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秀
1缓和关系技巧
在论辩中,虚心地恭维对方,维护和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可以缓和论辩双方的关系,麻痹对方的意志,从而达到你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虚心恭维”的雄辩技巧,这种方法对那些貌似强大的对方尤为管用。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迄今为止英国历史上最大、最著名的刑事犯罪。一个以叫做布勒特为首的五人犯罪团伙,蒙骗了伦敦塔副总监,混入马丁塔里,抢走了英国的“镇国神器”——英国国王的皇冠。然而,这伙罪犯运气不佳,刚刚冲出伦敦塔,就被卫队围住,经过一番搏斗,五名罪犯全部被擒。
国王查理二世对这些目无法纪、胆大包天的歹徒非常感兴趣,决定亲自提审为首分子布勒特。在审问时,布勒特充分发挥了他的雄辩才能,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虚心恭维”而赢得国王的赏识:
查理二世:“你在克伦威尔手下时诱杀了艾默思,换来了上校和男爵的头衔?”
布勒特:“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
查理二世沉吟了一会,仔细打量着囚徒,觉得他不仅胆子大,而且口齿伶俐,于是又问道:“你越来胆子越大,这回竟然偷起我的皇冠来了!”
布勒特:“我知道这个举动太狂妄了,可是我只想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下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
查理二世:“你不是我的部下,要我关心什么?”
布勒特:“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英国人之间互相兵刃相见已经很不幸了,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人都是您的臣民,我当然也是您的部下。”
查理二世尽管觉得他是个十足的无赖,但还是继续问道:“你自己说吧,该怎么处理你?”
布勒特:“从法律角度来说,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有两个亲属会为此落泪。从陛下您的立场看,多十个人赞美你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
查理二世绝没有想到他如此回答,他几乎感觉不到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你觉得自已是个勇士还是懦夫?”
布勒特:“陛下,自从你的通辑令下达以后,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所以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警方相信我已死亡而不再追捕,这不是一个勇士的行为。因此,尽管我在旁人面前是勇士,但是在您——陛下的权威下只是一个懦夫。”
查理二世对他的这番话非常满意,不但免除了布勒特的死刑,还赏给他一笔不小的年金。
这可真是三寸不烂之舌辩掉了一个死罪。观其技巧,原是“虚心恭维”。布勒特始终采取对查理二世毕恭毕敬的态度,以换取国王对他的好感及宽容。而对自己的犯罪则轻描淡写,果然,国王“中计”不仅免刑,而且还赏给他一笔不小的年金。
2自我镇定技巧
雄辩家一忌慌乱,二忌狂躁。一慌一躁,阵脚不稳,头脑发胀,言词过激,语无伦次,漏洞百出,就会给论敌以可乘之机,陷已于被动之中。
因此,在论辩形势紧迫或不利时,要及时采用“自我镇定”法,以稳定情绪,思谋对策,伺机反击。
最简单的“自我镇定”法是在演讲上略为停顿一下,如整理一下讲稿,扶一扶话筒,品一口茶,微微地笑一笑,看一看表,踱一下步,斟酌一下语句,为思考对策留下一点必要的时间。
不论是由群体交际的恐惧感造成的心慌意乱,还是由论敌的攻击引起的狂怒暴躁,都是一种产生负效应的心理活动。因此,不论采取何种镇定方式,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而情绪波动,激情喷发,却往往如野马脱缰,黄河决堤,导致说出一些不应说的话,做出一些不应做的举动而后悔莫及。
