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掌控下属36计
27388400000011

第11章 攻心为上,人性化管理显奇效

感情投资,用你的真心换取忠心

员工若是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工作,就会对工作产生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管理者要努力为员工创造这种环境,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这在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化的今天,往往会收到春风化雨般的奇妙效果。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礼尚往来,投桃报李。所以,管理者的感情投资也能得到员工努力工作的回报,而且所获得的收益并不比物质投资少,有时反而会更多。

某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一次因为一桩大生意亏损了巨款,使公司蒙受了重大损失。他非常自责,于是便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但董事会并没有批准他的辞呈。相反,董事长紧紧握住了总经理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已为你的学习交了这么多学费,不希望你就这样走了,学了也不要白学啊。”这位总经理顿时被感动了,当即表示为了挽回自己造成的损失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果然,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位总经理发愤图强,拼命苦干,为公司赚取了一笔又一笔的高额利润。

可见,管理者进行的感情投资所获得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员工产生强大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而得到了感情投资的员工,在内心深处更会对管理者心存感激,认为其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知恩图报”,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管理者的感情投资也会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强烈“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正是员工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员工在得到了来自管理者的感情投资时,他们的心里无疑会更安稳、更平静,从而专心地付出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同时,感情投资也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员工不至于出现“前怕狼后怕虎”的情形,工作起来也就更高效。依靠感情投资建立起来的信赖可以有效消除员工心中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使员工更愿意把自己各方面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因此,越是卓越的管理者越善于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这样才能使员工感觉自己受到重视与关爱,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因而愿意踏实工作、尽己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为企业尽心尽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感情投资,在生活上、工作上尽可能关心、帮助员工,也许一次不经意的帮忙、一次小小的赞扬,都可能使员工产生愉悦和感激之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取得更大的成功。

亲和力帮你赢得员工的信赖

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能错过任何与员工联络感情的机会,因此,时刻保持亲和力就变得异常重要。

当员工请你去参加他们工作之外的聚会时,最好不要拒绝,因为这是管理者了解员工并与之进行沟通的大好时机。同时,管理者的参与也能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

当员工邀请管理者参与聚会的时候,如果管理者没有提出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只是以忙作为借口而不去,这根本不能令人信服。这会让员工以为你是在摆架子,使他不再有和你亲近的愿望,从此以后变得对你敬而远之。

有一位经理就以有事为由,草率地拒绝了员工的邀请,之后他不仅再也没有接到类似的邀请,就连整个部门的气氛也差了很多。有时,他明明听到员工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什么事情,但只要他一进门,气氛就立刻冷却下来。无论他平时说些什么亲切的话,回答他的却总是一张张讪讪的笑脸,这个问题正是出现在他的拒绝上。

那么,管理者要怎样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呢?

1.在细节上对员工表示关心

管理者还要能在许多看似平凡的时刻,或者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细小事情上,体现出自己对员工的关怀,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美国斯凯特朗电子电视公司总裁阿瑟·利维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

当时,利维为了研究一种新的显像管,雇用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扫描管的发明人罗森博士。罗森博士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很怕黑夜时打雷。有一天夜里,风声大作,雷雨交加,房屋停电,到处漆黑一片。罗森博士吓得在床上缩成一团,利维冒雨跑进他的居室将他抱住,并小声安慰他。雷雨一夜未停,利维就陪了他整整一夜。从此之后,当利维需要罗森博士的时候,不管条件有多艰苦,罗森博士都会主动跑去为他效力。

2.员工生病时不忘亲自探望

试想,你只是一位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当你住院了,领导买了礼物亲自前来探望,还对你说:“平时感觉不到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位上,才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你安心养病吧,大家都盼着你早日康复呢!”这一席话一定会说得你心里暖融融的,并且你一定会感到自己在公司里是多么重要,不用说,你今后对工作一定会更加努力。

3.在员工生日时送上真诚的祝福

聪明的管理者是不会忘记员工的生日的,更不会忘记及时向他祝贺,这的确是进行感情投资、展现亲和力的好机会。一个蛋糕、一束鲜花,即便仅是一张贺卡,也能温暖员工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4.对员工的家庭表示关心

家庭是员工最坚实的后盾,是员工安心工作的基础,管理者对员工家庭的关心,更会让员工无比感动。

玫琳凯的创始人玛丽·凯·阿什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当她得知公司一位机械师的兄弟患了致命的癌症后,就给这位病人写了一封信,鼓励他振作起来,勇敢面对死神。她的这种做法令这个机械师及家人非常感动,机械师说:“我的家庭是我的后盾,总裁这么关心我的家人,我一定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此对总裁表示感谢。”

5.尽量满足员工的特殊需求

当员工向你提出了一些特殊请求时,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去满足他,这更会让员工感觉到你对他的善意,激发他为你工作的热情。

有一位新来的技术人员,他的妻子已经接近了预产期,部门主管知道后就给了他足够的时间让他陪着妻子。此举让他很感动,他说:“要是在原来的公司,我请这么长时间的假,不仅不会得到任何薪水,而且很可能因此而失业。可是现在……我一定会努力工作!”

