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26

第26章 上海屋檐下

作者简介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轩,1900年10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城外一个破落的士绅家庭。在中国现代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他响应并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凭借着个人的艰苦奋斗,创作出大量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在戏剧、报告文学、电影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公认为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夏衍是位深切地感受时代脉搏的知识分子,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夏衍就投身于学生运动,担任马列主义刊物《双十》的编辑。而且他的艺术观念中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929年6月5日,夏衍与冯乃超、郑伯奇等艺术家成立了上海艺术剧社。他大力倡导“普罗列塔利亚戏剧”(无产阶级戏剧)运动,为广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政治地位摇旗呐喊。1930年3月,夏衍被选举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由于对社会现实的广泛关注,夏衍在1932年创作、改编了电影剧本《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风云儿女》、《自由神》等。通过对工人阶级恶劣生存状态的深入考察,痛心疾首的夏衍于1935年2月发表了引起国内外进步学者广泛关注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同年,夏衍开始他的话剧创作的第一阶段,写了独幕剧《都会的一角》(1935)、《中秋月》(1935),多幕剧《赛金花》(1935)、《秋瑾传》(1936)和现实主义杰作《上海屋檐下》(1937)。

抗战期间,夏衍写了四幕剧《一年间》(1938)、《心防》(1940)、《愁城记》(1940),独幕剧《赎罪》(1938)、《猖狂》(1939)、《冬夜》(1940)。1942年他在重庆做统战工作期间,还写了多幕剧《水乡吟》(1942)、《法西斯细菌》(1942)、《芳天涯》(1944)。

建国后,夏衍写了剧本《考验》(1956),并在第一届话剧观摩汇演中获奖。

故事梗概

在一个郁闷的黄梅雨季,连绵的细雨使人们忧郁而焦躁,同时也给本已饱受贫困折磨的底层人们增添了无尽的烦恼。阴郁的天,无声的雨,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他们在麻木中消沉,在迷茫中摸索,苦苦煎熬,等待着阴霾天气的尽头。

上海市区常见的一幢弄堂房子中,挤住着五户人家,二房东林志成的太太彩玉正在催促女儿葆珍去上学,而葆珍的心思却全然放在了给人当“小先生”上。林志成近来工作甚不顺心,因此刚刚回到家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屋,独自生着闷气。他的反常表现引起了邻居赵、黄两家主妇的闲言碎语,无意中这两人的话题又扯到了黄家主妇桂芬的公公身上。老人家新近从乡下来到上海,本想与儿子一家团聚享福,不料儿子黄家楣已经失业多日,家中的经济状况甚为窘困,儿女虽有尽孝之心,却无计可施。小学教员赵振宇为人热忱,乐于助人,虽然生活也甚艰难,但却不忘时时与邻居们拉扯些社会动态、时代风潮,倾诉一些郁闷于心的怨怒之言。这倒和林志成达成了共鸣,两个人谈社会、谈报纸,颇有些愤世嫉俗的论调。阁楼住户老报贩“李陵碑”惟一的儿子在军阀混战中丧命,只剩下他老来无靠,晚景凄凉。住在前楼的少妇施小宝,因为当水手的丈夫长期在外漂泊,故而失去了生活依靠,无奈之下,只得在流氓“小天津”的胁迫之下沦为暗娼,独自默默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和他人的冷眼。

就在这几户人家繁芜琐碎的生活中,林家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他就是葆珍的生父、彩玉的前夫、志成的好友——匡复。林志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愕得不知所措。原来匡复在八年前入狱后了无音讯,林志成一直担负着照顾彩玉母女的责任,苦熬了三年,林志成和彩玉走到一起,组建起家庭。匡复的归来令林志成内心深感内疚,沉痛忏悔。而知道了真相的匡复也为自己打破了林志成平静的生活而引咎自责。随后志成被工人拉去解决厂里的事务,只留下匡复一人在旧日的回忆中伤感、痛苦、思索。

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家楣桂芬夫妇东拼西凑,典当家私。情急之下,黄家楣竟把桂芬最后一件出门的衣服也拿去当掉。耳聋的老父看在眼里,明于心中。他决定连夜赶回乡下老家,口头上说补种田地,实则不愿再拖累儿子。家楣桂芬夫妇挽留不住执意要走的老父,只得冒雨送行。临行前黄父偷偷地将自己身上仅有的积蓄全部塞到了孙儿的襁褓中,随后黯然离去。

彩玉归来见到匡复,两个人均沉浸在了尴尬苦痛之中。彩玉向匡复诉说了这八年来母女俩所历经的艰辛,并真诚地希望匡复能恢复信心,开始新的生活。志成归来,带着酒菜庆祝匡复的归来和自己的失业。匡复深深明白志成的内心痛苦,在对亲生女儿葆珍的抚慰与怜爱中,悄然酝酿着去留的抉择。林志成在半醉半醒之间听到了匡复父女的对话,终于决定主动从这个僵局中退出而成全他人。但他却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况且对于彩玉他也仍怀有眷恋不舍的感情,终于在犹豫中被彩玉发现阻止。匡复在女儿的歌谣中得到了激励,将痛苦埋于心底,毅然走上了新的道路。彩玉和志成得知后急忙追赶,然而却徒劳而返,看着匡复离别的誓言,彩玉不禁失声痛哭。

连绵郁闷的细雨,低矮压抑的民居,传出了孩子们天真嘹亮的歌声:“淌眼泪,傻不傻,那是没用的大傻瓜;碰钉子,怕不怕,钉子越碰胆越大,我们都是勇敢的小娃娃,大家联合起来救国家。”歌声越来越大,带着希望,带着鼓舞,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感受到了晴朗天气的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