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庄子·齐物论》
【释义】
如果追随内心的成见,把它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何必要知道那些自然变化之理?内心主动追随自然的人有一套标准,那些蠢人也是有的。
【故事】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怀疑是被邻居的孩子偷去了,就暗暗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和说话的神色,越看越觉得那孩子像个小偷。过了几天,他在山谷里找到了那把斧子,再看邻居的小孩,怎么看也不像个小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带着成见去认识事物,对人正确认识事物会有很大的阻碍。
一个人家有棵枯死了的梧桐树,他邻居家的老人说枯死了的梧桐树不吉祥,也不安全,万一刮风刮断树枝可能会砸到人。树的主人惶恐地把梧桐树砍倒了。邻居家的老人于是请求要把梧桐树当柴烧。那个人听了非常气愤,认为邻居家的老人非常阴险,原来仅仅是想要把梧桐树当柴烧,才劝他把树砍倒的。在这个故事里,砍树人对问题的看法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他被自己的想法蒙蔽了。老人要不要柴火与枯树该不该砍,是两回事,不能因为自己不愿给别人柴火就否定砍掉枯树的建议。
【启示】
人要是有了“成心”,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化,认识的正确性就会大受影响。如果人人都按“成心”去认识问题、讨论问题,那就和瞎子摸象没什么两样了。庄子提醒人们不要认死理,不要师心自用,不要武断和片面,这一点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