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释义】
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受到狭小的生活环境的限制;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它受到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因为他们受到教养的束缚。
【故事】
公孙龙问魏公子牟:“我少年时学习先王之道,年长后明白了仁义的行为,能讲清同异合一、坚白相离的道理,不对的说成对,不可的说成可,使聪明的百家感到困惑,使善辩的众人感到为难。我自以为无所不通,今天听到庄子的言论,却感到很茫然,我竟然无法开口。”
公子牟长叹道:“曾经,浅井里的青蛙对东海之鳖说:‘平时,我可以随意到井栏上跳动。休息时,我就到井壁的砖缝里去。我跳到水里,水没入我腋下,托起我下巴。我踏进泥里,泥水就盖过了我的脚背。回头看那些小红虫、小蟹子、小蝌蚪,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独占了一坑之水,并拥有盘踞一口井的快乐,简直美极了!您应该到井下来看一看!’东海鳖听了井中蛙的话就准备进去,而左脚还没有进去,右脚就已经被绊住了,犹豫了一阵子后,只好退了出去。于是,东海鳖就对青蛙讲起了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说出它的广大,以千仞之高不足以说明其深。夏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却没有增加;商汤时八年七旱,而海水也没有减少。它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变化,也不会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我们东海的最大快乐!’听了这番话后,井中蛙感到异常惶恐,茫然不知所措。凭你的智慧不能辨别是非的界限,还想审视庄子的言论,岂不像蚊子背山、马蚿过河一样不自量力?你的智慧无法议论细微极妙的理论,而追求一时之利,岂不像浅井里的青蛙?庄子的言论下至黄泉,上到苍穹,不分南北,含义深奥。你拘谨地用观察的方法寻求庄子的恢宏哲理,用思辨的方法探索它,就如同以管窥天,以锥钻地,不是太渺小了吗?燕国寿陵的少年到赵国邯郸去学走路,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反而忘了自己原来的步伐,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今天你还不走开,将会忘掉你原来的本事,失去自己本来的学业了。”公孙龙听后,离开了。
【启示】
井底之蛙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全通过井口来实现,井口的大小就决定井底之蛙对另一世界有多少的认识。假若它能被带出井外,它就明白井外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生活环境不同,自然会形成不同的门户之见,你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拥有更深邃的思想,才更有可能把一件事情看得更透彻、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