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道德经》学生活
2721600000026

第26章 进退自如的处世智慧(4)

第二天,他们果真发现家里出现了许多肉、鱼、甜食、水果、葡萄酒和想要的食物。他们饱餐了一顿后。老伴对老头说:“快去找金嘴鸟,让它送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里要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往后我们的日子就舒服了。”

老头又来到了森林里的那棵树下。金嘴鸟飞来问他:“你还想要什么?”

“我的老伴让我来找你,她请你送给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里的东西要应有尽有。她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

“回去吧,明天你们会有一个商店的。”金嘴鸟说。

老头回到家把经过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他们醒来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家里到处都是好东西:布匹、纽扣、锅、戒指、镜子……真是应有尽有。老伴仔细地清理了这些东西以后,又对老头说:“再去找金嘴鸟,让它把我变成王后,把你变成国王。”

老头回到森林里,他找到了金嘴鸟,对它说:“我的老伴让我来找拿,让你把她蹦成驼后,把我变成国王。”

金嘴鸟冷冷地望了一下老头,说:“回去吧明天早上你会变成国王,你的老伴会变成王后的。”

老头回到家,把金嘴鸟的话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也是山珍海味,周围还有着一大帮的侍臣奴仆。

可是,老伴对此仍不满足,她对老头说:“去,找金嘴鸟去,让它把魔力给我,让它来宫殿,每天早上为我跳舞唱歌。”

老头只好又去森林找金嘴鸟,他找了许久,最后总算又找到了它。老头说:“金嘴巴鸟,我的老伴想让你把魔力给她,她还让你每天早上去为她跳舞唱歌。”金嘴鸟愤怒地盯着老头,它说:“回去等着吧!”

老头回到家,他们等待着。

第二天起床后,他们发现自己被变成了两个又小又矮的人。

欲求太多,结果落入了欲望的深渊自己害了自己。遏止欲望的膨胀,古人开列了几帖药方:当你色欲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的时候,想一想病魔缠身的痛苦;当你感到功名利禄的甘美时,想一想死神向你招手的情景。弥留之际,言语悲伤不安,气味腥臭难闻,呼多吸少,身体逐渐僵冷,万念俱灰。如此方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修习德性,欲望自然逐渐减少,慈悲和智慧自然增加,你会大有作为的。

【智慧金言】

欲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得节制。合理地顺乎人的本欲,度量有节,可说是很智慧的了。

【本经原典】

《道德经·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含德深厚的人,如同初生的婴儿。

蜂蝎毒蛇不咬伤他,凶鸟猛兽不伤害他。

他筋骨柔弱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

他整天号哭,但是他的喉咙却不会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精气旺盛与元气和谐是自然的常道。掌握了常道,就是明智。贪生纵欲就会有灾殃,用心机主使和气就是逞强。

过分的强壮就趋于衰老,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会死亡。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经典语录】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语录释义】

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些;长的就把它截短些,短的就把它补长一些。

【解读】

我们常说:越有钱的越有钱,而贫穷无钱的,就越贫穷无钱。它是与大道的平衡相违背的,是无法得以长存的。因此圣贤的人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知道在自己富足的时候不要炫耀,否则就会招来灾祸,使自己蒙受损失。应该在自己富裕的时候,拿出一些来去补足那些欠缺的人,为社会的平衡尽一分心,添一分力。这样别人得到了自己的好处,会变得不太欠缺了,而自己虽然减少了一些财富,但是却不会有灾祸了。

【活学活用】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小贩在路边摆了一个小摊卖苹果,一个商人从他面前经过,顺手向摊边收钱的盒子里放了一些零钱,然后又接着前行。过了一会儿,那个商人又返回来了,他对小贩说:“对不起,刚才我忘了拿我买的苹果。毕竟你我都是商人嘛。”几年过去了,一次这位商人参加一个商务酒会,有一位穿着体面的先生走过来向他敬酒,并且对他说:“我就是那个几年前曾经在路边向你卖苹果的小贩。是你对我的平等态度改变了我的人生。”想不到这一句“毕竟你我都是商人”竟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而已,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之处。所以,领先一步的人根本没有必要自鸣得意。给他人一些帮助,使他人感受到真诚的平等,会得到他人永远的感谢。所以最大的名气,不是显露的名气;最大的财富,不是炫耀的财富;真正的平衡是顺道自然的平等。我们若是显露名气,天道就会在我们的名气上加上一点秽气;我们若是炫耀财富,天道就会在我们的财富上加上一名盗贼或者点一把火。这是天道使然,谁也奈何不得;这就是天道的平等,是谁也无法抗拒的。

聪明的圣人便会从中得到智慧:当自己满足时,决不去炫耀,反而会贬损自己。一旦自己多余的时候,就会把多余的东西补给那些欠缺的人。这样贬损了自己,别人也得到了好处,那么你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也就好了,自然不会产生什么矛盾、有什么争斗了。

著名的影星英格丽·褒曼就是深谙此道的人。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领奖时,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领奖者,没有因自己成就与辉煌而去炫耀,相反她在自己满足的时候,反而贬损自己,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此时她自己多余的就是头上的光环,她把头上的光环补给落选的克蒂斯维护了对方的面子。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谁又会去与她争斗什么呢?

