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古文精典
27296000000036

第36章 名书名文精典集锦(36)

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到了以后,就位,行为淫乱。霍光又担忧又气忿,单独问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柱子和基石,看这个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立为皇帝?”霍光说:“现在想这样,在古代有过这种例子么?”田延年说:“伊尹任殷朝的丞相,放逐太甲而保全了王室,后世称道他忠。将军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霍光就引荐田延年当了给事中,暗底下跟车骑将军张安世考虑大计,于是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讨论。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要危害国家,怎么办?”众大臣都惊愕得变了脸色,没人敢开口说话,只是唯唯诺诺而已。田延年走上前,离开席位手按剑柄,说:“先帝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将军,把大汉的天下委任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诚而贤能,能够安定刘氏的江山。现在下边议论得像鼎水沸腾,国家可能倾覆,况且汉天子的谥号常带‘孝’字,就为长久保有天下,使宗庙祭祀不断啊。如果使汉皇室断了祭祀,将军就是死了,又有什么脸在地下见先帝呢?今天的会议,不准转过脚跟去不表态。诸位大臣有回答得晚的,我请求用剑把他杀了。”霍光自责说:“九卿指责霍光指责得对。天下骚扰不安,霍光应该受到责难。”于是参加会议的都叩头,说:“天下万姓,命都在将军手里,只等大将军下令了。”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见告皇太后,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情况。皇太后就坐车驾临未央宫承明殿,下诏各官门不准放昌邑王的众臣子进入。昌邑王入朝太后回去,乘车想回温室,中黄门的宦者分别把持着门扇,昌邑王一进来,就把门关上,跟着昌邑来的臣子不得进。昌邑王说:“干什么?”大将军霍光跪下说:“有皇太后的诏令,不准放入昌邑的众臣。”昌邑王说:“慢慢地嘛,为什么像这样吓人!”霍光命人把昌邑的臣子们全都赶出去,安置在金马门外面。车骑将军张安世带着羽林骑把二百多人绑起来,都送到廷尉和诏狱看押。命令过去做过昭帝侍中的内臣看好昌邑王。霍光下令左右:“仔细值班警卫,昌邑王如果发生什么意外自杀身亡,会叫我对不起天下人,背上杀主上的罪名。”昌邑王还不知道自己要被废黜了,对左右说:“我过去的臣子跟我来做官有什么罪,而大将军要把他们抓起来呢?”一会儿,有皇太后的诏令召见昌邑王。昌邑王听到召见,心中着慌,就说:“我有什么罪要召见我啊!”皇太后身被珍珠短袄,盛妆坐在武帐中,几百名侍御都拿着武器,期门武士执戟护陛,排列在殿下。众大臣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在殿前听诏。霍光与众大臣联名参奏昌邑王……荒淫迷惑,全失帝王的礼义,扰乱了汉朝的制度……应当废黜。……皇太后下诏说:“同意”。霍光叫昌邑王起身下拜接受诏令,昌邑王说:“听说天下只要有诤臣七个,即使无道也不会失天下。”霍光说:“皇太后已诏令废黜,哪来的天子!”当即抓住他的手,解脱他的玺和绶带,捧给皇太后,扶着昌邑王下殿,出金马门,众大臣跟着送行。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又笨又傻,干不了汉朝的事。”起身上了天子乘舆的副车。大将军霍光送到昌邑王的住所。霍光自责道:“王的行为自绝于天,臣子等无能而胆怯,不能杀身以报恩德。臣子宁肯对不起王,不敢对不起国家。希望王能自爱,臣子今后长时期内不能再见到尊敬的王上了。”霍光流泪哭泣而去。众大臣进奏说:“古代废黜的人要弃逐到远方,不让他接触朝政,请求把昌邑王贺迁徒到汉中郡房陵县去。”皇太后诏令把刘贺送回昌邑,赐给他私邑二千户。昌邑带来的一批臣子因辅导不当,使王陷入邪恶,霍光把二百多人全杀了。这些人被推出执行死刑时,在市中号叫:“该决断时不决断,反而遭受他祸害。”

霍光坐在朝廷中间,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广陵王已经不用在前,还有燕刺王因谋反而被诛灭,他儿子不在讨论范围中。近亲只有卫太子的孙子号皇曾孙的在民间,大家都称道他。霍光就跟丞相杨敞等上奏书说:“《礼记》说:‘人道爱自己的亲人,所以尊崇祖先;尊崇祖先,所以敬重宗室。’大宗没有子息,选择宗支子孙中贤能的作为继承人。孝武皇帝的曾孙病已,武帝在世时有诏命令掖庭养育照看,到今年十八岁了,从先王那里受学《诗经》、《论语》、《孝经》,亲自实行节俭,仁慈而能爱他人,可以嗣承孝昭皇帝之后,事奉祖宗之庙,爱万姓如子。臣子冒死让太后知情。”皇太后下诏说:“同意。”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霍光捧上皇帝的玺和绶带,进谒了高皇帝庙,这就是孝宣皇帝。

第二年,宣帝下诏说:“褒奖有德行的,赏赐立首功的,是古今相通的道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值宿护卫宫殿忠心耿耿,显示德行,深明恩遇,保持节操,主持正义,安定宗庙。用河北、东武阳增加霍光封邑一万七千户。”加上以前的食邑共计二万户。赏赐先后有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各色丝织物三万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二千匹,华贵的住宅一所。

