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14

第14章 清忠谱

作者简介

李玉(15917——1671 7),字玄玉,一作元玉,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他与吴地戏曲家多交往,结侣啸歌,故别号“苏门啸侣”。因其书舍名为“一笠庵”,又人称“一笠庵主人”。

李玉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据焦循《剧说》卷四记载:“玄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举,因著传奇以抒其愤。”吴伟业(梅村)在《北词广正谱》的序中称“其才足以上下千载,其学足以囊括艺林,而连厄于有司,晚几得之,仍中副车。甲申以后,绝意仕进。以十郎(李益)之才调,效耆卿(柳永)之填词。所著传奇数十种,即当场之歌呼笑骂,以寓显微阐幽之旨”。由此可见,李玉出身低微,极富才学却身受束缚。直到明崇祯末年,才考取了一名副榜举人。入清以后专心于戏剧创作,成为以编剧为生的职业剧作家。

李玉一生创作极丰,剧作合计有33种,目前整本留存的19种。他在明末即写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即所谓“一、人、永、占”四种,为其早期作品中最为著名者。入清后又写了《麒麟阁》、《千钟录》、《太平钱》、《牛头山》、《清忠谱》、《万里园》等。其作品之多,在清代剧作家中首屈一指。

故事梗概

明代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一手遮天。他在朝中排斥异己,大量安插亲信。吏部侍郎周顺昌因为不肯依附阉党,便被魏忠贤假传圣旨削职回家。魏忠贤还将一大批与自己作对的大臣或杀或流放,并在全国范围内广布耳目,监视人民的一举一动。他还派手下太监前往各地负责收税,美其名曰“税监”,巧立名目搜刮钱财。

苏杭地区一向是江南的鱼米之乡,自然也是魏忠贤眼中的一块肥肉。他派了一个心腹太监李实专门负责苏杭地区的税收,苏州府抚台毛一鹭正巧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他们二人勾搭在一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苏州人民怨声载道。苏州是周顺昌的家乡,他眼见魏忠贤的爪牙胡作非为,内心十分郁闷。周顺昌是个正直的读书人,做官以后只知忠君爱民,从不谋求私利。现在他虽然被免了职位,但日夜牵挂国家大事,对魏忠贤的恶行深恶痛绝。这一日,他看望了刚被魏忠贤罢免的好友文起,又听到魏忠贤的许多恶行,他生了一肚子气回到家中。恰在此时,有人送来一张请柬,原来是苏州府举行魏忠贤生祠的建成典礼,请周顺昌前去参加。周顺昌一见心里冒火,一把夺过请柬撕得粉碎。生祠是毛一鹭为讨好魏忠贤而建,为此耗费了苏州府的大笔库银,并特地在苏州设立了“祠俯”这道税。生祠坐落于半塘,占地数顷,气魄雄伟。它选用上等木料、石料,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照墙、牌坊、大门、甬道、正殿、楼宇、花园、池塘等应有尽有。为此不知耗去了多少百姓的血汗钱。魏忠贤的雕像用千年沉香木刻成,坐落于正殿大厅,伪善地注视着被他虐杀的平民百姓。

这日,周顺昌听说好友魏廓园被魏忠贤陷害将被押往京城。他于是在江边守候。远远一只江船迎面驶来,船上一群如狼似虎的校尉押着一个囚犯。他仔细一看,那个遍体鳞伤的囚犯果然是魏廓园。等船靠岸,他跳上去,冲开校尉的拦阻,来到好友身边。魏廓园见周顺昌不顾安危来看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校尉分开二人,大骂道:“哪来的疯子,竟敢与钦犯勾结,你不要命了!”周顺昌勃然大怒:“你去告诉魏忠贤那个阉狗,就说周顺昌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校尉早就听说苏州有个周顺昌不好惹。他们也不敢动手,却怀恨在心要告诉魏忠贤。告别了魏廓园,周顺昌一腔怒气无处发泄,他想起今日是生祠落成之日,便转往半塘而去。他要看看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会有什么丑态。他走到生祠前,公差刚想阻挡,一见来人是吏部周顺昌,便躲在一旁。周顺昌走进正厅,远远看见魏忠贤的巨大雕像下,太监李实、毛一鹭等人率领大小官员正伏在地上叩拜。他昂首走到前排,冲李实、毛一鹭一拱手。李实等人一见是周顺昌,以为这硬骨头终于屈服了。李实笑道:“既然来了,周大人先拜拜魏千岁吧。”周顺昌冷笑一声说:“你叫我给这狗贼下跪,真不如一刀杀了我。魏忠贤算什么东西,他欺君罔上,陷害忠良,我恨不得将他扒皮抽筋,碎尸万段。”他越说越气,抄起供桌上的供品打向雕像,魏忠贤雕像四处开花。周顺昌出了一口恶气,大笑着拂袖而去,李实等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回过味儿,立即密报魏忠贤周顺昌的所作所为,欲置周顺昌于死地。魏忠贤正为押解魏廓园的校尉所密报的周顺昌的言行生气,又听到他竟敢大闹生祠,顿时暴跳如雷,立刻假传圣旨,速押周顺昌进京。