狡猾的论敌有时会故意用一些挑衅性、侮辱性、甚至是诽谤性的言词激怒你,若你照样镇定自若,口若悬河,引经据典,逐一批去,他就无计可施了;若你火冒三丈,出言不慎,则可能由主动转为被动,被论敌牵着鼻子走。
总之,聪明的雄辩家从来不会做正中论敌下怀的蠢事,他们不会做激情的俘虏,让感情牵着鼻子走。他们善于在震惊、震怒、羞愤之萌的一刹那冷静下来,审时度势,妙言应付,化险为夷。这正是“自我镇定”法雄辩技巧的要义。
在论辩中运用“自我镇定”法使你在各种不利的状态下摆脱困境,由被动转为主动。因为,只有保持镇定自若的心态,才能以机智的语言打破对方原有的心理平衡,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达到辩胜的目的。
3当头棒喝技巧
“棒喝”原是佛教禅守用语。禅宗师父常趁掸僧提问时予以当头一棒,或厉声一喝,以考验其对佛理的理解程度及有无慧根。
后来,“当头棒喝”又有了转义,即借施予严重警告或打击,以警醒执迷不悟者。
“棒喝挫敌”法雄辩技巧正取其转意,意指在洞察世情,或判明论敌执论的要害后,先发制人,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不啻于给迷悟者或论敌以“当头棒喝”,使之或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或如警钟震响,迷途知返,从而给他一个下马威,夺得论辩的主动权,取得先声夺人的雄辩奇效。
1912年,法国人维克多·格林尼亚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出身于有钱人家,从小生活奢侈,不务正业,被人视为没有出息的“二流子”。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年轻美貌的姑娘对格林尼亚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实实在在地给他当头一棒。
骄横的格林尼亚第一次遇到别人对他这样的蔑视和冷漠,他怒不可遏……可是,这令人无地自容的耻辱,却使他像一个昏睡不醒的人被猛击一掌后突然清醒过来一样,他留下了一封家信,悄悄地离开了家乡。
信中写道:
“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
果然,八年以后他成了著名的化学家,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蒙受耻辱,软弱者因之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甚至自我毁灭,而意志坚强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战胜和洗刷耻辱。格林尼亚正是这样的人。
据说格林尼亚获得诺贝尔奖后,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你!”写信者正是那位羞辱过他的美丽姑娘。
“棒喝挫敌”法实为雄辩技巧“开场法”之一,应用得当,它能挫败论敌的锐气,使其攻势减弱,一蹶不振。
4点石成金技巧
1897年,孙中山侨居日本时,与日本著名政治家犬养毅相识。有一天,犬养毅问孙中山:“我真敬佩你的机智——不过,我想问问您,孙先生,您最喜欢的是什么?”
“革命!把清政治推翻。”孙中山回答得毫不犹豫。
“您喜欢革命,这是谁都知道的。但除此之外,你最喜欢什么?”
这样的提问,显然带有斗智的意味。
孙中山停了片刻用英语答道:“Woman(女人)。”
犬养毅拍手叫道:“很好,再其次呢?”
“Book(书)。”
犬养毅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嚷道:“这是很真实的话。我以为您会说最喜欢书,结果却把女人排在书的前面。这是很有意思的。您这样的忍耐着对女人的爱而拼命看书,实在了不起。”
孙中山的话引起了他的兴趣,犬养毅以为发现了一个“秘密”,这时作为辩说的这一方,犬养毅解除了“戒备”。接着,孙中山很巧妙地“长驱直入”,把他给说明白了。
孙中山说:“不是这样!我想,千百年来,女人总是男人的附着品或玩物,充其量作个贤内助。然而我认为她应该和母亲是同义词,当妈妈把她身上最有营养的乳汁喂给孩子的时候,当妻子把真诚的爱献给丈夫的时候,她们的牺牲是那样的无私和高尚,这难道不值得爱吗?可惜,我们好些人却不珍惜这种爱,践踏这种爱。”
