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风趣出名嘴
27397300000012

第12章 “交火”功夫秀(2)

他们同意了马克·吐温的意见,晚上其余时间里,大家都过得高高兴兴。

马克·吐温机智地创造了一个优雅的环境。

9比喻说理技巧

诗歌离不开“赋、比兴”这三种基本手法,已是普遍的文学常识。比喻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文学手法,而聪明的雄辩家们也同样离不开说理深透的各种比喻手法,使深奥的道理变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增加论辩的说服力,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比喻是新异性与可接性的统一。关键在于选择的喻体要和本体有十分贴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在没有用比喻联系到一起时看起来相距十万八千里,而一旦被说者联在一块儿,又是那么贴切,贴切得似乎只有二者联系到一起才是最好的比喻,也就是说,似乎具有独一无二性。

震撼世界的相对论,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要用一个比喻将这样高深的理论说清楚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晚年的爱因斯坦是这样对向他请教的青年学生们解释相对论的: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钟;但要是和一个很丑的老头坐在一起,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比喻的新异性和可接性的统一是完美的,莫测高深的相对论在比喻的作用下,变得十分易于接受,这就是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巨大作用。

在比喻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是讽喻,即借用有情节有故事内容的喻体来证明和描叙本体。讽喻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满足于本体和喻体间的某一相似点,而是将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来展开,通过展开的情节、故事内容和形象的描叙等来作为联类取喻的基础。

有位港澳同胞曾问我驻外的一位工作人员:“台湾与大陆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你们为什么想把两者统一起来呢?”

我驻外人员先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讲授禅理,他问道:“你们想让一杯水永远不干掉,有什么办法?”一时全殿哑然没有一个弟子能够回答出来。

释迦牟尼淡淡一笑说:“把它放到大海里不就永远不会干掉了吗?”弟子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我驻外人员接着说:“你想想,作为一个国家不统一,四分五裂,怎么能在复杂的世界斗争中永远站立呢?台湾作为一个小岛,只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才有光明的前途。”

讽喻可以说是比喻的进一步的发展,即将喻体扩展开来,用其中的具体的情节、故事、形象的展开来证明、描叙本体,达到复杂、曲折的联类取喻的自的。

10顺水推舟技巧

在论辩中,发现论敌的意图后,因势顺导,引诱他孤军深入,一直引向荒谬的极端,然后再集中火力乘机猛攻,这就是“顺水推舟”的雄辩技巧。

与迂回论辩中的指桑骂槐不同,这一雄辩技巧具有出其不意,辞锋逆转的效果。当言辞由顺从敌论的逻辑而突然逆转的瞬间,对方经历了从暗自欣喜到大惑不解,终至遭受当头棒喝、晕头转向的心理变化,陷入欲辩不能的尴尬境地。

“顺水推舟”的“顺”是仍然顺着对方的观点,表面上好像是支持对方的观点,当对方暗自欣喜,防不胜防时,辞锋逆转,出其不意地朝着与对方观点相反的方向“推”,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顺水推舟”的雄辩技巧,也存在论辩路线化直为迂、以退为进的问题。不同的是顺水推舟突出对对方攻势的利用,巧借论敌之力为已之力,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意。

11以退为进技巧

迂与直是指战略路线,是进攻论敌的取胜途径;进与退是指论辩中的行动,是临战姿态的退让或进击。

“以退为进”是战斗谋略必须研究的课题。论战中的进与退,也是视敌情条件不同,采取进攻或退守的不同对策。进与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许多擅长雄辩术的人,常运用“以退为进”的权谋,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945年7月,中、美、英、苏四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首都对战犯进行审判。我国是接收国之一,梅汝璈作为中国法官参加审判。

开庭前为了法庭上的座次问题发生了争议。

在审判法庭上居中坐首席的是庭长,而庭长已经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由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韦伯法官担任。庭长之外还有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的十国法官。庭长右手的第一把交椅,似乎已属于美国法官。为了庭长左手的第二把交椅,各国法官争论甚为激烈。

