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知识百科全书——《交通知识篇》(下)
27258700000003

第3章 汽车天地(3)

无人驾驶汽车在它的右前方,装上了2台摄像机,实际它代替了司机的眼睛,观察着前面的交通情况,然后把这些信号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经过处理后,再发出相应的指令,指令会驱动汽车的车轮,要么刹车,要么转弯,要么减速,要么增速,一切都得心应手,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计算机的精确度不知要比人的操纵高出多少倍。实际上,安在汽车里的电脑就是“驾驶员”,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就是一个会快跑的机器人。

当然,现在这种电脑汽车还不十分完善,例如对于复杂气象、阴天和夜间,它还不灵,主要是摄像机还难以判定这种情况。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更先进、更完备的电脑汽车肯定会出现的。

将来会有一天,人们利用汽车代步出门,只需把要到达的目的地和时间等信号输入汽车上的计算机,你和你的伙伴便可以在车厢里安全舒适地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每部汽车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终端的话,那么数百万辆的汽车都可以由容量庞大的巨大计算机来管理,数百万辆汽车在地面上的运动将由统一的交通指挥中心来调度,这该是多么壮观、奇异的场面!

月球汽车

从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开始,100多年来,各式各样的汽车发展有如雨后春笋。目前,汽车已成为人类居住的星球上最普及、数量最大的交通工具。随着航天技术的普及,汽车这个地球上的宠物,竟然也登上了月球,并在月球上大显神通,成为惟一的交通工具。

1969年7月20日,一件破天荒的事件发生了。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着陆了。但首次登月,没有带去月球上的交通工具,这可苦了两名宇航员,他俩徒步在月球上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因为要穿着笨重的宇宙服,携带必要的仪器,还要采集月球上的土壤标本,这大大消耗了他们的体力。1971年5月,当宇航员们乘“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第四次登月时,他们带来了一辆手推车,比第一次登月条件是改善了,但是还得用人力来推车。直到1971年9月30日,美国再次发射“阿波罗”15号飞船时,带去了“巡行者”1号月球车,才在月球上有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

当然“巡行者”1号是一种专门设计有专门用途的特殊汽车。这种汽车由蓄电池供给动力,每个轮子由一台电动机驱动。车轮轮胎是特殊橡胶制作的,在高温和低温下也会有弹性。这是因为月球的白天黑夜温差很大,白天高达127℃,夜晚低达-183℃,地球上的汽车在月球上是无法行驶的。宇航员操纵手柄驾驶月球车前进、后退、转弯和爬坡。车上装有照相机、摄像机和一系列仪器设备,并可存放收集来的岩石和土壤标本。这一次,宇航员驾驶月球车行驶了279千米,收集了77千克岩石和土壤。

“巡行者”1号月球车长约3米,宽18米,重209千克。它每小时可跑16千米,最远可行驶912千米。

在随后进行的两次登月中,月球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阿波罗”15号和16号飞船登月中,月球车分别行驶了27千米和35千米。更重要的是,月球车竟成了电视转播台,利用月球车上的摄像机和电视传输设备向地球实时发回了登月实况转播,还播放了宇航员离开月球、登月舱上发动机喷气的壮观景象。

除了“巡行者”1号这种有人驾驶的汽车外,月球上还曾出现过无人驾驶的汽车,这是由前苏联发射的。1970年11月17日,前苏联“月球”17号探测器把世界上第一辆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送上月球,并行驶了105千米,考察了月面;后来的“月球车”2号,行驶了37千米,向地球发回88幅月面全景图。

“月球车”1号、2号均用太阳电池和蓄电池供给动力。它的结构样式与汽车迥异,由轮式底盘和仪器舱组成,底盘下有8个轮子。月球车根据地球上发出的指令在崎岖不平的月面上行驶。构思巧妙的是,因为无人驾驶,它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比如车子倾斜过大时,解锁机构会自动把轮子与传动机构脱钩,以防止月球车翻车。