这段答辩是耐人寻味的。开始孙中山说“Woman”,当然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个人感情方面的爱,因为还没有解释其含义的时候,这句话的直接意义是可以作狭义理解的。孙中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特点:“爱”,也可以解释为广义的尊重、热爱、珍惜、敬服。因此,孙中山从这个广义的角度来析解时,就阐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而且表现了他深沉的思考。
5大巧若拙技巧
假痴不癫,作为一种政治权术,意旨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表面上装疯卖傻,碌碌无为,以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避免政敌对自己的警觉。用于军事斗争,常作为老成持重的谋略,能而示之不能,知则示之不知。
在论辩中,“假痴不癫”法也是雄辩家常用的雄辩技巧。先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中,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暗示美国已研制出了原子弹。可是,斯大林却毫无反应。许多人事后回忆说斯大林似乎有点聋,没有听清楚。
事实上,斯大林听得一清二楚。会后他对莫洛托夫说:“应该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
这说明斯大林是在用“假痴不癫”来对付对方。装聋回避对方的问题,掩盖自己行动。
由此可见,“假痴不癫”就是在论辩中沉着冷静,假装糊涂伴装不知,不露声色地暗中筹划,或不露声色地反驳。
论辩中运用“假痴不癫”的雄辩技巧可以装聋、装疯、装哑,也可伴装糊涂。这种伴装糊涂的特点是假意对对方的提问不了解,或故意曲解对方的含义,从另一角度去答问,请看:
——我想,现在该确立我们的关系了。
——我们才认识一个月,你一定是在开玩笑。我这个人不太习惯开这种玩笑。
妻子为了向丈夫证明酒的危害,把一条蠕虫放进酒里,虫死掉了。她问丈夫:“你看,这说明了什么?”丈夫答道:“如果喝了酒,肚子里就不会有蛔虫了。”
对于那些不讲礼貌的人,“假痴不癫”法是良药,是一贴清醒剂。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小伙子在三叉路口迷路了,向一位老农漫不经心地问:“喂!到李家庄走哪条路,还有多远?”
老农对小伙子粗声大气很不满意,好久才说:“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感到奇怪:“怎么这儿论丈不论里?”
老农突然一笑说:“小伙子,原来你也会讲‘里’(礼)?”小伙子满面羞愧,上前施礼后说:“请教老伯……”。
“假痴不癫”法,还包括装醉,以“醉态”掩护,以“醉话”出击,这样的例子在影、视和日常生活中是常有的现象。
在论辩中,运用“假痴不癫”这个雄辩技巧要注意的是,戏要做得像,露了马脚就会弄巧成拙。
6暗度陈仓技巧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兵家的谋略之一。它反映了兵家对“明”与“暗”的认识。要暗度陈仓,必须以明修栈道为掩护,去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即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在这里固守时,便悄悄地迂回到那里偷袭,这就能乘虚而人,出奇制胜。
论辩中借用此法,就是强调在论辩过程中,明里回避或承认对方的论点,暗里却将对方的观点驳回的论辩技巧。这就是“暗度陈仓”的雄辩技巧。
请看这样的一个法庭论辩:
一名汽车司机在法庭上说:“我只是喝了一些酒,并没有像指控书说的那样喝醉了。”
法官一听,微微一笑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判处你7天监禁,而只判你拘留一个星期。”