梅汝璈意识到他是代表4亿5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来远东国际法庭清算战犯罪行的,当时中国虽然称为“世界四强”之一,可是徒有虚名,面对这些各执一词、互不退让的八国法官,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应该当仁不让。可是怎样才能争得第二把交椅呢?梅汝璈当众宣称:

“若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的国家,我还需要请示本国政府。”

一句话将各国法官惊呆了。试想九国法官都要请示本国政府,本国政府的指示来了,意见不一致又将怎么办?照这样到哪一天才能排定席次。梅汝璈趁大家不知所以然的静场机会,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另外,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今天是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严重,而抗战时间又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应排在第二位。”

法官们的争论,各说纷纭,是因为没有一个排列座次的原则。梅汝璈提出的中国应排坐第二把交椅的理由,是无可辩驳的。在场的法官们提不出什么异议。

可是,事情的进展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开庭的前一天预演时,庭长韦伯突然宣布入场顺序是美英中苏……,梅汝璈看到预演时如果不据理力争,次日开庭的座次就因袭排定了。他立即提出抗议,并脱下黑色丝质法袍,拒绝登台。他说:

“今天预演已经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天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多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

庭长韦伯只得召集法官们表决,最后按日本投降书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美、中、苏……排定入场先后和法官座次。

梅汝璈以表面退却的姿态作为进攻的手段,即运用了“以退为进”的论辩技巧。梅汝璈眼见中国法官排不上第二把交椅,故意说“还需要请示本国政府”,只是虚晃一枪,好像是不准备在此作正面争执,形式上在退让,但待大家不知所措时,他见时机已到,立即转换为攻势,说出了一番中国法官应该排在第二个席次的道理,义正辞严,无可辩驳。

可是,次日预演梅汝璈见将中国法官列为第三,立即抗议,声称将回国向政府辞职。这是“退”,可是退中有进,提出了由法官表决的建议。由于他掌握了法官们表决必然要寻求一个举手赞成或否决的原则,而当时除了前一天梅汝璈曾经提出的排列座次的原则外,没有谁再提出其他原则,所以梅汝璈对表决的结果早已成竹在胸。这是他又一次运用了“以退为进”这一雄辩技巧取得胜利的原因。

12先承后转技巧

写作行文强调一个“转”字,那么论辩呢?论辩也同样讲究一个“转”字。从技法上说,在论辩中先把对方的话题承接下来,表示同情、理解等等,然后,再进行“转”,通过论理举事,改变对方某些看法,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先承后转”的雄辩技巧。

美国一家贸易公司经理请人设计了一种商标图案,设计完成后就图案设计举行了答辩会。主持图案设计的另一位经理在介绍时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旭日,象征希望和光明。同时,这个旭日又像日本国徽。日本的顾客一定很乐意购买我们的产品。”在征求意见时,这位经理的下属说:“我很喜欢这个商标,但我恐惧它设计得太好了。”经理笑了起来:“这话倒使我不懂了,你怎么解释呢?”

这位下属答道:“这个设计鲜明而生动是毫无疑问的,它像日本国徽,无论哪个日本人都会乐意购买我们的产品的。”

经理笑了笑说:“我的意思正是如此。”

这位下属说了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一句赞语满足了经理的自尊心,然后陈述更为充分的理由。经理乐意地听从这种拒绝性的意见,而不又觉得难堪。

13引而不发技巧

在论辩中,我们有时也可用“引而不发”这一雄辩技巧,即说出一些前提和条件,而不谈结果;或说出结果而不谈前提和条件;让对方去悟出其中道理,让听众道出结论,从而收到简洁有力、含蓄的效果。

请看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辩护的最后发言。这段发言回击了德国法西斯对保加利亚人民的侮辱,对法西斯报纸攻击保加利亚人民是“残忍的”、“野蛮的”表示严正抗议。他严正指出:

“在外国奴役下生存了500年而没有丧失语言及其民族性的一个民族,过去和现在与保加利亚法西斯作斗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我国工农——这样一个民族是不会残忍的、野蛮的。只有保加利亚法西斯主义是残忍的、野蛮的。但是我请问你,庭长先生,哪个国家的法西斯不是残忍的、野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