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心态与细节
27361300000020

第20章 勤奋苦干造就天才

有位记者问一位成大事者: 成功是取决与比别人思维敏捷,还是拥有更多的天赋。 那位人士说的却是: “勤勉高于天赋。”

“天赋” 往往会给人们一种错误的观点,以为勤奋和苦干对有天赋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有许多人都是在拥有这种思想后而止步不前。 天才的影响很大,人们认为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如果自己也是天才的话,自然不费吹灰之力成为一个成大事者。 甚至有更幼稚的想法: 天才不需要刻苦学习,对规则和体制厌恶痛绝,反对束缚,要求“潇洒自如”,对仔细分析事情发展、 辛勤劳动不屑一顾。 他们只要轻松一跃,在不经意中,成功就唾手可得,就能取得显著成绩。

这些痴梦者在梦中找到自己的世界,他们只有在被生活所迫的时候,才偶尔拿起笔来挥舞一番,创造一点生活的条件,但是只要生活境况稍一改善,就重新回到以前的状态,开始贪图享乐起来; 或者是另一种情况,他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要么是到处游荡,要么就在床上胡思乱想。

英国著名画家雷诺兹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他对天才的理解是: “天才除了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进行忘我的工作以外,与常人无异。”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 “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我实际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里耕耘的农夫都更苦更累。” 英国画家密莱斯说。 因为他作画的时候总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当他提到年轻人的时候,他说: “我对所有年轻人的忠告是: ‘去工作吧!’ 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 不工作的人,即使是天赋极高、 绝顶聪明,也没什么出息。”

“我也不要求别人做一名艺术家,如果一个孩子具有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天赋,即使没人引路,他也一定会成为艺术家的。 很多人把孩子带来,问我是否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画家。 我总是回答: ‘当然不。’ 但是不管这个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 他都必须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小到大,他要做许多琐碎的工作,不管多么乏味,都要耐心对待。”

著名的《圣经》 的译者、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把“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工作。” 作为他的座右铭。

特纳也有和马丁·路德同样的想法,他通过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后,还一直不忘他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说过的话“那些想要超过别人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努力,不管愿意不愿意,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娱乐,只有艰苦的工作。”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勤奋取得成功的人,他说: “我小时候,学徒的七年当中,都是勤奋努力的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这种习惯,所有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并且自觉的做下去,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 的工作,我却反觉得很快乐。 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对有勤奋努力习惯的人,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伟大,也不会认为他们很有价值,但是,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及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对勤奋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中国有句成语: 勤能补拙。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许多成大事者几乎都是在走过艰辛漫长的勤奋之路后才攀上成功高峰的。

对成就大事只有一番期望的人,他们只要作一次即兴发挥的精彩演说,写一篇表现出很高构思技巧的文章,或者是经商过程中偶尔的出色表现。 只要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就期望在某一个特殊时刻,一夜成名,但从来就无视尽心尽力工作的作用,也没有对工作坚持不懈的信念,更不理解经年累月的辛勤劳作可以创造出奇迹的道理。

历史上记载着无数勤奋的事例: 大作家艾略特长年累月刻苦阅读,笔耕不辍,才写出她的成名作《亚当·比德》; 但丁说自己在写作《神曲》 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 歌德为了能给读者一个震撼的故事,一本《浮士德》 就花去他五十八年的时间; 诗人席勒常常用“勤奋一生但壮志未酬” 来勉励自己……如果他们没有经过勤奋的努力,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 时间来完成他们的工作,能给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遗产吗? 我们能够肯定地说: 不能。 勤奋能够出成果,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把。 那些只知道悲叹自己处境低劣的懒惰者,永远也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变得聪明起来。