这位法官的驳斥,明里是回避了是否“喝醉了”的问题,但暗地里指出,在法律上不应该把“行车前喝酒”同“喝醉”加以区别。换一句话说,法官暗里驳斥了在法律上把“行车前喝酒”同“喝醉”加以区别的谎谬说法,认为这如同把“7天监禁”和“拘留一星期”加以区别一样荒谬。
“暗度陈仓”的雄辩技巧关键的是如何示“明”而“暗”击,用“明”吸引对方,在对方没有防范之时,给予一个有力的“暗”击。
有这样一则趣闻。某文物店,一位外宾在一幅古画前留恋驻足。一位老店员用流利的外语和他交谈,把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介绍得引人入胜,外宾兴味盎然,为之录音。
谁料老店员呷了一口茶,坦然地说,不过这幅不是真品,而是仿制品,外宾为之一惊,大失所望。那位老店员话锋一转:“真品只有一幅,为国家所珍藏,仿制者为原作者的得意门生,不但假可乱真,还仿中有创,这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仿制人也是高手,他的作品也是艺术珍品。”
老店员用“暗度陈仓”的技巧使对方出高价买下这幅画。
7无中生有技巧
无中生有,本意指凭空捏造,栽赃陷害。兵家运用此计,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陷敌于判断失误和行动失误的苦境。一般来说,“无”即指迷惑敌人的假象,“有”就是在假象掩盖下的真实行动企图。
论辩借用此法,是为制服对方的虚假而采取的以假对假的技巧。论辩中,当发现对方论题、论据或论证方式虚假时,可以不作正面反驳,以真驳假,而是以假对假,无中生有,凭空造出某一论据去对付对方,从而达到制服、驳倒对方的目的。就是“无中生有”法。
有一个波斯商人,因外出经商,有一天将一百磅重的铁寄存在邻人家中。
“我的铁呢?”他回来时问道。
“你的铁?没有了!一只老鼠全把它吃光了。”
那商人听了这种怪事感到惊奇,可是表面上却装着相信的样子。过了些日子,他把那背信邻人的孩子偷偷拐跑了,然后请孩子的父亲吃晚饭,邻人谢绝了,哭着对商人说:
“我恳求你,免请了吧!任何乐趣对我都没有意思了。我有一个儿子,比我自己的生命还宝贵,我只有这个儿子,现在呢?人家给拐走了,可怜我的苦命吧?”
那商人说道:“昨天下午黄昏的时候,一只猫头鹰飞来把你的儿子抓去了,我看见猫头鹰带着他飞向一所老房子。”
孩子的父亲说:“我怎么会相信一只猫头鹰可以抓走一个孩子呢?
商人道:“在一百磅重的铁都可以给一只老鼠单独吃光的地方,发生了猎头鹰抓走一个五十磅重的孩子的事情,难道你觉得奇怪吗?”
邻人明白了商人“无中生有”的用意,把铁还给商人,商人也把他的儿子交回给他。
8环境创造技巧
论辩,要注意环境是否合适。如果没有合适的论辩环境和气氛,就要设法创造。这就是“环境创造”法。
1890年,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等一行20来人参加道奇夫人的家宴。不一会儿,就发生了大宴会经常发生的情况:人人都在同旁边的人谈话,而且在同一时间讲话,慢慢使噪音越提越高,拼命想叫对方听见。
马克·吐温觉得,这像一场骚动,有伤大雅,太不文明了。如果这时间大叫一声,叫人们安静下来,其结果肯定是惹人生气,甚至闹得不欢而散。怎么办呢?
马克·吐温心生一计,便对邻座的一位太太说:“我要把这场骚乱镇压下去。我要让这场吵闹静下来,法子只有一个,可是我懂得其中奥妙。您得把头歪到我这边来,仿佛对我讲的话听得非常起劲。我就用低声说话。这样,旁边的人因为听不到我说的话,就会想听我的话。我只要叽叽咕咕一阵子,你会看到,谈话会一个个停下来,便会一片寂静,除了我叽叽咕咕以外,什么声音都没有。”
接着,他就低声讲了起来:“11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参加欢迎格兰特的庆祝活动时,第一个晚上……”
慢慢的,道奇夫人那边桌上喧哗的声音小下来了,然后沿着长桌蔓延下去。马克·吐温用更轻的声音一本正经地讲下去:
“在X先生不作声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人对他的邻座讲的故事快讲完了。……我听到他说:……”
到这时候,马克·吐温的叽叽咕咕已经达到了目的,餐厅里一片寂静。马克·吐温见时机已到,便开口说明为什么他要玩这个游戏,是请他们应把教训记在心上,从此要讲些理,顾念顾念人家,不要一大伙人同声尖叫。让人家一个一个地讲话,其余的人好生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