消息传到苏州,李实等人立刻调动差役拘捕周顺昌。有人事先通知了周顺昌,劝他逃走。周顺昌昂然道:“自古忠臣义士均慷慨赴难。我若是逃了,岂不成了怕死之辈吗?”很快,差役赶来,周顺昌被押往府衙。他被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苏州城的大街小巷。苏州人都知道周顺昌是个忠臣义士,平日里对他都很敬重。而对魏忠贤爪牙的横行不法、祸国殃民人们早已恨之入骨。今日人们见周顺昌被捕,顿肘民怨沸腾了。大家三五成群在街上暗骂魏忠贤,替周顺昌叫屈。消息传到城南,顿时惹恼了几个血性男儿。他们共兄弟五人,按排行依次是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马杰、沈扬。这五人均是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他们早已对魏忠贤陷害忠良看不过眼了,今天见他的爪牙又在抓人,而且抓的是苏州最受人尊敬的周顺昌。兄弟几个顿时怒火中烧。这时,秀才王节、刘羽仪心怀公愤来找他们商量对策。几个人一商议,便分头进城组织百姓。片刻之后,苏州城内的百姓从大街小巷聚集到了一起。人们在颜佩韦等人的率额下,像一条长龙一样走向府衙。府衙门前,很快已是人山人海。大家义愤填膺,大声叫喊:“快放了周大人。”几万人一起高呼。小小的府衙仿佛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毛一鹭等人正为除去心腹大患而洋洋得意,忽听门外喊声震天。一个差役惊慌失措地跑来报告:“大人,大事不好。外面百姓为周顺昌喊冤,眼看就要冲进来了。”毛一鹭听了慌作一团,他擦去头上的冷汗,想了想,随后他来到周顺昌的面前:“周大人,我们也是奉旨行事。请您出去和百姓说说,不要再闹了。”周顺昌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迈步走出了府衙。百姓见到周顺昌,立刻欢呼起来。周顺昌热泪盈眶,拱手道:“各位乡亲为周某如此担心,周某感激不尽。请大家散去吧。我一人受难足矣,不要连累了大家。”颜佩韦上前一步:“周大人,您要是进京就是死路一条啊!我们苏州百姓绝不能让您去送死!”百姓们跟着喊道:“周大人,留下吧!”周顺昌见百姓没有一人动步。他拜了几拜只好折回衙门。毛一鹭等人见势不妙,忙叫差役们到门前拦阻,他们几人押着周顺昌从后门溜走了。苏州百姓等了半天,大门一开,几十个差役手拿兵刃扑了出来。颜佩韦几个人把手一挥:“咱们冲进去,快救周大人。”人们像一股潮水一样涌入衙门,差役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大家搜遍了前后院,不见了周顺昌。人群又折过头来,欲向西南方追下去。这时,大批全副武装的官兵已闻讯而至。百姓们手无寸铁,很快被驱散了。

毛一鹭派人火速押解周顺昌进京。他同时密报魏忠贤苏州百姓图谋造反。魏忠贤听了暴跳如雷,立刻调集大军准备屠城。毛一鹭也派人大肆搜捕群众。苏州城内家家房门紧闭,街上到处是如狼似虎的官兵。差人穿街过巷大声叫着:“只有领头的去衙门自首,苏州才有安宁的一天。否则大家都要遭殃!”百姓们此时已将颜佩韦等五人藏到了城外安全之地。他们五人虽已出城,但也知道了城内发生的一切。颜佩韦对众兄弟讲:“这次闹事是我们几人带的头,现在官府要抓我们,我们躲在城外,却连累了城内的百姓。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不能苟且偷生。”兄弟几人齐声说:“我们与大哥一起自首。”五人毅然走到了府衙自首。毛一鹭立即将他们斩首示众。苏州百姓得救了,他们敢怒不敢言,只在暗地里拜祭五义士的英灵。

周顺昌被押入京师后,便被打入死牢。魏忠贤对他恨之入骨。他命手下每日里严刑拷打周顺昌。几天下来,周顺昌已伤痕累累,奄奄一息。这一天,魏忠贤在校场设了法庭,要亲自审问周顺昌。数千羽林军凶神恶煞地排列在校场四周。校场中间则摆了各种刑具,显得杀气腾腾。周顺昌被两个差役拖到了魏忠贤面前。他睁开双眼艰难地抬起头。魏忠贤阴险地一笑:“周顺昌,现在感觉如何啊?骨头还那么硬吗?哈哈……”周顺昌咬紧牙关爬起来,瞪着一双血红的双眼,指着魏忠贤骂道:“你这阉狗,残害忠良,天理难容。我周顺昌生不能把你碎尸刀段,死后做了厉鬼也要让你寝食难安!”他说完便扑向魏忠贤,几个差役上前拦住,将他打倒在地。魏忠贤冷笑道:“我叫你骂。来人,敲去他的牙齿。”几个武士上前按住周顺昌,敲掉了他的牙。周顺昌此时已血流满面,口不能言。他拼尽全力向前爬去。魏忠贤等他爬近了,用脚踢了下他的头:“你倒是骂呀,老鬼。”周顺昌猛然跃起,一口鲜血喷向魏忠贤。魏忠贤闪避不及,身上顿时血迹斑斑。魏忠贤吓得大叫:“快拖下去,拖下去!”差役拖走了周顺昌。魏忠贤气急败坏,下令秘密处决周顺昌。当晚,周顺昌不幸遇害。

魏忠贤作恶多端,引起了人神共愤。皇上见他民怨太大,便撤了他所有的职位。顿时,魏党集团土崩瓦解。魏忠贤畏罪自杀。消息传到苏州,人们喜不自胜。大家又一次聚集起来,他们冲到了魏忠贤的生祠,拆下了大门,将各种建筑全部砸掉。最后,大家齐心合力将魏忠贤的雕像推倒。一阵刀砍斧削之后,人们才算泄了心头之恨。苏州全城人民隆重悼念了周顺昌,将他与五义士的灵柩合葬于半塘。人们又树了石坊,上面大书“义风千古”四字。人们哭泣着将魏忠贤的雕像烧了来纪念这几位忠臣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