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27178700000014

第14章 名言警句(13)

【登临自有江山助,岂是心中不得平】出自宋代洪适诗《此韵蔡瞻明登巾山》。登:登山。临:临水。江山:指自然景物。意思是:登上高山或者面临大海,大自然的秀丽景色都会促使你的文思涌动,怎么能说只有在心境愁苦、百般抑郁的时候才能写成文章呢?说明外界的客观事物对创作有着推动作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掌握,演奏。器:这里指剑。意思是:演奏了上千个曲子以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以后才能识别宝剑。比喻要评论别人的作品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学修养,只有自己读得多了,才有能力评论。

【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出自清代袁枚诗《谒岳王墓十五绝句》。横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意思是:为文作诗不必非要依照古法,只要独具匠心,就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想法来写,自然会有雷电云雨绕膝而生。说明写文章不要拘泥于古法,要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

【我手写我口,古意岂能牵】出自清代黄遵宪诗《杂感》。意思是:我写文章,是用我自己的手写我口中想说的话,前人的语意观点怎么能拘束我呢?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出自金代元好问诗《论诗》。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手握自己的凌云大笔纵横挥洒,如果只是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那就实在太可怜了。说明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绝不能只是一味地仿效别人。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出自宋代杨万里诗《和李天麟二首》。意思是:学习古人的诗作,不能被其束缚,做到不囿于俗见,不因袭他人,自然会富于独创。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出自宋代戴复古诗《论诗十绝》。意思是:写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切忌跟在别人身后模仿因袭。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出自唐代刘禹锡诗《杨柳枝九首》。前朝曲:指过去的曲子。意思是:请你不要弹奏那些以前的曲子了,还是听听新编成的《杨柳枝》吧。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自宋代黄庭坚诗《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意思是:没有自己的见解,只知道跟着别人跑,那么永远都是落在别人后面,只有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境界。

文采

【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出自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倚马:指身靠战马写文章,《世说新语》中记载:晋代袁宏随桓温出征,曾倚马起草文书,当即完成,后常用“倚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一挥而就。意思是:一天之内就能写出一万字的文章,靠在战马前动笔,当即就可以完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自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意思是:诗中隐蕴着画的意境,画中饱含着诗的美妙。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出自晋代陆机《文赋》。意思是:文思发自于内心,如风飞扬;言语流于唇齿,似泉流淌。诗句用风和泉形容人才思敏捷、文笔流畅。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出自宋代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意思是:说笑、恼怒、谩骂,随口说出的话,都是好文章。用来赞扬文章文笔灵活绝妙。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著:同“着”,接触到。风流:指诗韵味盎然。意思是:不使用一个直接的词语,却将事物的精神实质表达得透彻淋漓、美妙超逸。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吐纳:谈吐,发出声音。珠玉:比喻诗文之美。意思是:吟诵咏唱诗文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好像吐珠纳玉般的悦耳动听。极言诗文语言的美妙和生动。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杜甫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惊风雨:形容迅速、敏捷。泣鬼神:形容神妙。意思是:下笔犹如急风暴雨,诗写成能使鬼神感动而哭泣。赞叹李白下笔之敏捷,诗篇之神妙。

【惊骛八极,心游万仞】出自晋代陆机《文赋》。骛:急驰。八极:八方的极边,形容极远。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万仞,形容极高。意思是:精神飞驰于八极之远,心神游览于万仞之高。用来比喻作品想象力丰富,不受时空的限制和束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越发。钻:钻研。意思是:越是抬头仰望,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心钻研,越觉得深奥。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孔子道德、学问的赞叹。后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学。

【闳其中而肆其外】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闳:也作“宏”,博大精深。中:指内容。肆:奔放自由。外:文辞,即文章的形式。意思是:文章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其形式和文辞上却流畅奔放。极言文章之妙。

【小诗有味似连珠】出自宋代苏轼诗《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连珠:古代文体名,晋代玄傅曾说其“辞丽而言约”“历历如贯珠”,因此而得名。意思是:诗文虽然短小,但每一句都隽永有味,就像串联的珠子,每一粒都晶莹剔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晋代陶渊明诗《饮酒》。辨:同“辩”,解说。意思是:置身于大自然中,其中有不尽的妙趣真意,想要解说,但却忘记了该怎么去说。诗句原意是赞誉作者的隐居生活,现常用来形容诗文蕴涵着不可言传的意趣和神韵。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衮衮笔头倾】出自金代王若虚诗《论诗》。三江:指四川境内的岷江、涪江和沱江。衮衮:即“滚滚”,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意思是:写诗作文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材料,不假细琢,写起来就像滚滚的江水一样,豪放洒脱。诗句常用来赞誉写作者才思敏捷、挥洒自如。

杂谈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出自袁枚《续诗品·尚识》。意思是: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出自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教看:随便给人看。金针度与人:指向人传授。意思是:诗歌的创作和绣花一样,姑娘们精心绣出的鸳鸯可以任人观赏,但是绣鸳鸯的诀窍却不能轻易传授给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世上的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天下的万事都有开端和结局,知道了道德修养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也就接近于做学问的方法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意思是: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出自《中庸》。意思是: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早晨理解了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学博而后可约,事历而后知要】出自明代王廷相《慎言·见闻篇》。约:简约,要领。要:重要。意思是:学识渊博了,然后才能得到其要领;事情经历得多了,然后才能知道其重要。说明人应当多学习、多经历。

