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姆·沃尔顿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第一富豪;1991年,沃尔玛特的营业额达到326亿美元,成为全美也是世界的最大零售商,山姆也因其卓越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和辛勤劳动被布什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1999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沃尔玛特公司排名第四,营业收入额1392.08亿美元,利润56.56亿美元。
2002年,由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2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上,沃尔玛特公司以219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牢牢占据着500强老大的位置。”
所以,要想脱颖而出,必须顺应马太效应,找到成功的正确道路。
经营的要诀、经验多如牛毛,你不可能都记在心中。你只要记住“领先”这个要诀就行了。
七、顺应股市“马太效应”踏准市场前进节拍
“马太效应”在股市中也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在历次的牛市行情中,个股之间都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其中的强势个股,始终保持着强者恒强,当强势股股价涨高时,投资者越是不敢追涨,强势股越是能继续上涨。而弱势股却常常弱者恒弱,投资者越是认为,弱势股调整到位该涨了,弱势股越是没有象样的表现。等到弱势股终于开始补涨,强势股也出现回调时,牛市往往已经告一段落,最丰厚的主升浪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这时再进入股市,无异于羊入虎口。
股市中的“马太效应”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中国,1993年6月,600663陆家嘴和600664哈医药(现更名为哈药集团)两家公司几乎同时上市(陆家嘴比哈医药早上市一天)。两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业绩都比较优秀,但是,相比较而言,无论是业绩,还是滚存利润、送配方案等,哈医药都比陆家嘴更胜一筹。因此,追涨买哈医药的投资者远远多于买陆家嘴的人。哈医药上市首日在20.19元高开,并且最高上冲到23.98元,随后暴跌到11元多盘整,股价被拦腰斩去一半。而陆家嘴上市首日在17.88元开盘后,快速下跌,形成V型反转,很快又回到18元一带,长时间地震荡盘整。当时,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哈医药的基本素质强于陆家嘴,股价比陆家嘴便宜的多,跌幅比陆家嘴深,陆家嘴不仅没跌还略有上涨,就连许多持有陆家嘴的投资者也纷纷获利了结,转而选择哈医药抄底。
由于当时还没有磁卡交易,所有的投资者都需要填单在柜台买卖。证券所里,买卖哈医药的柜台前人满为患,排队的长龙一直连到证券所的大门外。而买卖陆家嘴柜台前的人寥寥无几,不需要排队就可以填单买卖。印象最深的是:当笔者走到陆家嘴的交易柜台前买陆家嘴时,那条买哈医药长龙队伍里的人齐刷刷地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那感觉,就像是在看动物园里的大熊猫。结果呢,陆家嘴依旧保持着强者恒强的姿态,不断向上拓展空间。在此后的几轮行情中常常演绎股价翻番的走势,最终成为沪市最著名的龙头股“四大天王”之一。而业绩稳定优异的哈医药却表现出弱者恒弱,在陆家嘴叱咤风云的年代里,哈医药却跌到2~3元的低价处,委靡不振地徘徊了数年。曾经重仓投资哈医药的人,大多亏损累累,有些人因此而彻底地退出股市。
2003年的股市也充分体现出股市中的“马太效应”。以汽车、金融、钢铁这三驾马车为首的大盘蓝筹股表现出强者恒强,而大批的老庄股、绩差股,即将退市股却表现出弱者恒弱。当大盘蓝筹股出现调整走势时,整轮强势行情也宣告结束,那些弱势股还没来得及有所表现,就跟随着大盘一起回落了。那些在本轮行情中不敢追涨主流品种,反而在弱势股中积极抄底的投资者,应该对股市中的“马太效应”感触颇深了。
