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语文大观园
27222600000051

第51章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曾亲自在历代帝皇庙中祭祀,各敬一杯酒后,又单独给汉高祖刘邦多敬了一杯,说:“我和你都是在没有尺寸之土的情况下,逐渐拥有天下的,这不同于别的帝王,所以特地多敬上一杯。”

终不拔此箭

隋朝末年江淮起义军的领袖杜伏威,有一次在交战时,被陈棱手下部将用箭射中额头。杜发怒说:“不杀死射我的人,决不拔出此箭!”于是奋力击杀,冲入敌阵,终于擒获了那个用箭射中他额头的人。

刘守光求饶

五代时期的燕王刘守光,兵败后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押赴刑场处斩,他非常害怕,不停地哀求庄宗不要杀他。他的两位妻子李氏与祝氏对他的这种行径非常反感,责骂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妾请求先你而死。”说罢立即伸长脖子就死。

马革裹尸

东汉名将马援有一次凯旋而归,他的老朋友们大都来迎接慰劳他。平陵人孟冀名是位有计谋的人,在座位上向马援祝贺。

马援对他说:“我本指望你能有忠言相告,怎么反而与众人说的一样呢?现在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方边境,我想请缨抗击他们。男子汉理当死在边疆的野外,用战马的皮包裹尸体还乡安葬,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儿女手中呢?”

决不再回来

终军从济南动身,追随博士求学,在步行出关时,守关官吏交给终军一个通行证。终军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官吏说:“因为再次回来时,要用它进行验证。”终军说:“大丈夫西游,决不再回来。”于是将通行证丢了,继续前行。

项羽学万人敌

西楚霸王项羽小时候,他叔父项梁让他学习诗书,他不想学,离开后,又去学剑,也学不好,又离开。

项梁非常生气,要责罚他,项羽说:“读书的话,只要能记住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用剑只能与一个人对抗,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要学的是能够对付万人的本领!”项梁惊奇他的志向,于是就将兵法传授给他。

其狂不可及

宋帝刘义隆曾问颜延之几个儿子各有什么才能,颜延之说:“颜峻从我这里学得了散文,颜测从我这里学得了韵文,颜戾从我这里学到了义理,颜跃从我这里学得了饮酒。

何尚之听说后,就嘲笑颜延之:“谁学到了你的狂放呢?”颜回答说:“我的狂放,是没有人能够学到的啊!”

何自苦如是

灵璧人刘人龙性格豪迈,不耐烦长久地呆在家中,于是他经常带着盘缠外出旅游,每次都会将身上带的钱花光,直到没钱了才回家。

他的妻子时常带着钱到江淮一带去寻找他,对他说:“你出外旅游时困在外面已经不止一次了,何必像这样自讨苦吃呢?”刘说:“你看我这个刘郎,像是常常呆在灵璧的人吗?”

名垂青史靠文人

明朝会稽人徐渭,嘉靖年间在胡梅林公(胡宗宪)府中担任幕客,很受信任和厚待。胡宗宪对徐渭说:“你只是一个士,如果不是我,你就不能显贵。”

徐渭说:“您纵然是个英雄,如果没有我,您就不能名垂青史。”接着又对胡公说:“公给我的是一时的,我报答公的是万世的。”

寒暑风雨未尝冒

孔拯官拜拾遗补阙时,有一次上朝回来,遇上天下雨,而自己又没有带雨具,就在人家的屋檐下避雨。过了吃饭的时间,雨下得更加大了,孔拯便向那家老翁借雨具,老翁回答道:“我闲居在家,和外面的事情了不相干,寒暑风雨从不冒犯我,置办雨具又有什么用呢?”

九山散樵

隐士九山散樵,浪迹人间,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碰到山水风光优美的地方,便随意席地盘腿而坐。见四周无人,就划然长啸,声震林木。曾有位客人到他的床前跟他说话,他回答说:“我正在梦游华胥跟太古的人交往,没有时间理睬你的话。”客人听后或者离开或者留下,他都是神情冷漠地不放在心上。

呆痴司徒

东汉大司徒侯霸与隐士严光是老朋友,有一天,他突然想和严光叙叙旧,便派兵部官员侯子道带着亲笔信去邀请。

严光见信后,并不站起来,而是就在床上叉着腿坐着,打开书信读完,然后问侯子道:“侯霸一向呆痴,现在当上司徒,是不是稍微好了一点呢?”

