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说说开皇之治那些事儿
27358300000011

第11章 禅让建隋,杨坚即位

杨坚平定三方叛乱后,将尉迟迥所管辖的邺城铲除。

邺城一直是兵家相争之要地,公元191年,东汉的袁绍将邺城扩展,成为一座规槎越伟的城市;东汉末年,曹操把邺城当作自己的根据地,遥控首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五胡十六国期间,赵、前燕都先后定都于此。北魏王朝夺取邺城后,在此设置行台,形成两京并立的政治格局。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之后,东魏将首都迁于此,邺城成为一代王朝的嗣都。

杨坚对尉迟迥的军队也毫不留情《周书·韦孝宽传》只是轻描淡写地交代道:“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而《尉迟迥传》则说:“余众,月余皆斩之。”显然,被坑杀的不止是最后仍据小城顽抗的将士,而是所有的“余众”。唐僧道宣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中披露了这场大屠杀的经过:拥俘虏将百万人,总集寺北游豫园中明旦斩决。围墙有孔,出者纵之,至晓便断,犹有六十万人,并干漳河岸斩之,流尸水中,水为不流,血河一月,夜夜鬼哭,哀怨切人。以事闻帝,帝曰:“此段一诛,浑有枉滥,贼止蔚迥,余并被驱。当时刚隐成如此事,国初机候不获纵之。可于游豫园南葛疆山上立大慈寺,六时礼佛,加一拜为园中枉死者。”寺成,僧住依敕礼唱,怨哭之声一期顿绝矣。

《广弘明集》卷二八收录了《隋高祖于相州战场立寺诏》:门下昔岁周道既衰,群凶鼎沸,邺城之地寔为祸始,或驱逼良善,或同恶相济,四海之内过半豺狼,兆庶之广咸忧吞噬。朕出车练卒,荡涤妖丑,诚有倒戈,不无困战,将士奋发肆其威武。如火燎毛始无遗烬,于时朕在廊庙任当朝宰。德惭动物民陷网罗,空切罪己之诚,唯增见辜之泣。然兵者凶器,战实危机。节义之徒轻生忘死,干戈之下又闻徂落,兴言震悼日久逾深,永念群生蹈兵刃之苦,有怀至道兴度脱之业。物我同遇观智俱愍,思建福田神功佑助,庶望死事之臣,菩提增长。悖逆之侣,从闇入明,并究苦空咸拔生死。鲸鲵之观,化为微妙之台。龙蛇之野,永作颇梨之镜,无边有性尽入法门,可于相州战地,建伽蓝一所立碑纪事。

中国历史上,为敌人建伽蓝,几乎是从来没有的事情。他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其政治目的极其明确,就是用来警告反叛者,让每个人都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平定叛乱体现了杨坚毫不手软的一面,但也能看出杨坚出色的政治才能。

平定叛乱之后,杨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又把三方叛乱镇压下去。在关键时刻,夫人独孤氏派家将对杨坚说:“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暗示杨坚应该当机立断。得到夫人的暗示,杨坚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篡周自立的准备中。

杨坚派人去争取李穆和于翼等关陇地区的实力派人物,这两大家族极力支持杨坚改朝换代,给杨坚吃了第一颗定心丸。接着,北魏旧家世族以及塞上的军事贵族和关陇望族都支持自己。获得如此大的支持,杨坚加速了改朝换代的步伐,老将梁睿平定四川后,接替王谦做了益州总管。上任前,杨坚派遣内史薛道衡到梁睿军中,表明来意:“天下之望,已归于随公。”梁睿会意,上表劝进:“随公,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天子,我支持你!”随着各个战场的胜利,百官都站在了杨坚这边,都劝杨坚早日称帝。

大象二年(580年)12月,北周任命大丞相杨坚为相国,统辖百官,总理国家政事,除去都督中外、大冢宰的官号,晋爵为随王,划定安陆等20郡为随国,朝见天子时可以不自称名字,备设九锡之礼。杨坚只接受了随王的爵位和10郡的封地。同月,调令废除对所有汉人的赐姓,令其各复本姓,这显然是进一步削弱宇文氏的影响,并得到汉人的普遍拥护。

杨坚为铺平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让自己的长子杨勇出任东都洛阳的总管、东京小冢宰,监督东部的地方势力。他又由随国公改称随王,以十郡的封地为随国,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位在宇文氏的诸王之上。总之,待到平定三方的战争结束之时,杨坚已经为代周自立做好了大部分的准备工作。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2月,随王杨坚开始接受相国以及九锡的任命和赏赐。建立台阁,设置百官。后诏令进王妃独孤氏为王后,长子杨勇为太子。正月、开府仪大将军庾季才用天象理论劝说杨坚于二月甲子日称帝,其理由是周武王在2月甲子日的牧野之战平定天下,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邦于2月甲午日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开汉代四百年基业。季才认为2月甲子日是称帝的吉祥之日,杨坚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建议。与此同时,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也都劝杨坚早日称帝。

于是,杨坚派人为周静帝起草退位诏书,静帝下达诏书,逊居别宫。静帝命太傅、杞公宇文椿奉册书,禅位于随王杨坚。杨坚头戴远游冠,接受册、玺,改服天子纱帽、黄袍,入御临光般,服兖(礼服),举行如正月元日大朝会的仪式,正式即皇帝位。

杨坚用原封号当作国号。杨坚原来承袭父爵被封为随国公或随王,故国号称“随”。杨坚迷信,对文字特讲究,认为“随”(繁体字随)内含“走”字,于是,把“走”字旁去掉,最终定国号为“隋”。这一年,隋文帝41岁。

杨坚篡周,利用周政权中央集权化过程中矛盾,从权力中枢发动的宫廷政变。这一政变不但没有打断,因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胜利来得太容易,也使得新王朝不能不全盘继承旧王朝的成就与弊病,从而在巩固胜利成果时也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