很多对股市“马太效应”还不了解的投资者,往往不能清楚地鉴别个股的优劣,他们常常会天真地幻想:今天,这只股票涨了,明天一定会轮到另一只股票涨;或者看到龙头股上涨了,就简单地认为与它同一板块的个股会跟风上涨。可是实际上,总是事与愿违。在强势行情中,涨过的个股往往还能继续上涨,而不涨的股票则仍然不涨;在同一板块中即使领头羊上涨了,也并不表示该板块的所有个股都能联动上涨。个股是否能联动上涨取决于:板块容量的大小、板块热点持续性的强弱、题材的想象空间、同一板块的个股联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而且,即使投资者选的跟风股联动上涨了,但是,由于领头羊具有先板块启动而起,后板块回落而落的特性,所以,跟风股的安全系数和收益都远远小于领头羊个股。因此,投资者与其追买跟风股,不如追涨领头羊,这就叫做:“擒贼先擒王”。
强势行情中,主力为了营造局部热点,并且维护热点的凝聚力,常常会用重磅资金对热点进行反复“轰炸”,使个股之间的比价差距越拉越大,许多投资者贪图冷门股的便宜,于是纷纷在冷门股上抄底,结果,冷门股在大势走好时,不能跟随着上涨,在大势回调时,反而与大势一起下跌。民间有句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针对市场中的“马太效应”,投资者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在强势市场中投资者要注意克服这种“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操作方法。
顺势而为是股市中成功投资的根本法则,在强势行情中投资者不仅要顺应市场整体的趋势,还要顺应个股的趋势,尽早地转变不合适宜的投资思路,及时参与到对市场主流品种的炒作中来,重点选择强势股、龙头股、热门股;坚决回避弱势股、冷门股、非主流个股。顺应股市中的“马太效应”,踏准市场前进的节拍,才能取得理想的收益。
八、萄酒业凸现“马太效应”
2001年的中国葡萄酒业,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质上却是急流汹涌。无论是为了谋求发展抑或仅仅为了生存,几乎每个企业都在悄悄使劲,暗暗发力。唯一有区别的是,有的企业劲道使在了明处,使得恰到好处;而有的企业却要么是方向不明无处发力,要么则是发力似乎有失稳妥,这就使得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马太效应”愈益明显:一个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市场格局已隐隐生成。
最大的悬念:入世后洋酒能否卷土重来
中国入世无疑对一直在中国市场不太得意的洋酒产生巨大的刺激。紧挨中国入世的最近一段时间,洋酒进攻的力度明显加大了。
2001年11月的北京市场,洋酒显得异常的活跃。在家乐福连锁超市,法国葡萄酒商举办的葡萄酒推介会长达一个月,而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意大利人更是来势汹汹,不仅意大利5大葡萄酒产区的企业全部到齐,而且所有参加品尝的葡萄酒全部都由本土空运而来,意大利人甚至声称,要先把北京人“灌醉”,然后再谋求辐射中国市场。
事实上,洋酒的进攻远不止这两次促销。法国食品工业协会对中国一些高级饭店的服务员的葡萄酒知识培训工作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德国葡萄酒信息中心不仅及时地向北京经销商提供德国葡萄酒在价格、产地等方面的信息,在搞好与中国媒体的关系上更是不遗余力,该中心为所有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活动提供最大的方便,必要时,甚至可以提供往返德国的机票,安排那些著名产区的代表型企业负责接待。洋酒在中国入世后频频重拳出击,其用意显然在于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看来,新一轮的中洋对垒将不可避免地轰轰烈烈展开。
最轰动的新闻:张裕结盟卡斯特
2002年8月8日,张裕结盟卡斯特无疑是2002年葡萄酒业最大也是最轰动的新闻了。有媒体甚至声称,这两个红酒大佬的结盟是对现有市场格局的一场突袭。
一个是亚洲第一、中国第一;一个是全球第二,法国第一。张裕和卡斯特这两个纵横国际葡萄酒市场的大腕,在北京握手言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但这样高规格的战略合作,前期牵涉的资金只有区区800万美元。对此,张裕公司董事长孙利强这样解释:张裕与卡斯特合作,不在于钱多钱少,也不存在谁赢谁输;双方都没有资金压力,真正的意义体现在战略和全局上。
对张裕集团和卡斯特集团的战略合作,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葡萄酒业走向国际化迈出关键的一步。二者的联手还只是一个序幕,葡萄酒市场的整合必将随后轰轰烈烈地展开,国内葡萄酒市场将由此掀起第三次洗牌运动,全球范围内的葡萄酒市场也将迎来一个“赢家通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