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记忆地图
27324700000083

第83章 面黄

身体异常

面色发黄是血液中的胆红色素增多引起的,多见于黄疸性肝炎。黄疸大多数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饮食不洁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摊上吃饭等、都容易感染甲肝。会逐渐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肋痛,食欲不振,厌油腻,全身乏力,目黄尿黄等症状。多属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还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

黄疸性肝炎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

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对黄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剂中加入利胆(如郁金、姜黄,重用柴胡等)、消炎(二花、丹皮,辨证酌用黄柏、黄连等)、清热解毒(板蓝根等)药物,可以加速黄疸消退。

——水冲击疗法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往往有水的代谢失调,组织内有水分潴留现象。在用汞利尿剂或双氢克尿塞(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低钾)使潴留的水分充分排出,同时让病人另饮水,可以在清晨空腹饮水1500毫升,于30~40分钟内饮完,然后肌肉注射1毫升撒利汞,每隔3~4日1次,5~6次为1疗程。可冲洗瘀积在肝内、血液内及组织内的胆红质,使之由尿排出,从而缩短黄疸期。

——引流

十二指肠引流,通过利胆排出毒素,有加速黄疸消退的作用。

黄疸性肝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情绪

患者要特别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把病情看的太严重,给自己增加压力。适当的放松自己,对恢复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预防为主

患者要做好防护工作,要尽量与家人隔离,不要共同使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以免发生感染。在隔离期间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活动,听音乐或是看书等等,分散对疾病的恐慌心理。

——起居护理

患者要多卧床休息,因为这样能保证肝细胞再生修复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休息得越好,病情也就好转得越快、越彻底。如果病人开始有黄疸的症状,等到黄疸消退,症状也明显好转以后,每天可以起床活动一两个小时,但是,要以病人不感觉到疲劳为限度。以后,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的时候,也要掌握不要疲劳这个度。

——饮食调养

黄疸性肝炎患者要吃一些清淡类的食物,避免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忌烟酒等刺激物,合理地调配饮食,同休息一样,也是肝炎的重要治疗措施。肝炎病人要吃饱吃好,还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为好。有些病人得了肝炎,拚命地吃糖,说这样能“保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吃糖过多,可能导致脂肪肝,加重原有的肝炎病变。另外,吃糖太多,无形之中增加了肝脏和胰脏的负担,使体内的糖代谢发生紊乱。蛋白质过多也不好。这是因为蛋白质进入人体以后,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有人得了肝炎,特别害怕脂肪,一点油腻的食物也不敢吃,这样也不好,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脂肪过低则不能满足病人机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