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27170400000067

第67章 其他篇(15)

1.扎实推进“两基”攻坚,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对“普九”县的督导检查,确保环县、武都县、漳县、张家川县、舟曲县、迭部县按期、按标准实现“两基”目标。使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9%。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见》精神,制定并落实好甘肃省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2.重视和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制定政策措施,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增长率保持在18%以上。认真组织实施“四大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不断深化“四项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改革;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搞好城乡、东西部、校企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实现“四个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计划)。

3.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严格教育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严格高校招生管理,继续推进阳光招生。

——科技

4.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落实《规划纲要》的相关配套政策。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围绕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提高甘肃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5.推进甘肃省科学院及其他社会公益类院所的改革,深化和完善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和改制。加快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继续抓好河西星火产业带建设。切实加强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6.加强市县科技工作,认真组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推进科技特派员试点、院(校)地院(校)企合作工作。

7.加强科普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继续推动科普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办好第21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卫生

8.召开农村卫生工作大会,制定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9.精心指导,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继续实施“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0.继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落实计划免疫各项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1.开展食品卫生、医疗药品市场和医德医风治理整顿活动,加强监管,加强综合治理,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健康有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人口

12.抓好“四大工程”的实施,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程、“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工程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推动甘肃省人口工作再上新台阶。

13.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机制建设,努力平抑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市级业务办公平台和网站建设任务。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试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双推优”活动。

——文化

14.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解决县级两馆建成后的“空壳”现象,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努力打造各类文化艺术精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15.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艺院团内部改革。

16.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争取敦煌莫高窟保护项目开工建设。做好省博物馆布展和开馆工作。抓好艺术院校和剧场危房改造工作。

——新闻出版

17.认真做好今年重点图书的选题和出版,抓好《四库全书》影印本、《甘肃通史》等重点选题图书的出版工作。继续做好《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的出版。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逐步解决广大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18.深化出版业改革,指导读者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尊重意识形态属性,符合出版业发展内在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9.建立“扫黄”、“打非”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继续严厉打击制黄贩黄活动和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净化全省出版物市场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的工作部署,落实《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强化新闻出版社会监管工作,维护正常的出版物市场秩序。

——广播电影电视

20.全面完成“西新工程”、“2131工程”年度工作任务。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完成全省部分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

21.省市密切配合,抓好兰州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

22.加强安全播出和传输管理工作,切实发挥省安全播出指挥中心、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的骨干作用,加强监管,确保全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防震减灾

23.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地震重点危险区的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推进甘肃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实施和地震应急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及公共应急避险场所建设。

24.完善甘肃省防震减灾法规体系,争取年内出台《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完成《甘肃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办法》立法工作。

——体育

25.办好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举办嘉峪关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认真抓好2006年亚运会赛事的备战工作。抓好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完成2.5亿元发行任务。

26.做好“丝绸之路体育健身旅游长廊”规划和启动实施工作。继续建设刘家峡水上训练基地。筹建榆中国家级亚高原训练基地。抓好“雪炭工程”项目建设。

——地方志、行政学院、省科学院

27.完成5卷省志、3部市州志、2部县志的出版工作和3卷省志、1部市州志、2部县志的终审工作。

28.以提高全省公务员执政能力和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为宗旨,积极开展专题研修、任职培训、初任培训、更新知识等公务员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9.审定省科学院改革方案,启动并推进省科学院整体改革工作。

(二)对做好2006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是要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事业发展的全局。

党的十六届五中会作出了一系列关系民族长远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方针。在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和省政府制定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充分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甘肃省“十一五”时期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的思路,科学发展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央确定的这一大政方针,科教文卫口各部门要深刻理解和准确地把握,只有吃透中央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具体讲,一方面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尤其是我们的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从全局高度和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中央大政方针的学习和领会,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带来的新挑战。中央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给发展社会事业,尤其是科教文卫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统一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来。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工作实际。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陆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省今年以及“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任务,科教文卫口各部门要根据省上的安排和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要紧密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开展工作,对2006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得力措施,及早将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抓好督促和检查,确保2006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社会事业服务职能。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的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广泛关注。正因为如此,科教文卫口事业的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这也就决定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工作宗旨,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起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真正体现科教文卫工作的服务属性。

三是要突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改革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十一五”时期是甘肃省总体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教文卫事业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体制创新上下工夫。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职责划分,规范行政审批,优化组织结构,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监督服务的职能,努力建设廉洁高效、勤政务实、法制服务型的机关。

要抓改革的重点。科教文卫口改革的重点要放在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上来,要分轻重缓急,抓重点、重点抓,在改革创新中体现各部门的特色。如,科技部门要以全国科技大会为契机,把增强甘肃省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改革的重点,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创新,强化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文化部门则要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入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而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坚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把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作为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实行工作重点转移,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性的现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尽管近几年甘肃省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工作重点和投入重点转向了农村,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基础差、底子薄、投入不足的省情,决定了甘肃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艰巨性,也使得甘肃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重、困难多。这一实际也决定了农村仍将是我们科教文卫口各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中央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同时,中央还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方针,将投资重点向“三农”倾斜。制定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各部门一定要适应这一工作重点转移,在工作部署中突出农村这一重点,要增加经费投入,加大项目扶持。当前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带动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是要坚持发展抓项目,以项目带动经费投入,加快科教文卫口基础设施建设。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甘肃省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以来,科教文卫口各部门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建设,为事业发展赢得了空前的经费支持。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是富有成效的。2006年,科教文卫口各部门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项目意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争取国家资金更多更大的投入。同时,各部门要拓展项目合作范围,加强内引外联,进一步加强同东部、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组织、机构和个人间的联系与合作,开辟为社会事业发展融资的新渠道,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六是要重视人才建设,为科教文卫各项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科教文卫口各部门要把人才战略贯穿于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创新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人才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