侯子道说:“他已位居鼎足的高位,一点都不傻了。”严光说:“他派你来有什么话要说?”侯子道转达了侯霸的话。

严光说:“你刚才说他不傻,这不正是傻话吗?光武帝亲自来邀请我,我都不去,我连天子都不会见,何况是大司徒呢?”

天子命我参卿军事

西晋人孙楚,开始时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石苞帐下的参军。孙自负很有才气,刚去上任的时候,见了石苞不行跪拜礼,只是拱手深深作了一揖说:“皇帝命令我来参与你军中的事务。”

一言伤二命

明朝人王廷陈,从翰林庶吉士被贬为裕州知州,非常傲慢。台省官员路过裕州,他既不出去迎接,也不假称有病。

有人劝他不应该这样,王廷陈愤怒地说:“我若作揖行礼,我会羞辱死了;他若接受我的作揖行礼,他会惭愧死了;一句话伤害了两条人命,这人用心不良!”于是他一辈子不与这个劝他的人往来。

上虞令卞士蔚

南朝宋人卞士蔚,在二十岁左右时做了上虞县令,脾气非常刚烈。会稽太守孟顗以上级的身份压制他,卞士蔚没法容忍满腔积怨,脱下头巾,扔到地上,说:“我所以受你的委屈,正是因为这顶头巾,现在已经扔掉了。”于是愤然离开。

此鸟安可笼哉

郭元瑜早年追求超凡脱俗的风度。张天锡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去邀请他,郭元瑜指着飞翔的鸿雁给使者看,并说:“这鸟怎能够用笼子关养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着名诗人陶渊明在做彭泽县令时,一次,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他手下的差吏告诉他:应该整理一下衣冠才去参见。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折腰事此等乡里小儿!”于是解下官印,离开了。

自地升天

南朝苏州人张融,字思光,是长史张畅的儿子,曾去太极西堂拜见齐太祖萧道成,过了很久才上殿。

齐高帝萧道成笑着问:“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慢呢?”张融回答道:“从地上升到天上,当然快不起来了。”

汗淋学士

宋人王平甫学士身材魁梧,眉宇秀朗。盛夏的某一天去翰林院上班,刚下马,流淌着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刘攽看见后笑他说:“君真是所谓的汗淋学士(谐音为“翰林学士”)!”

骡驴无知,伏食如故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设宴招待蜀国官员费祎,他在事先命令自己的大臣说,费祎来了以后,只管埋头用餐,不必站起来。

费祎来了以后,孙权独自停止了用餐,而群臣都不站起来迎接。费祎说:“凤凰飞翔到来,麒麟都会吐出口中的食物;骡子和驴子无知,却依旧埋头咀嚼(“凤凰”比喻费祎本人,“麒麟”比喻孙权,“骡驴”比喻吴国群臣)。”

亡国之余,有何异才

西晋蔡洪,曾在吴国作过官,吴亡后仕晋,为松滋县令。

一次,他因公来到洛阳,洛阳人就问他:“本朝开国不久,官署求贤若渴,从穷乡僻陋和深山老林搜求英才贤士。你这么一个吴楚(指江南地区)士子,亡国遗民,有什么特殊才干,而来接晋这份举荐?”

蔡洪回答说:“夜明珠不一定只产在孟津,满手握不过来的玉璧,也不一定就采自昆仑山。大禹生在东夷,周文王生在万毛,圣贤的出现,何必要有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伐纣,将殷商遗民中不服从周朝统治的顽民迁徙到洛阳,你们怕就是这些遗民的后代吧?”

老妪操橹

晋人刘道真遭逢乱世,逃难时在河边给人拉船为生,看到一名老妇在船上摇着橹,刘道真嘲笑她说:“女人为什么不去调机弄杆,干吗在河边摇橹?”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夫为什么不跃马扬鞭,干吗在河边拉船?”

