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机械王座
2723700000028

第28章 专业打造产业升级

第二天,511厂方面派了赵华来招待布尔戈耶夫一行,将厂子里颇能拿得出手的几条工业流水线带人参观了一通。

布尔戈耶夫一边看一边与自己的助手一行嘀嘀咕咕的小声讨论。方进支起耳朵偷听,或许因为一行人里面唯一能听得懂的年纪太小,别人也没太过防备,正好让方进听了个囫囵。对方没头没脑的几句话,加上方进之前的揣摩,发现这几个老毛子都不是好东西!

助手七嘴八舌,511厂是航空工业旗下的配套厂,不比轻工厂子都是些苏联人不做的东西,流水线上逐步成型的电机、高压叶泵、电动绞盘等产品,都是苏联人遥遥领先的东西,一行奔着赚钱打算的人心里门儿清。

这群助手一边瞅着生产线,一边相互交流:这个说自动化程度太低,那个笑道低了刚好啊!正好把咱们那积压的板子卖过来啊。布尔戈耶夫不仅没拦着助手,还一个劲儿点头,中国人最好骗了,他经历过中苏专家组的蜜月时代,中国人对先进国家的技术有着盲目的崇拜,咱们实验室十年前的技术就好混吃混喝好几年了。而且呀,买卖不能做一锤子,等把初代技术移植卖完,还可以再卖一次二代技术!

好嘛,原来是要来自家地里抢食吃!方进鼻子一哼,要卖技术?!你看谁卖给谁吧!

参观完毕后,果然布尔戈耶夫一点都不带矜持的,直接开口和赵华表达了基于睦邻友好的深厚友谊,愿意援助中国人民建造更先进的生产线。当然,这个是有偿的!

赵华作为老一代工业人,本身是懂一点俄语的,虽然多年不用说的已经基本不行了,但布尔戈耶夫的意思还是听懂了。

赵华本来听着心里觉得挺好,苏联老大哥的军工产品一向口碑有保证,在欧美日韩等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时候,只有苏联还愿意从指头缝里漏点东西让小弟吃吃。

一旁方进冲他打了个颜色,翻译的时候却改了意思,让布尔戈耶夫说说,他打算如何对中国人民的生产线进行援助。

布尔戈耶夫此时正坐在511厂给他准备的宴席上,喝着芳香利口的洋河大曲,顶着熏红了的酒糟鼻开始忽悠,“我们可以给你们援助苏联最先进的电脑程控生产线,这个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年生产率最少翻一番。”

“哦——”方进看了眼听了翻译后兴奋的脸红脖子粗的赵华一行,拖长了调子,“不知道援助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布尔戈耶夫先生希望我们出多少?”

大鼻子伸出一只肥厚的熊掌拍在桌子上。

赵华小心翼翼的问:“5万?”

大鼻子喷出一口酒香,“50万,美金。不要人民币和卢布。”

这句话赵华听懂了,吓得一个哆嗦。自家厂的底子还不知道,别说没有,有了也不能这么花销,当美金是没有配额的吗?连连推杯换盏,“吃酒,吃酒。”

布尔戈耶夫见对方被自己的狮子大开口唬住,心道你倒是还价啊!自己又不好意思降价,苦于中文不利索,只能明里暗里让方进给他说项,方进两眼一翻,十句里面翻译个一两句,别的啊,不好意思,咱只是个学生,学艺不精啊!

布尔戈耶夫只得不停地说自己这套生产线如何如何先进,产品能用于航空、船舶、大型重工等各方面。

方进拐了弯的往细里打听,觉得老毛子的野心真是不小,如果按照布尔戈耶夫描述的这么一条生产线,不仅511厂要对生产线全面翻新升级,还要绑上一堆的苏系专利,将来的产品升级换代都要指望着别人脸色吃饭。

更损的是,这一堆的专利,大半可以不用或者少用,然而为了利益,老毛子给的方案故意绕了一圈,将一堆专利圈地般的圈了进去!

这样一来,所谓的产品效率翻翻对上成本的增加,刚好能把产品利润增值提高10%,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钓鱼程度。

饭后,方进把人带进511厂的科研室。布尔戈耶夫打算当着科研室主任和一帮高级研究员的面,仔细阐述下援助生产线的优越性。

布尔戈耶夫在科研室的黑板上写写画画,口沫横飞的介绍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效果。方进在他忽悠的兴致正浓的时候,微笑的打断了他,“布尔戈耶夫先生,您这套系统的工作半径和轴运动速度都不高,我们最近研制的自动化装置已经超过这个数据很多了。”

布尔戈耶夫被人打断十分的不高兴,高傲的扬起鼻子,“这不可能!”