从昭帝时起,霍光的儿子霍禹和侄孙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带领胡骑、越骑。霍光有两个女婿是东、西宫的卫尉,兄弟、几个女婿、外孙都得以定期朝见皇帝,任各部门的大夫,骑都尉,给事中。亲族连成一体,植根盘踞在朝廷中。霍光从后元年间起掌握国画,到宣帝就位,才归还政权。宣帝谦让不肯接受,凡事都先汇报霍光,然后才奏给天子。霍光每次朝见,宣帝都虚怀若谷,神色敬肃,礼节上屈已退让到了极点。

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天病重,宣帝亲自到来问侯霍光病况,为他病情流泪哭泣。霍光呈上奏书谢恩说:“希望把我国中之邑分出三千户,封给我侄孙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来侍奉票骑将军霍去病的庙祀。”皇帝把这事下达给丞相、御史,当天拜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

霍光去世了,宣帝和皇太后亲临参加霍光的丧礼。

赏读

为霍光作传,多平常之事,而此段传文的故事尤具代表性。刻划其为人资性,修身白面、疏眉美髯外,“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可见其认真、谨严之态。此为小节。盖主、上官桀、燕王旦诸人欲陷光于不义,进谗捏造,而霍光深察静虑,不予道破,让帝识之,诚心可鉴。直至盖主诸人密谋废帝,方抓住时机,尽数诛破。可见其深谋远虑、处变不惊的政治家的素质。此为大节。而于大节、小节皆克己奉公、机智明断,亦难怪其“威震海内”、获昭帝重任了。当然,文章也不隐恶,也写到霍光为了巩固权力,不惜颠倒辈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汉宣帝的皇后,并掩盖了妻子串通御医毒死宣帝元配皇后的罪行。这件事,后来成为霍氏宗族由盛极而被诛的伏线。全文线索清晰,于朴实、平常的叙述中,既刻划其外在之美,又描绘其内秀之质,既有小事上讲究明察荐贤,又在大事中沉稳积虑,及时果敢。属传文中佳作。

李夫人传——《汉书》

题解

本文选自《汉书·外戚传》,题目为编者所加。李夫人是汉孝武帝的乐官李延年之妹,也因其兄而得到孝武帝的宠幸。

原文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思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和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戚,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译文

孝武帝时,李夫人本来是以乐人的身份进入皇宫。当初,李夫人之兄李延年精通音乐,最善歌舞,武帝十分喜欢他。延年每作了新歌异曲,听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他在服侍皇上起舞时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叹息着说:“太好了!难道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李延年有这样一位妹妹。于是武帝就召见她。的确是美丽绝伦擅长歌舞。于是很得武帝的宠爱,生了一男,称为昌邑哀王。后来,李夫人年轻而早逝,武帝怜悯她;将她的画像置于甘泉宫。等到卫思后被废四年后,武帝也驾崩了,大将军霍光按照武帝的爱悦之意,便让李夫人陪享武帝的宗庙,追称她的尊号为孝武皇后。

当初,李夫人病重时,武帝亲自去看望她。夫人以被蒙面对武帝说:“我长期生病,形貌已损,不能见皇帝。但愿能将昌邑哀王和兄弟托给皇上。”武帝说:“夫人病得太重,快要起不来了。如果当面向我托付昌邑哀王及兄弟,这不是很好吗?”李夫人说:“妇人没有修饰容貌,不能见君父,我不敢以这种样子见皇上。”武帝说:“夫人只要见一下我,我就加倍赐给你千金,夫人的兄弟则给以高官。”李夫人说:“尊官在于皇上,不在于一见。”武帝又说一定要见夫人,夫人便转面向里而啜泣,不再说话。于是武帝很不高兴地走了。李夫人的姊妹责怪地说:“你为什么不单独见一下皇上就嘱托兄弟呢?为什么恨皇上恨成这样?”李夫人说:“我不想见皇上的原因在于想重托兄弟于他。我是因为容貌美丽,才以微贱的地位受到宠爱。以色事人的人,色衰了爱也就完结了,完结了恩惠自然就没有了。皇上所以恋恋不舍地顾念我,是因为我的美貌。现在若看到我的容颜不同往常,一定害怕、厌弃我,哪里还会思念我、给我兄弟以恩泽呢?”李夫人死后,武帝以帝后之礼埋葬了她。此后,武帝以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为海西侯,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武帝非常思念李夫人,有位叫少翁的齐国方士说能招回她的灵魂。于是夜秉灯烛,布置帷帐,放好酒肉,让武帝呆在另外的帷帐内,远远望见如同李夫人那样的美貌女子,在帷帐中时而静坐,时而徐步,而又不能够走近看。武帝愈发相思难当,为她作诗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而来迟!”并命乐府中各位音乐家配以管弦,歌唱这首诗。武帝又亲自作赋,来伤感并悼念李夫人。

赏读

本文叙事严谨,详略得当,选词准确,描写细腻生动,尤以朴素无华见长。李夫人得幸以前,以“本以倡进“一笔带过,而如何得到武帝的宠爱及其托嘱之事,则以其病笃而武帝亲临探视慢慢叙来,并与开头呼应。对话以及细节描写无不生动传神,为李夫人作传,于详略有致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笔简洁平实,可谓洗净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