在车上的仪器舱内,装有一系列仪器和照相机、摄像机及通信设备,它们能自动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拍摄月球表面景象及探测月球辐射状态等。

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登月后,人类登月计划暂告中止。但是人类会不会再重返月球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既然将来肯定会重返月球,那月球上就需要有更先进的汽车。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供月球上使用的多种汽车。

月球汽车

轻便的三轮摩托车,一人驾驶,由电池驱动,车长21米,重78千克。这主要是在月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还有一种火箭车,由火箭发动机驱动,有趣的是,它没有轮子,而是跳跃式前进,速度快是它的特点。还有一种中型月球车,长6米,重3000千克,一次充电可行驶325千米。它没有轮子,却有像坦克一样的履带,因此可以越野爬坡。它的车体是密闭的,可以载客4人,载货715千克。

在21世纪,月球上还会有更先进、更新奇的汽车大行其道。

电动汽车

谈起汽车,人们就会想到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想到遍布于公路旁的加油站。的确,汽车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没有汽车的社会甚至是不可想像的。但是,现在的汽车,绝大多数是内燃机汽车,是靠燃烧汽油或柴油来产生动力的,这就在给人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一是消耗大量石油资源;二是释放大量含铅、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破坏自然环境。

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消耗下去。7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使汽车生产大国,特别是石油资源贫乏的大国,紧张了一下子。假定有朝一日,石油供应中断,一些国家的交通就会陷于瘫痪。

说到城市的环境污染,汽车的确是罪魁祸首。几十万辆甚至上百万辆的汽车在城市的街道上疾驰,犹如同样数量的小烟囱在施放烟雾,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相当严重。

有没有办法解决汽车所造成的公害呢?分单双号行驶仅仅是权宜之计,不是长远办法。人类要努力研制使用其他能源,少污染的汽车,电动汽车便在考虑之列。

电动汽车,就是以电源为动力的汽车,它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早在1873年,英国人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有实用价值的电动汽车,1892年美国人也制成了电动汽车并在芝加哥展出。到1915年,美国电动汽车的产量超过了内燃机汽车,达5000辆。但是以后,电动汽车就逐步被内燃机汽车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所用的蓄电池笨重,能量低,充电时间长,使用时间短的缘故。但当内燃机汽车大量发展所造成的公害日益严重时,人们才又想起了电动汽车。

但这并不是历史的简单循环,新型的电动汽车必须克服过去电动汽车的缺点才会有新的生命力。

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其优点是明显的。它依靠蓄电池作为动力,电能的来源非石油一家,水力、火力、风力、沼气均能发电。电动汽车的效率比内燃机汽车高5%。蓄电池的充电可选在夜间电网低峰时刻,最大的优点是,电动汽车不产生废气,不必担心污染问题,而且电动汽车的噪声也要比内燃机汽车低5~10分贝。

但是内燃机汽车风行于世,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可达到100千米以上的时速,一次加油行程可达数百千米。而电动汽车目前这方面还难以企及。

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改善蓄电池的性能,使之能量大、寿命长、成本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研制新型蓄电池。德国研制出的一种蓄电池,电池寿命可达千次以上,一次充电可行驶200千米,时速可达130千米。日本制成了一次可连续行驶180千米的电动汽车。

我国于1985年3月也制成了“中山湖”牌电动汽车,最高时速60千米,一次行程可达150千米。在世界上,电动汽车技术领先的还是美国。其发展思路是把电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结合在一起为动力,在市区行驶时用电动机系统,在郊外公路上使用汽油发动机,这种车可以省汽油25%,还能减少对市区的污染和噪声,具备了两种汽车的优点。

电动汽车的发展还会带来一系列新兴产业的繁荣,如电池制造、充电器、充电站、电动机制造业等,当然也会对传统产业造成冲击,如遍布世界各地的加油站的命运就是一个问题。

从发展方向上看,未来的汽车必定属于电动汽车。在21世纪,新型的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