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记忆地图
27324700000055

第55章 牙龈出血

身体异常

牙龈出血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是指牙龈自发性的或由于轻微的刺激,如吸吮、刷牙等症状而引起的少量流血或唾液中带血。

牙龈出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牙龈出血轻者

轻度牙龈出血者量少,仅在吸吮、刷牙、咬硬食物时唾液中带有血丝。

——牙龈出血重者

重度牙龈出血者在牙龈受到轻微刺激时即出血较多,更严重者可自发性出血,血流不止,除牙龈局部阳性体征外,多伴有全身其他体。

引起牙龈出血的疾病有很多种,如牙龈炎、长期缺乏维生素C、牙周病、生长在牙龋上的肿瘤等,少数因患全身性出血性疾病而引起牙龈出血,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概括来说,引起牙龈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

——局部原因

局部原因引起的牙龈出血,常见的是患牙龈炎和牙周炎病人。这些病人由于不经常刷牙,或者是刷牙方法不正确等都会对牙龈有刺激作用,能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充血。这些都是口腔疾病所致,多见于牙龈炎和牙周炎。此外,假牙不合适,食物嵌塞、牙周损伤等,都可造成牙龈出血。有的会在牙刷上留下出血的痕迹。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不用恐慌,因为这类出血,在刷牙完毕后,很快就会停止。

——全身原因

一部分牙龈出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这类牙龈出血往往是全身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它对全身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治疗也要特别小心。如坏血病,它是由于缺乏抗坏血酸(也称维生素C)所致的全身性出血性疾病,牙龈出血是就该病的一个突出症状。患坏血病的患者口腔牙龈呈暗红色肿胀,肿胀的牙龈有时可遮盖牙冠。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坏血病现在已经十分罕见。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盆血等,常表现为牙龈出血或拔牙后出血不止。用一般的止血方法不易止住,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牙龈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下护理方法:

——避免牙石的刺激

这是因为刷牙不彻底,食物残渣遗留,常会在牙跟周围形成坚硬的结石,引起牙跟发炎、充血,应及时清除结石。

——正确选择与使用牙刷

牙龈出血患者经常是因为选择和使用的牙刷不正确,对牙眼的机械性刺激大,造成牙根出血,应选用保健牙刷,采用竖刷法。有效的防止对牙齿造成的伤害。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除污物和食物残渣,可防止牙垢和牙结石的形成。

——定期检查口腔

经常检查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牙酿出血。特别要注意由残冠,不合适的牙套(假牙)等刺激,造成粘膜糜烂和出血,要及时拔除残冠,纠正牙套。定期到医院进行牙周洁治是最好的牙齿保健方法。

——合理的膳食

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与维生素E。维生素C含有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可以强健结缔组织和牙齿,增强血管的弹性,预防坏血病。而维生素E可以起到保护血管,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含鱼蛋白的食物,因为鱼蛋白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增强结缔组织细胞的活力,β-胡萝卜素与复合维生素都是对口腔有帮助的营养成分,维生素A增强口腔黏膜的免疫力,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锌促进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帮助蛋白质吸收。β-胡萝卜素可以强化免疫系统,维持牙齿和牙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