慌不忙,以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身份和他对话,气得刘老成直发抖,不得不摆资格:“你想开除我?(对着观众)我……我参加党那工夫……我参加党那工夫……(手指颤动着指刘根柱)他,他……他还拿着红缨子枪查路条儿呢!”说完又无话可说,只好愤然回屋。刘根柱这时候还打个官腔,在背后慢条斯理儿地说:“你的光荣历史,我是尊重的。但是对你的错误,我是不原谅的。”

从北京开会回来的郭大娘严肃地批评教育了刘老成,指出要再不入社,就要开除他的党籍;而被打倒的崔老昆对共产党的刻骨仇恨也深深触动了刘老成,他终于入了社。枣庄与槐树庄要合并成立高级社,中农李满仓对自己买的地要归公有意见,言语间透露出是崔治国在造谣。

1957年初夏,全县正在推行水利化,而枣庄和槐树庄却因为庄稼分配的事闹着分社。崔老昆趁机说怪话挑拨党群关系,崔治国则以全村的名义写匿名信告郭大娘的状,调唆李满仓闹事要求撤郭大娘的职,并鼓动群众退社,还四下造谣,说两个村子合建的扬水站劳民伤财不起作用。直到黑妮和老高回村安机器,即将投入灌溉使用的事实使崔的谣言不玫自破。

转眼到了1958年秋,槐树庄已成立了人民公社,郭大娘当了社长。记者前来采访先进事迹和经验。崔老昆已怀恨死去。崔治国成了右派,表面上写检讨承认错误,实际上仍是逃避改造。全村社员、民兵要去修水库的、参加农业展览会的、去公社的……各自信心十足,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