两眼看天,一心穿地

姜师度喜欢兴修水利,所到之处一定会发动群众开沟挖渠,虽然有时不顺利,但成功的更加多。在这之前,太史令傅忠孝擅长观看星象预测吉凶。有人因此说他俩是:“傅忠孝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打即是不打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丘浚的人,他在朝廷中做一名殿中丞官员。

有一次,他去杭州大寺院里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瞧着丘浚官职低微,理都不屑理一下,态度很傲慢。

一会儿,外面报说有位将军的公子驾到,老和尚慌忙跑下石阶,亲自把公子扶下马鞍,迎进禅堂,又是点头哈腰,又是装烟倒茶。

丘浚在一旁看着,心里气愤不平,等公子走了以后,他责问老和尚说:“你待我如此傲慢,为何看见将军公子这般恭敬?”

老和尚回答:“先生不懂我们出家人的道理,这就叫做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

丘浚勃然大怒,抄起杖棍就在老和尚的秃头上狠狠打了几下,一面打一面说:“师傅休要见怪,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就是打你!”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三国蜀主刘备怨恨张裕不谦顺,又加上恼火他泄漏机密,将他逮捕下狱,准备杀死他。武侯诸葛亮上表请求免除他的罪行,先主回答说:“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美好的兰花,生长在门前,不得不锄掉)。”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顾悦和简文帝年岁一样,头发却比简文帝先白,简文帝说;“你的头发为什么先白了?”顾悦回答道:“我好比蒲柳的资质,一到秋天就凋落了;您好比松柏的体质,经过霜冻,更加茂盛。”

臣许而不与

南齐时,太祖萧道成曾经当面许诺会给张融司徒长史的官做,但是后来却一直没有发布任命的诏书。

有一次,齐太祖见张融骑着一匹非常瘦弱的马,便问他:“你的马为什么这样瘦呢?你每天喂给它多少粮食?”张融说:“每天给一石。”齐太祖又问:“不少啊,那为什么还这样瘦呢?”张融说:“那是因为我答应了它,却没有如实给它。”

齐太祖明白了张融话中的意思,回去后,就将张融任命为司徒右长史。

见屈原

唐代民间艺人高崔嵬,一次在表演时,唐太宗让给使令把他抛到水池里,过了好长时间,高崔嵬从水中抬起了头,仍然面带笑容。

唐太宗问道:“你在水里看到了什么东西?”他回答说:“我在水里碰见含冤而死的三闾大夫屈原,他对我说:‘我生逢昏庸无道的楚怀王,才自沉汨罗江,你生逢英明的圣主,为什么也来了?’”

智救乳母

汉武帝小的时候,东武侯的母亲曾抚养过他。长大后,汉武帝就称她大乳母。一次,乳母在外犯事,汉武帝准备依法处死她,乳母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对她说:“你马上入朝见皇上,辞别后就赶快离去,走得快快的,并要屡次回头看皇上。”

按照东方朔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辞行后,很快地离去,并且屡次回头看。东方朔趁机对乳母说:“你应该赶快离去,皇上如今已经长大,难道还指望你用乳汁哺养吗?”武帝听了以后,顿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乳母太可怜了,终于下令赦免了乳母。

戏谏刘备

三国时期,蜀人简雍从小与刘备就有交情,他跟随刘备四处奔波、征战,并担任昭德将军。

有一年碰上天大旱,刘备下令禁止酿酒,若有违背者,按刑法处置。有小吏从一户人家中搜到酿酒的工具,有人要把这家人与实际造酒的人一样治罪。

简雍有次跟随刘备外出游玩,看见一名男子在路中行走,他就对刘备说:“这个人想耍流氓,怎么不快把他抓起来?”刘备奇怪地问:“你凭什么知道的?”简雍回答说:“那人有纵逸的器具,与那有酿酒器具的人有什么不同?”

