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共有18卷,其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但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没有怎么说明。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山海经》并将它公布于世,以为是大禹、伯益治理洪水时所记。班固依刘歆《七略》作《汉书·艺文志》,把《山海经》列在“数术略”中探究地域、人、物等形状,以制其吉凶贵贱的“刑法类”之首,这是对《山海经》性质的最早说明。
东汉王景治水,明帝赐以《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山海经》被视为实用的地理书。到《隋书·经籍志》,《山海经》被冠以“地理类”之首,以后《旧唐书·经籍志》都把它归为地理书。很长时间以来便形成了这样的定论。
《山海经》据图为文,主要记录了古代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状况,朴野粗犷,较多地保留了古代神话的原貌,对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和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古文观止的含义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章选的一部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其选辑文章222篇。选材广泛,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的多方面的艺术风格。
“观止”二字出于《左传》:吴国季札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箾》,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妙极了!其他的不必看了。
后因以“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古文观止》的意思就是说,这部书所选辑的古代文章都是最好的,其他文章超不过这些文章的水平。
历史上的大型丛书
汉武帝时,曾下令在全国征集图书,到汉成帝时,文学家刘向开始校定民间征集来的不同版本,章写叙录提要,一共校定了13000多卷。刘向死后,其子刘歆根据刘向的叙录,章了一本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目录着作。可惜的是,这本《七略》现已失传。
隋文帝时,也曾向民间征集图书,到隋炀帝时,仅藏于洛阳一地的书籍就有89666卷。这些书籍在隋末动乱中大半散佚。唐朝建立后,唐太宗又下令向全国征集书籍。到唐玄宗时,国家藏书共有3060部,51853卷。安史之乱,这些书籍又大部分散失。后来,唐文宗又重行征集,图书达56476卷。
北宋初年,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书籍数量开始日益增多,仅就政府章纂的大型参考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来说,每一部各达l000卷之多。另行章纂的《太平广记》也有500卷。宋代除了官府刻书以外,私家、书贾、书坊刻书的数量可能更多,以致无法详细统计了。
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要数明成祖朱棣下令章纂的《永乐大典》。这部丛书由翰林学士解缙、姚广孝等负责章撰,用了大约三年时间章成,共章有22000多卷,装了11000多册,约3.7亿字,收集的图书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内容广泛丰富。这部巨大的《永乐大典》,后来在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大部分被抢掠或烧毁,现存北京图书馆的只有200多册了。
在清代,乾隆皇帝还下令章撰了另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收集着作3503种,79337卷,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共分装36000册。参加这部书的工作人员有3800人左右,历时十年,共抄写了7部,分藏在北京故宫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
在这七阁全书中,文源、文宗、文汇三阁曾先后毁于战火。它的底本也在英法联军等两次战祸中焚毁散失。文渊阁本现在台湾。目前大陆珍藏三部:文津阁本(藏北京)、文溯阁本(藏甘肃)、文澜阁本(藏浙江)。
古代文学家并称集锦
我国古代文学名家灿若星河,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志趣相投,或出于同一师门,或处于同一时代且文风相近,或都擅长同一文体等等,人们赋予他们某一特定的称呼,以示对他们的赞誉和敬仰。
屈宋——指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骚体的开创者,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宋玉略后于屈原,也是有名的辞赋作家。
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两人都是汉代前期的大赋代表作家,对汉赋的发展颇有影响。
枚贾——指汉代辞赋家枚乘与贾谊。
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有很大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扬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扬雄作赋,在形式上模拟司马相如,因此人们常将两人并称。
班马——指汉代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是通史的开创者;班固是《汉书》的作者,是断代史的开创者。
班张——指东汉文学家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有《两都赋》,张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张蔡——指东汉文人张衡和蔡邕。旧时文学批评论着因两人都善作辞赋,因此将两人并称。
三崔——指东汉文学家崔骃、崔瑗、崔寔。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后人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大小阮——指三国魏后期诗人阮籍与阮咸。二人是叔侄,又均是竹林七贤中人物,世称阮籍为大阮,阮咸为小阮,并称大小阮。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三张——指西晋诗人张载与弟张协、张亢。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
两潘——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二人是叔侄,作品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在形式上都追求文辞藻丽。
潘陆——指西晋太康时诗人潘岳、陆机。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人物。
陶谢——指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旧时以两人皆长于描绘自然景物,故以并称。
颜谢——指南朝宋诗人颜延之、谢灵运。
三谢——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和齐诗人谢朓。
大小谢——有两种说法,其一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和族弟谢惠连。其二指谢灵运和南朝齐诗人谢朓。
元嘉三大家——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三人中,以鲍照成就最高。
竟陵八友——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他们是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他们作诗都注重声律。
北地三才——是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和北齐文学家邢邵、魏收的誉称。三人都是北方人,同以诗文为世所重。
阴何——指南朝梁诗人何逊和陈诗人阴铿。两人作诗善于炼句修辞,风格相近。
王杨卢骆——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也称“初唐四杰”。