“就我所知,在任何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流芳百世的名声。” 比彻激动地说,“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在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写作生涯之初,一个作家的建议使他受益颇多,因此,他常常记得这位作家的话“如果只为钱而写作,而不用心灵来写作,即使他有写作的天赋,强迫自己每天写字,风雨无阻,也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说家。” 后来,他又把这句话送给了好友罗伯特·布坎南。 他说: “如果你想成为伟大的作家,在坐下来写作之前,先放一点鞋匠的黏胶在椅子上,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行。”

著名作品《荒村》 在问世之前,不知道耗费了哥尔德斯密斯多少精力,他觉得自己一天能写出四行诗就很不错了,“一个人如果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那么他思想的缜密程度、 写作方式的成熟程度,是那些零星写作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即使那些人本身的天赋比他高出十倍。”

法国道德学家儒贝尔也有这样的表示,他说: “伟大的作品来自天才的灵感,但是,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就。 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除了努力工作别无他法。” 这是英籍荷兰著名画家阿尔玛·埃德马阐述的观点。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 “如果说我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话,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的勤奋工作和耐心思考。”

当有人问起,你是否崇拜过谁,是一位英雄? 一位文学家? 还是一位艺术家……那就随你的愿望了,你可以崇拜这些成功者,也可以用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心目中的大人物,钦佩他们的丰功伟绩。 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并不是用一颗触景生情的心,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就可以使你成为席勒。 而是勤奋写作和坚持不懈地推敲,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天才也只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不能带给其他人什么。

“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 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 雷诺兹说,“如果说你智力与能力一般,勤奋就是对你不足的最好补偿。 如果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成功。 如果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天才出自勤奋。

我们并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点天赋,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 但也并不是强调具备非凡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即使一个智商平常的人,只要能付出艰辛的劳动,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同样能够成就大事。

高尔基说: “一个智力平常的人,只要能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也要比不曾付出的天才更值得尊敬与赞扬。” 约瑟夫·库克也说过这样的话: “机智灵活又踏实肯干的平凡人,比天才更易出成绩,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些人的确天赋很高,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勤能补拙。 天赋如果不和判断力、 逻辑推理能力、 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个人和社会就毫无意义。 那些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只能期待奇迹会出现,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毫无收获。

在现代社会里,若想做出一番事业,同样也是要靠勤奋,光靠“天赋” 是无法达到成功的。 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要避免耍小聪明,因为,想靠小聪明就赢得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一种不幸,那就是你总是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觉得“一切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 在有助于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已经是个从事工作的人了,如果你也想像那些成大事者一样达到成功,你就应该学会用勤奋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有些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我努力工作了吗”?用它来激励自己去认真的对待一切事物。 因为你明白自己是个平常人,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培养读书习惯人生必将卓越

一个没有书籍、 杂志、 报纸的家庭,就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则他们会产生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就会于不知不觉中,学会书中的许多知识。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有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品学兼优。 我问他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他说: “很简单,只要你培养他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就行了。” 他每天一定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们读书,孩子做功课,大人则读一些杂志或新买来的书籍。 除了新闻和特别挑选的节目外,他们基本不看什么电视,因为他觉得看电视实在浪费太多时间,他说: “有时我会念一段好文章给孩子听,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就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选读一些趣味盎然的小品,或是动人励志的小故事,或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报道。 我们家的小客厅里常有读书声,也经常保持宁静的专注气氛。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有讨论某一问题的激烈争论,等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我们知道的反而比他们少了。 孩子变成了我的老师,他们会经常买书送给我。 现在,他们都上了大学,住到学校宿舍里去了,我还是在餐桌上看一些书。 虽然书桌旧了,但读的书却永远是新的。”

我听了他的话,不禁对这位司机朋友肃然起敬,对他的想法和做法表示佩服。 他读了很多书,包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金庸的小说,也有畅销书,他还定期看杂志,读报上的文章。 “我家就像个小型图书馆,客厅里摆的不是烟酒。” 坐在出租车的后座里,看着这位五十出头的司机朋友,面带仁慈,其谈吐和分析让我佩服,直到现在印象还是那样清晰难忘。