“普工轴速210°/s,高频轴速420°/s,运动有效工作半径1。6米。全程实现PLC控制,实现操作盒与控制箱可分离工作模式。”方进张口将一连串的数据报了出来。

“赵先生,请原谅我的无礼,贵厂如果基于实验室数据就想着上马生产线无异于天方夜谭,实验室数据与生产线是一条遥远的距离。”老头子似乎涵养很好的一摊手,直接冲着赵华过招,方进的学生模样实在不具有说服力。

“不是实验室数据!”方进继续打断了他的话,“我们有成熟的技改经验,而且我们用的生产线升级方案成本肯定只有你的十分之一!”

这是明刀真枪的抢肉了,布尔戈耶夫将手里的粉笔往黑板上一砸,“小同志!你能对你所说的话负责吗?先进技术本来就是烧钱的玩意儿,我怎么不知道可以有捷径降低成本到十分之一?”

“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

赵华见二人剑拔弩张,心下难办。从心理上来说,赵华对苏俄的生产线是极为眼热的,然而老毛子做事的虎头蛇尾的太多,50万美金可不是个小数目;而对方进这边又有着极大的好感,一来有了摩托生产线升级的实在成绩摆在眼前,二来桂教授一门也是国内顶尖的工业研究大拿,方进有这么尊大神背书,赵华对他也是有底气的。

“赵叔叔,你知道的,我们国内研究室从来都是基于国情,实事求是做技改。引进一条完全不配套的新型生产线和一条基于原先设备升级改进的生产线,阻碍是完全两样的!”

赵华一咬牙,拍了下大腿。说我们研究研究,一个月后给布尔戈耶夫先生答复。言下之意,咱这会儿不留人了,您请回吧。

布尔戈耶夫平复了下呼吸,板着脸走了。

科大那边跟来的接待人员,并没有跟着知道这场技改风波。只道人家教授在511厂参观的不太如意。客气的招呼了之后,就打算带着人返程了。布尔戈耶夫未能达到目的,心下恼怒,也不愿意再颠簸一天回合肥,强烈要求改换行程,直接从金陵回国了。科大的接待同志,又只能跑了一圈手续,把老佛爷送走。

方进冷眼看着这群来国内找食的外国专家将接待人员耍的团团转,而大家还必须强着笑脸配合。方进从未如此迫切意识到,自己所在的中国还很弱小。

自打方进穿来这个位面,所遇见的都是和平与美好,有温暖的亲人、关怀的师长、奋进热情的同窗,然而这样的一个中国却是在群强环伺的夹缝中生存。

这时候他才能明白何以桂教授,方师兄,姚教授他们放着国外先进的实验室不用,回国白手起家……甚至是眼下的赵华,每个工业人心中都有一份热血,他们心心念念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改革,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个国家积累基础的力量,落后不要紧,只要迎头赶上,终有云破日出的时候。

到那时,国人才能直起腰板了说话!

方进暗自决定,就算为了重活一遭遇到的那些可爱的人们,他也会倾尽所能。第一次的,方进对这片国土产生了自己都不知道的归属感。

回校后,方进联络了桂教授,让他帮忙联络正在美国波音研究室的大师兄。方进打算办一个以技改为主营项目的公司,借用大师兄的名头注册披上一层美资的外壳,有美资做背书,在和厂家做谈判的时候将会容易上许多。

方进将手里的钱凑了凑,拿了一万做注册资本,在大师兄的帮助下,在工商局备案的一家名为“前进技改服务公司”。

随后又联络511厂,511厂的厂长王宏伟是个颇有魄力的汉子,听说方进(的师兄)创业,很是欣赏。加上之前方进为厂里做的摩托车技改已经初见收益。尝到甜头的王厂长,很大方的给方进手头即将成型的自动化气焊产品做了份技改方案批了“科研经费”,分批打入服务公司账上。

方进在王厂长的指点下,从邮局购买了企业黄册。在校办文印工厂印刷了一批“前进技改服务公司”的宣传手册和产品介绍。打出的口号是“美资企业,国际先进技术,专为大中小企业度身打造产业升级。”还特别附上了金城新型摩托的技改案例。照着企业黄册,方进一封封往外撒网。

这家披着美资皮的纯中国公司,不声不响的开张了。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近20年里,这家公司如点金神手一般,造就了多少国内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