沈宋——指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二人俱以律诗见称。
吴中四士——指盛唐前期诗坛上的四位诗人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王孟——指唐诗人王维、孟浩然。二人艺术风格较相近。
高岑——指唐诗人高适、岑参。两人都善写边塞诗,风格也有相似。
李杜——指唐诗人李白、杜甫。
小李杜——指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两人同为晚唐的着名诗人。
竹溪六逸——李白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时,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大历十才子——有多种说法,一般指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十人。
韩柳——指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
韩孟——指唐文学家韩愈、孟郊。两人诗风相近。
元白——指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温李——指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两人作品风格较为接近。
皮陆——指晚唐文学家皮日休、陆龟蒙。两人作品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十大家——在“唐宋八大家”之外,加上韩愈的弟子李翱和韩愈的三传弟子孙樵二人,合称十大家。
九僧——指宋初诗僧希画、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此九僧互相唱和,有九人合集《九僧诗》。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两人以诗歌齐名。
苏门四学士——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苏辛——指宋词人苏轼、辛弃疾。二人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二安——指宋代词人辛弃疾、李清照。辛字幼安、李号易安居土。两人字号中都有一安,故得名。
周柳——指宋词人柳永、周邦彦。两人皆精于音律,创制长调,作品的思想内容也较相近。
周姜——宋词人周邦彦、姜夔的并称。两人皆是格律词派的代表。
姜张——指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两人词风相近。
尤杨范陆——指南宋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人在当时都很着名,故称。
永嘉四灵——指南宋永嘉(今属浙江温州市)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照字灵辉、玑号灵渊、卷字灵舒、师秀号灵秀,故有此称。
元曲四大家——指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吴中四杰——指明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闽中十子——指明朝福建诗人林鸿、王恭、王偁、高棅、陈亮、郑定、王褒、唐泰、周玄、黄玄。十子于诗推崇盛唐。
前七子——指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后七子——指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三袁——指明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
易堂九子——指清初魏禧、魏际瑞、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个文学家。
宁都三魏——指清初散文家江西宁都魏际瑞、魏禧、魏礼。
岭南三家——指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
西泠十子——指清初杭州诗人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吴、陈廷会。西泠为西湖桥名,陆圻等结诗社于湖上,因此得名。
南洪北孔:指清代剧作家洪升、孔尚任。洪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因此得名。
八大家——指清朝曹尔堪、宗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八位文学家。另外,清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也称“八大家”。
我国最早的书店
以前,书店被称为“书局”,古时则叫“书肆”。书肆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据有关文献推断,汉唐之际应是我国古代书肆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书肆产生并出现在文献中,是在西汉时期。书肆还有叫“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等名的。既刻书,又卖书。古代也有直称字号的,有“当文堂”、“养正斋”、“鸿运楼”、“崇文阁”之类。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也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
唐代是我国文化典籍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也是我国书肆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的书肆遍及江南各地,其中以西京长安的书肆最为兴盛,所售之书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东都洛阳是唐代的第二大城市,又是当时举行科举考试的第二试场,书肆之设自不待言。益州成都是唐代麻纸的主要产地,自然也是书肆的活跃之地。
图书馆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叫做“图书馆”,而是被赋予“府”、“阁”、“观”、“台”等种种称呼。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入我国。
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早于1877年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而这个词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什么是乐府双璧
在乐府诗中,《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堪称是其中的“双璧”。
《木兰诗》是一首着名的乐府民歌,是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结合的一个范例。关于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历来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叙述了一个普通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她不仅“弯弓征战学男儿”,而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花木兰身上,汇聚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而又淳朴的美德。同时,她乔装10年,驰骋沙场的传奇经历和洋溢全诗的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又无不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孔雀东南飞》则讲述了一个贤淑、勤劳的民间妇女刘兰芝的故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理的闺阁少女。17岁那年,她嫁给了焦仲卿为妻。
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提水、烧饭、洗衣、织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把家里打理得有条不紊。然而焦母却蛮不讲理地百般挑剔,要让儿子休了刘兰芝。焦仲卿不得已屈从了母亲的意思,约定暂送刘兰芝回家,择日再迎她回来。
刘兰芝回家后,家人强迫刘兰芝再嫁。焦仲卿闻讯赶来责备刘兰芝。刘兰芝委屈不过,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生命诠释了她对爱情的忠贞。焦仲卿得知真相,羞愧不已,也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