书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一个没有书籍、 杂志、 报纸的家庭,就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则他们会产生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就会于不知不觉中,学会书中的许多知识。 时至今日,每个家庭,都不可无书籍。

我认识一位大学教师,讲起文学来从古代到现代侃侃而谈,不仅条理清晰,字字珠玑,而且学术上见解很深,颇有见地。 后来,才知道他只有初中文凭,问起他何以能在学士、 硕士毕业生出身的教师堆里独占鳌头时,他憨厚地说,靠的就是读书。 三十多年来,他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阅读,又把读书的心得用于教书,并把自己读书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感知、 去领悟,读读教教,教学相长就是他成功的奥秘。

每天都要给大脑充电

给大脑充电、 扩大知识面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不过,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阅读。 俗话说,读书益智,运动健身。阅读是其他方面的基础,不像旅游等其他方法那样,要花很多钱。 以下给你19条充电小建议。

1.每天看报纸。

2.订阅一些可以扩大知识面的杂志。

3.郊游或散心。

4.养花种草。

5.观察野生动物。

6.参加主题有趣的讲座。

7.看科学、 探索方面的电视节目。

8.上图书馆。

9.听新闻。

10.研究菜谱。

11.写故事、 作诗或编歌。

12.玩有挑战性的棋盘游戏。

13.辩论。

14.下棋。

15.课上发表评论。

16.观看芭蕾舞、 歌剧或话剧的演出。

17.学习演奏一种乐器。

18.与朋友进行积极的谈话。

19.做心理测试。

养成每天给大脑充电的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知识面自然会拓展许多,自己的内在修养自然也就提高了。

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知识并不等于废物,知识其实是一块翘翘板,只要利用得当,它便会弹起来,就会产生力量。 因此,每一种知识都是一块翘翘板,它是机会的翘翘板,也是成功的推动力。

现代百科全书,集合许多专家学者的精神、 脑力,编写而成,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绝非个人学识能力做得到的。

你的上司只需要花费500元,就能买一套全书搁在书架上,想要知道某方面的知识时,只要翻开一阅,无不得心应手,方便极了。 百科全书既不用去进午餐,也不必花时间用茶点,更不用度假休息。

只区区500元,就可以获得一个知识宝库。

因此,如果你惟一的特长,是曾经进过学院,学了一些知识或甚至无所不知,你的身价也不过区区500元,老板只需付出500元就可以把你买下来。

另外,有许多人所懂的事,比一部价值6元的年鉴强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形下,这些人的身价才不过6元。 老板可能更愿意花6元买一个年鉴,而不愿花6元请一个雇员,因为后者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价值。

可是不能活用的知识,价值有限,这是一切领导者要舍书取人的原因。 如果你想更快地成功,就得追求有用的知识,并且能学以致用。

许多组织以及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 如何把大量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广泛的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它应是可创新的、 实用的、 有效的。 同样,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困难是: 如何充分地使用我们掌握的关于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知识,来寻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 产品质量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缓慢,创新性的产品和体系还未产生。 平庸的方法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越来越难以处理。 传统的思维方式阻碍了好计划和观念的实现。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生产力、 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巨大提高,为了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所突破,我们必须从其他的更新的角度来提出新的想法。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使知识与人类的需求、 价值、 偏好和目的相适应,从而在人工制品和体系等方面不断获取进步。 在已有知识和需要与你所探求的方法和结果之间存在一条鸿沟,人们必须用比以前更有效的方式来沟通才行。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你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珍视的价值,从极端的科学主义中摆脱出来,而使用创新思维。

为了成功地处理生活难题,我们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这并非是有意地夸大事实。 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意识,改变我们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架起我们的知识和价值观之间的桥梁。

很明显,如果没有实际有效的办法,仅仅依靠劝告你是不可能跨越鸿沟的,而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人类必将发现自己正不自由主地滑向可怕的深渊(生活水平低下,儿童教育落后,国家间的危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