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27429300000016

第16章 木匠皇帝熹宗朱由校

1.新帝即位,移宫起风波

新帝即位,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总要点起三把火。可惜的是,朱家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朱氏家族的江山真是没救了!

钟楼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筑于高大的砖石城台上,灰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四面开券门,高约33米。楼内悬有永乐年间铸的大钟。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继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天启皇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西李(即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而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明熹宗像泰昌帝即位后,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继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三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基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由此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对此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使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虽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则就此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时宣告结束。它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一直是天启朝争论的问题,史称晚明三大疑案。

2.醉心木匠活,大权旁落

修复大明江山,对熹宗朱由校这位醉心于木匠活的皇帝来说,应该是外行。由此不难判定,朱氏的大明江山易主的日子不远矣!

由于父亲朱常洛不为神宗所喜,这个皇孙自然也常在神宗的视野以外。直到神宗临死,他才被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出阁读书的机会。没想到他的父亲登基一个月就撒手西去,连册立他为皇太子的时间都没来得及,更别提读书的事情了。这一年,朱由校已经16岁,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少年了,但文化水平还比不上如今八九岁的小学生。他像一个木偶般被养母李选侍和一帮大臣抢来抢去,最后在5天之后变成了一个大国的君主。他名义上统治了这个国家整整7年,但是实际上只是他信任的一个太监在掌控着政治权力。

在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达到了极限。宠信乳母客氏及宦官魏忠贤,屡兴冤狱,迫害忠良。

魏忠贤进宫前本是一个地痞流氓、赌徒,由于还不起赌债被打得半死。魏忠贤忽然觉得对眼前生活不满,要对仇人报复又没有良策,终于想出了阉割自己,进宫当太监这条路。大明朝是我国历史最黑暗的朝代,太监祸乱朝纲的现象比较严重,像魏忠贤之前的王振、刘瑾。魏忠贤到了北京以后,因善骑术射术再加上酒量得到了东厂太监孙暹的赏识,收在门下,带入宫中。后结识了内宫总管太监马谦,去管理化妆品。他凭借权力,用化妆品结交了不少宫女。进了东宫,负责朱由校和王才人的膳食。熹宗继位,在其乳母客氏(与魏忠贤有勾结)的劝说下,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从此开始了七年的乱政活动。

不久,魏忠贤除掉了王安,独掌了司礼监。熹宗对奶娘客氏过于依纵,在客氏的要求下,竟封她为“奉圣夫人”,封其子为锦衣卫指挥,给了两千亩香火田。后宫好几个妃嫔,对此很不满意,客氏就窜通魏忠贤,在后宫大开杀戒。杀了光宗的选侍赵氏;把身怀有孕的裕妃张氏关进黑巷,迫害致死;不听客、魏摆布的吴贵妃深受皇帝宠爱,就被魏忠贤毒死,然后向皇上禀为暴死;张皇后要生孩子了,且与皇帝感情很好,客氏竟派宫女给她服了打胎药,使孩子流产。张皇后很伤心,就无空管客氏了。客、魏由此开始,控制了后宫。

天启皇帝朱由校为什么这样纵容客氏呢?原来他的父母半生都在危惧飘零之中,地位总是极难巩固,无暇顾及他。他躲在东宫的一个角落里,凄凉孤苦地悄悄长大,只有乳母客氏经常陪着他,为他解除孤独,给他安慰。因此,他对客氏十分依恋,一天不见都不行,对客氏的话几乎无所不从。天启皇帝17岁大婚,已册封了皇后,按惯例皇帝已婚后,嫡母、生母都要迁走,更不要说乳母了。天启大婚后,御史毕佐周和刘兰上疏要求客氏迁出,大学士刘璟也上疏提及此事,皇帝却说:“皇后年幼,全靠乳媪保护,等皇祖(万历)下葬后再说吧。”后来又有许多臣子上疏提及此事,在众人的压力下,天启不得不迁走客氏,但每日思念,常痛哭流泣,有时甚至不吃饭,最后传出圣旨,把客氏召回。魏忠贤控制了客氏,天启帝也就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天启皇帝性情柔弱胆怯,自即位以来,外廷依靠刘一煜、周嘉谟、左光斗等人,内依客氏。魏忠贤已掌握了内廷二十四监,就把手伸向了外廷,他要挤走内阁权臣,独掌朝政。这需要摆布好小皇帝。魏忠贤手段非常多,为皇帝安排各种活动。如请年少好胜的小皇帝观看宦官演操、打枪、划船等。魏忠贤发现小皇帝有一个特殊的癖好,自幼孤独的天启皇帝喜欢自己躲到一边,制作工艺品。当上了皇帝,工具材料样样方便,更是乐此不疲。魏忠贤就利用这一点,每逢天启皇帝制造楼阁亭台等,做到最高兴时就怕有人来打扰,魏忠贤偏偏这个时候去奏事,小皇帝就会不耐烦地说:“你都看着办吧,怎么办都行!”魏忠贤就可以打借天启皇帝的名义来办各种事了。而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他将他的所有心智,都放在自己的玩乐中去了。实际上,除玩乐之外,他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朝政与大臣的死活。整整7年中,他的心智似乎一直都没有成熟,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他喜欢在宫中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做木工,熹宗朱由校的水平很高,“巧匠不能及”。近代有些专家认为,如果明熹宗朱由校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而此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后金又攻占辽阳、沈阳,使大明朝濒于溃灭的危机之中。

天启五年五月十八日,熹宗祭祀地坛回来,接着又到西苑游玩。他与两个小太监划一小船在湖中荡漾。玩兴正浓时,突然一阵大风将小舟掀翻,三人全部掉进水中,因受此惊吓,染病在身。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情日渐加重,屡治无效,于八日死去。临终前召见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托以重任后,还叮嘱“魏忠贤,可以信任。”说罢撒手归西。

魏忠贤擅权乱政七年,使本来已趋于末落的大明王朝走向危亡,中央无干臣,边疆无良帅,百姓无宁日。虽然继位的崇祯皇帝起早贪晚忙政事,也无力挽救即将倾覆的大明。18年后,大明灭亡,朱由校的责任不容推卸。朱由检(1610—1644年)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18岁登位,努力挽救濒临灭亡的明王朝命运,面对着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然其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1644年,李自成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1个月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朱家王朝从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