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应该知道的100个道家典故
27182200000017

第17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释义】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堆一堆的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故事】

北山有个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名叫愚公。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很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苦于进出都要绕远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要全力铲平两座大山,他的儿子和孙子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要铲除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了!即使真要铲除大山,我们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往哪里扔?”通过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是最好的办法。于是,愚公带领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尽管冬夏换季,只能搬运一次泥土石块,但是愚公他们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

这时,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嘲笑愚公说:“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去移山,简直是太糊涂了。就算你搬到死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听了智叟的话,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我虽然老了,但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移山。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不会增加高度,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听完愚公的话,智叟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情,担心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地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北面,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启示】

事物的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事物总是由小到大、逐步积累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干大事、成大器,必须学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始于每一步的前进。不屑于做细小之事,也就干不成任何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