总之身为管理者,你要尽可能在员工面前展现自身的亲和力,让员工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他们才会愿意为你工作。

用无形的关怀留住人才

如今市场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几乎所有企业都曾为人才流失而头痛。很多老板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阻挡人才高飞远走的步伐。如何留住人才,让他们安心为企业工作,成了许多企业家的难题。

很多企业的老板为了留住人才,用尽了各种方式,典型的有落实当地户口,高额的工资奖励等,老板们就是期望靠这些有形的“绳子”来绑住人才。也许这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有形的“绳子”是无法真正绑住人才的。

一个年轻人牵着一只狗走在路上,有人看见了说:“狗之所以跟着你,是因为你用绳子拴着它,并不是它真心喜欢你。”年轻人听了后就放开了绳子,而狗仍然跟他寸步不离。那个人看了很惊诧,年轻人就告诉他:“我每天喂它食物,带它出来遛弯,还精心照顾它,它自然真心喜欢我,愿意跟着我了。”

可见,拴住小狗的并不是那根绳子,而是年轻人对它精心的照顾和关爱。但可惜的是如今的许多管理者只知道用有形的“绳子”拴人,而不知道用心照顾人才,这样不仅不能留住人才,反而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

作为老板首先不能否认人的利己本性,员工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基本的物质保证,而且还要尽可能丰厚,使自己能生活得更好一些。但给予丰厚的物质保证还不是留住员工的关键,管理者更要关注员工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需求,这才是留住人才的深层次条件。

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并给予人才家庭式的情感抚慰。日本企业之所以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管理模式。每一个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日本企业仿佛就是一个大家庭,除了供给员工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注重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日本著名企业家岛川三部曾自豪地说:“我经营管理的最大本领就是把工作家庭化和娱乐化。”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也说:“一个日本公司最主要的使命,是培养它同雇员之间的关系,在公司创造一种家庭式情感,即经理人员和所有雇员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

日本企业家深谙刚柔相济的管理道理。他们在严格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关心体贴人才的生活,这就在无形中建立起一条联结管理者和人才的“绳子”,正是这条“绳子”在留住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外,日本大企业内部还普遍实行福利制,这就让人才可以享受尽可能多的福利和服务,使其感受到企业所给予的温情和照顾。因此,在人才看来,企业不仅是靠劳动领取工资的场所,更是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温暖大家庭。企业和人才结成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益共同体,还是一个情感共同体。生活在这样一个二体合一、充满温暖的大家庭中,员工又怎么会有背叛、离去的想法呢?

很多时候,管理者在精神方面的激励比物质激励更重要,更能使员工与之建立起和谐的感情。高明的管理者不是把员工作为雇工,而是将其视为共同合作的伙伴,也正因如此,员工才会真正为企业贡献力量。

时刻关心员工的情绪

相当多的管理者都会在工作中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比起员工的情绪、心情,他们更关心员工的工作。

其实,员工的情绪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聪明的管理者善于掌握员工情绪的“晴雨表”,并且能适时在他们开心、快乐时给予表扬、鼓励,在他们情绪低落时给予安慰和关怀。如果管理者恰好在员工情绪不佳的那几天给他安排重要的工作,就很有可能面对失败的结果。

也许有的管理者认为,员工们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地前来工作,他们的情绪并没有什么变化。但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一种虚假状态,也许正有人在使尽全力保持自己的神采与笑容,让自己可以安心工作,但其实他并不具备最佳的工作状态。

而员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希望管理者认为自己不够努力,他要努力保持自己在管理者心目中的好印象,这直接关系到他的升职、加薪和年终评估的优劣。员工和管理者并不一样,他们有着比管理者更大的生存压力,情绪不佳时只能隐藏在心里。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一定能发现他们的不同,如果管理者能在这时给予他们以理解和爱护,那么对方一定会以十二分的努力来回报。但如果这时管理者以自己印象中的能力标准来要求对方,并因为对方达不到而大发雷霆,则会深深伤害员工的心。

那些处于状态低谷的员工往往特别敏感,他们非常脆弱,很容易就陷入精神崩溃的状态,他们的体力、脑力和精神状态都无法和正常情况相比,无论他们再如何努力振作精神也于事无补。

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泄,则会对员工以后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挫伤。

这时,就需要管理者能发现员工的情绪起伏,并放下手头的工作和他们恳谈,以此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暂时远离情绪低谷的烦扰,重新找到内心的宁静。管理者也要适时对其给予激励,布置给他们一些难度适宜的工作,帮助他们找回信心。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杰出的管理者艾柯卡在管理中总结出一条相当精辟的经验:员工心情好的时候,就应当鼓励他积极进取,多做事情;员工情绪欠佳的时候,就不要让他太难堪,否则他或许一辈子也兴奋不起来。这条原则同样适合所有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