【去小知而大知明】出自《庄子·外物》。意思是:去掉小聪明,就会有更多的聪明才智。

【学不必博,要之有用】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意思是:学识不一定要有多么渊博,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宋代汪洙《神童诗》。意思是:所有的行当都是没有出息的,只有读书是最高尚的。表现了旧社会对各行业的偏见。

【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相刺》。箧:箱子。笈:竹制的书箱,能背在背上。意思是:碎玉满箱,算不得拥有财宝;读了几箱子的书,也不等于就掌握了其中的道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书:这里专指《尚书》。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里的话,还不如没有《尚书》。现多指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被书本所束缚。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也】出自清代朱舜水《送林道荣之东武序》。意思是:不担心读了书没有用,只怕不肯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意思是:书能读到上百遍,书中的含义也就自然懂了。

【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出自《文中子·礼乐篇》。意思是:要想住在近处而知道远处的事,生活在现代而了解古代的事,只有学习才能做到啊。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下的世事沧桑,只有读通古人的书才行。

【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出自清代唐彪《文章多做始能精熟·引谚》。意思是:读十篇文章也不如自己写一篇文章的收获大。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出自清代徐洪钧诗《书怀》。事:从事。意思是:读书贵在能够领会书中的主旨要领,而不必拘泥于它的章节和句子。

【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出自宋代陆九渊诗《读书》。荒忙:即慌忙。涵泳:慢慢体会消化。权:暂时。意思是:读书最忌讳马虎匆忙、急于求成,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会发现里面有无穷的兴味。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放一放,但对自身急需的东西一定要立即动脑,抓紧时间思索。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出自明代鹿善继《四书说约》。意思是: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思上,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会出处世的道理。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出自《说苑·建本》。愈:痊愈,这里作治疗解。意思是: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治疗饥饿,却不知道用学习来治疗愚昧。

【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唯学乎】出自《说苑·建本》。意思是:可以和大家谈一天而仍不觉得疲倦的,恐怕只有学问吧!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意思是:沧海因为百川汇流而变得更为广阔,君子因为博学多识而心志变得更为广大。

【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听说过学习以后才能从政做官,没听说过用做官来学习的。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出自《颜氏家训·养生》。意思是:学习者如牛毛一样多,学成者如凤毛麟角一样罕见。

【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壁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出自《说苑·建本》。意思是:磨刀石并不是金属,但可以把金属磨得更锋利;诗书很多,并不就是我自己,但可以磨炼我的意志。

【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出自《战国策·赵策二》。意思是: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随便怀疑;跟自己不同的意见,不轻易反对。这才是大公无私、寻求真理的态度。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出自《荀子·劝学》。箸:同“著”,附着。意思是:有德行人的学问,听在耳里,记在心中,流露在身体仪态上,表现在行为举止中。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不懂得义理,根源在于不学习。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出自王充《论衡·量知》。意思是:胸无学问,如手中没有钱一样。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自韩愈《师说》。意思是:无论贵贱,无论老少,只要是有道德学问,就可以做老师了。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出自王充《论衡·效力》。意思是: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

【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出自王充《论衡·别通》。意思是:人品不端的人,不能胸怀大志;才学肤浅的人,没有远见卓识。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出自《吕氏春秋·谨听》。意思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祸患的根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止境的。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出自唐代贾岛诗《戏赠友人》。意思是:一天不写诗,就觉得自己的心如同废弃的水井一样干枯。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出自晋代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序》。逾:胜过。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礼服。市朝:人群会集的地方。意思是:对作品哪怕一个字的褒扬,比送给王公贵族的礼服还荣耀;对作品哪怕只言片语的贬抑,比在人群里鞭打一顿还羞辱。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自唐代杜甫诗《戏为六绝句》。意思是:不轻视今人,同时也更推崇古人,只要有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唐代杜甫诗《戏为六绝句》。尔曹:你们。江河:长江黄河。意思是:日后你们的身名俱灭了,可“四杰”的那些诗文仍将像长江黄河那样永远流传下去。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出自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意思是:后人评价我们,就像我们评价前人一样。说明看待前人作品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赵翼诗《论诗》。江山:国家。风骚:《风》和《骚》,即《国风》和《离骚》,这里泛指诗文创作。意思是: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晋代陶渊明诗《移居二首》。奇文:好的文章。相与:共同。意思是:有好的文章一起赏识,疑难的问题,大家共同剖析。后人常反其意而用之,指将不好的文章拿出来,供大家批评分析。

【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出自《新唐书·太宗本纪》。春秋:即《春秋》,相传为孔子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意思是:《春秋》之中常常责备有才德的人。说明史书对人的评价非常严格。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意思是: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即使不好,也倍觉珍惜。有时用于自谦。

【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清代龚自珍《乙酉·咏史》。稻粱:泛指食物。意思是:著述立说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原为作者自白之语,现常用来讽刺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作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在别人看来,满篇都是荒诞的言语,而实际上却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和苦涩。都说作者太过痴狂,可谁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说明文章中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思想感情。

生活篇

日常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出自晋代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意思是:人生最终要归依的道理就是要有衣穿、要有饭吃。

【衣食者民之本】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力耕》。意思是:吃饭、穿衣是百姓生活的根本。

【希言自然】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不留瑕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脍:细切的鱼肉。意思是:粮食不嫌舂得精细,鱼肉不嫌切得细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出自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意思是:清早起来打扫庭院。

【食不重昧,衣不杂采】出自魏征《群书治要·贾子》。意思是:吃的东西花样品种不多,穿的东西没有绣上花纹。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出自《三国志·魏书·吴普传》。意思是:人经常活动是祛病延年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