刘备听后大笑,而后就让人把那有酿酒器具的人释放了。

楚国无一履

春秋时,楚昭王率兵与吴国交战,被吴人打败,楚昭王逃了四十多步,忽然掉了一只鞋子,他连忙捡起来。身边的人说:“就算我们楚国很贫穷,也不会连一只鞋子也没有吧!”楚昭王说:“我是伤心与它一起出来,却不能与它一起返回呀。”

楚兵听说后,大为感动,于是在逃跑的路上,相互照顾,没有一个被遗弃的士兵。

晋文公出伐卫

晋文公准备出兵讨伐卫国,公子仰头大笑。晋文公问:“笑什么?”公子说:“我笑我的邻居,在采桑的季节,我的邻居和妻子一起到野外郊游,他看见桑树林里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采桑,就走上前去勾引她。采桑姑娘见他不怀好意,一句话也没有和他说就走掉了。他很扫兴,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妻子也不见了。”晋文公听后猛然醒悟,就停止出兵了。

仕宦捷径

唐代的卢藏用起初隐居在终南山,唐中宗时又出山在朝廷担任要职,官运亨通。有位道士名叫司马承祯,唐睿宗把他召至京城。

司马承祯后来将要还职辞归天台山时,卢藏用指着附近的终南山对他说:“这座山中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跑得那么远呢?”

司马承祯从容不迫地答道:“在我看来,这里也只不过是做官的捷径罢了!”卢藏用知道对方是在讥讽自己,脸上即露出愧色。

敢于御史里行

武则天刚刚称帝时,担心人心不附,就让人们自行荐举做官,正员之外,设置了拾遗里行、补缺(阙)里行、御史里行等散官,官员极滥,以至有“车载斗量”的说法。

有位御史台的令史即将入台,适逢好几位御史里行聚集在一起,站在门里,令史从驴上下来,把驴子驱赶到了他们中间,里行们大怒,想打令史。令史说:“今天的过错,实际上在于这头驴子,请让我教训它一番,然后再接受你们处罚。”里行们同意了。

令史就责骂驴子说:“你的技艺可想而知,精神又极其愚钝,你这畜生算什么东西,敢在御史里行。”诸位里行听后,非常羞惭,于是不再杖罚令史。

大约教咸谄

汉代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多次议论国家大事,讥刺皇帝身边的宠臣。陈万年很担心儿子的安危,把儿子叫到床前来劝诫。话说到半夜,陈咸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头不小心碰到了屏风上。

陈万年大怒,说:“为父教导你,你反而不好好听,为什么?”陈咸说:“您所说的我都知道了,大约教我陈咸谄媚他人!”陈万年于是不再说下去了。

卫懿公好鹤

春秋时,卫懿公喜欢养鹤,甚至将一些官爵赐给鹤。

有一年,狄人来进攻卫国,卫懿公准备迎战,士兵们都说:“派鹤去参战吧,鹤都有禄位,我们哪里能够作战?”

何足自称

谢幼舆对周伯仁说:“你好像社树,远远看过去,树干高耸,枝条拂扫青天,就近察看,树根底下为群狐所寄居,下面堆满了污秽不堪的脏东西。”

周伯仁反讥道:“枝条拂扫青天,我不认为高大;群狐在下面作乱,我不认为污秽。积满了污秽的脏东西,你还要来依靠,又有什么值得自许的呢?”

吴王赐子胥死

吴王夫差赐剑令伍子胥自刎,伍子胥临死时,对门客说:“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长成后可用它来制作棺材,把我的眼珠子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东门的城楼上,我要亲眼看一看越国灭亡吴国。”

竖子成名

晋人阮籍经常独自驾车,不沿着道路行走,只是任意而行,要是车子走不通了,就痛哭一场再返回来。

有一次,他登上广武城,观看楚汉相争时的古战场,感叹地说:“当时没有英雄,才使这小子(指汉王刘邦)成了名!”

孙权问鸟名

三国时期,曾经有群白头鸟聚集在吴国的宫殿前,孙权见后就问群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诸葛恪回答说:“这种鸟叫白头翁。”

当时,辅吴将军张昭认为在座的人中间只有自己年龄最大,因此怀疑诸葛恪在戏弄自己,便说:“陛下,诸葛恪的话不实,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名叫白头翁的鸟!不妨让他再去找出白头母的鸟来。”

诸葛恪说:“鸟名叫婴母,不一定就有叫婴父的鸟,既然你说有,不妨请你去找一只婴父来吧。”张昭听后,无言以对,窘得满面通红。

先失信后失礼

东汉太丘长陈寔,有次出门,与朋友约好了时间一起出发,可是到了时间朋友还没有到来,陈寔就独自先走了。他走了以后,他朋友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