【智慧金言】

一个人贬损自己而不去炫耀,他就不会自满,不会因骄傲自大而失败,一个人减损多余,如头上的光环,诸多的钱财权力等等,给予那些需要的人,那他就会获得好的人缘和更多的人情,不会与人产生矛盾、发生争斗。谁如果同时具备了以上两者,那他就会过得幸福而关满。

【本经原典】

《道德经·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吗!

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些;

长的就把它截短些,短的就把它补长一些。

所以大自然的法则是: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

人间的法则则不同,常常是剥夺不足的,而用来供奉有余的。

谁能够将有余的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道者。

所以圣人(得道者)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功成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意被人赞美。

自以为是,是谓大病

【经典语录】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语录释义】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毛病。

【解读】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活学活用】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杨修之死。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个人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了一盒他很喜欢吃的酥点,曹操高兴地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曹操因有事顾不上吃就出去了。杨修马上打开盒子,叫大家将酥点分吃了。曹操查问此事,杨修说:您在盒上写着一合酥,这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我们怎敢违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曹操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话可说。

还有一次,曹操路过蔡文姬家,携杨修拜访。曹操参观居室,看到了一幅碑文图轴,于是问文姬此图的出处。

文姬说:“这是邯郸淳表扬一位孝女的碑文,当时他一挥而就,众人惊奇。我父观此文,写了几个大字于碑后,就是‘黄娟幼妇,外孙黢臼’。”

曹操不明所解,遂问谁人可解。杨修就说他已明白其中含意了。曹操打个手势阻止了他,说:“让我先想想。”曹操离开了宅所,走了三里,才想到了答案。他向杨修说:“你可以说了。”

杨修解释道:黄娟是黄色的丝娟,“丝”傍“色”,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女”傍“少”,是“妙”字;外孙是妇女的儿子,“女”傍“子”,是“好”字;黢臼是用来受五辛(五荤)的,“舌”傍“辛”,是“辞”字。此正是“绝妙好辞”四字。曹操本是个嫉贤妒能的人,听了这话就恨恨地说:“你真聪明!我和你的智慧相差三里之远呢!”

终于在魏蜀战争中,曹操找到了杀杨修的机会。

当时,曹操领兵攻打汉中,驻军于斜谷界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正在这时,厨子给曹操送来鸡汤,汤中有块鸡肋,曹操感慨万分。这时,夏侯淳来请示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

杨修听到口令之后,马上收拾行装。夏侯淳见了,问他为什么?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宰相把汉中当作鸡肋,就是说留在这里没有必要了,要准备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好行李。

曹操知道杨修猜中他的心意,万分嫉恨,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就在于自作聪明。他不知道,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虽然是苏东坡对当朝的讽刺,但也说明,一个人自作聪明是很难立身处世的。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聪明的人不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不聪明。”自以为是的人表面上看来似乎有点“学问”,他的一举一动似乎有点“道理”,但那些都是虚假的东西,自以为是的聪明是最愚蠢的行为。

在印度民间流传着一段故事:

有一次,印度的国都举行祭奠,宫廷的护卫也必须奉命前往。有一个护卫对院子里的猴子王说:“我有事要出去,我不在的时候,你要替我照顾好院里的树苗,不要让它们枯死了,一定不要忘记打水灌溉,但也切忌太浪费水。

猴子王马上召集手下说:“喂!你们现在替小树打水,不过,不能浪费水。浇水之前,要把树苗一棵一棵拔起看一下,为了节约用水,根长的就多浇些水,根短的就少浇些水。”

猴子们立刻遵照指示去做。这时,有一个贤者路过看见,便问猴子说:“为什么要把树苗拔起来看呢,要知道树苗栽好了是不能拔起来的,直接浇水不就行了吗?”

猴子回答说:“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而已。”贤者听后,不禁悲叹说:“唉!你们真是愚蠢又无知!自以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做法,却不知道这样干只会使后果不堪收拾!”这些猴子只知忠实的服从命令,用水浇树,根本没有想到栽种的树苗不能随意拨起来,结果反而使树苗更迅速地枯萎。

自以为聪明的举动却得到了坏的结果,自以为是的确害人不浅。猴子拨树苗的故事与我国“拨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同出一辙,寓言深刻、发人深醒,可惜的是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事情仍在继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智慧金言】

在现实生活中,自以为是者令人鄙夷。有人自恃本领过高、学识渊博,进而发狂,骄傲自满得很。他们不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妄自尊大,总自以为是地露一手。然而,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栽大的跟头。

【本经原典】

《道德经·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毛病。

正是因为承认这种病是病,所以不患这种病。

圣人之所以没有毛病,是因为他把毛病当作毛病对待,所以他就没有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