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27170400000066

第66章 其他篇(14)

6.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地震、史志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2004年至2005年2036个“村村通”点建设任务和“西新工程”台站建设,节目制作系统数字化改造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部分设备已投入使用,“2131工程”、网络建设等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开始启动实施,已完成了兰州市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规划制定工作,地面移动数字电视试播成功。进一步推进了《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出版工程和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了“出好书,读好书,做合格接班人读书活动”,直接参加这项活动的青少年达到5万多人,间接参加的超过80万人,《甘肃通史》按照编撰方案正在顺利进行。新建和改建了一批综合性体育设施,完成了第九批83条全民健身工程路径,成功举办了“2005年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体育比赛和7次全国体育比赛活动,在全国十运会比赛中,甘肃省运动员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2.4亿元,超一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地震工作完成了“2006—2020年甘肃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和前期研究工作,组织建立了全省地震灾情速报信息网和应急启动系统,推进了“十五”网络项目建设,在全国地震观测资料评比中甘肃省获得第一名4台项,兰州地震博物馆荣获全国地震系统优秀集体并荣记一等功,被国家首批认定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修志工作进度加快,2005年审阅和出版各类志书17部,目前第一轮县级地方修志已全部完成,第二轮续修志已审阅和出版各类志书5部。行政学院坚持“打基础、上台阶、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邀请专家和有关领导做专题讲座10场,举办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举办各类培训班61期,对全省4500多名公务员进行了培训,发表论文74篇,完成软科学课题7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以改革为动力,增强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2005年,科教文卫口各部门按照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础建设,推进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建设,增强了事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2005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预计达到105亿元,比上年的92.8亿元增长13.15%,比2000年的46亿增加59亿元;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达到74亿元,比上年的65.64亿元增长13.01%,在2000年37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去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4.2%,实现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高等教育新增设本科专业45个,专科(高职)专业75个,工科专业占54%,其中工程力学等9个专业填补了甘肃省高校专业的空白。新增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增列硕士学位点59个,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20个。

二是注重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省级科技成果有634项,其中有国际领先水平的15项,占2%;国际先进水平的65项,占10%;国内领先水平的361项,占57%;国内先进水平的145项,占23%。组织申报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中国农村发展奖各1项,行业科技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156项,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项目中开发出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三是不断增强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实力。2005年,省卫生厅被评为全国“降消”项目先进集体,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奖励,武威市凉州区被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宁县等5个县市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在卫生部实施的中西部地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中,甘肃省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城市二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试点省。这些都为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四是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计划生育、防震减灾等工作都能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贮备发展后劲,保证了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了体制改革。2005年,有成效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甘肃人民出版社为基础,借助《读者》品牌优势,经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成立了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新体制正在筹备运行。

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实验推广以来,2005年秋季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及时拨付了中央下达的免费教科书资金2.18亿元,组织实施了免费教科书政府招标采购工作,积极落实“两免一补”配套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使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受益学生达到150多万名,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完成了31所中央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的工作。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兰州师专申报本科院校、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学院在教育部的备案;省属17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按照改革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市场化运作。

三是省属科研院所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把着重点放在研究制定改革中的一些配套政策,注意引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开发类院所已基本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与天水市签约了29项科技合作项目,合同金额1.2亿元。经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省科学院实行整体改革工作已经起步,改革方案几经论证,正在审批之中。

四是以改革省直艺术院团演出补贴为机制,鼓励艺术院团主动出击,采取多种形式,占领文艺演出市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演出场次比去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兰州市歌舞剧院的《大梦敦煌》被国家评为10大精品工程,甘肃省政府给予了表彰奖励。甘肃省歌剧院的大型乐舞《敦煌韵》在广东已演出180余场,开创了一个剧目在一个地方演出创收100多万元的纪录,同时积极拓宽海内外演出市场,先后赴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演出和商业演出10余次,演出100多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是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工作,实现了13个市(州)卫生监督机构对所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垂直管理,417家被监督单位移交属地卫生监督机构监管,37家移交甘肃机场集团公司进行监管,理顺了卫生监督管理体制。

3.制定政策,加强了宏观决策和指导。2005年,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批转2005—2010年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甘肃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甘肃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实施方案》、《关于实施甘肃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关于2005年度全省地震趋势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批转甘肃省行政学院办学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科教文卫方面的政策文件,加强了对面上工作的宏观决策和科学指导,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及时修改了有关政策文件,清理和规范了行政许可项目。各部门按照中共甘肃省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十一五”期间的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了本系统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全省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4.转变政府职能,抓好监管与服务工作。2005年,全省各地组织开展教育收费检查340次,检查高等学校31所,高中340所,初中1195所,小学11446所;查出高等学校违规收费84.87万元,全部清退;查出基础教育学校违规收费47.03万元,清退32.61万元;通过制止强行征订教辅材料和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经济负担72.62万元;查处乱收费2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30人。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5213人次,检查文化营业场所35071家次,受理举报642件,停业整顿369家,取缔、关闭各类违法违规经营场所183家,移交司法机关案件18件,查缴非法音像制品43万多张(盘),罚款66万元。建成网络文化营业场所省级监管中心1个,市级11个,县(区)级63个,实现了对网吧和互联网文化活动的全程实施监控。

省新闻出版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监管,对有关报刊、杂志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了查处,专项整治印刷复制业,警告违法企业167家,停业整顿和吊销印刷复制经营许可证22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起(人)。“扫黄打非”斗争中查缴盗版及其他非法出版物53.8万件,查处盗版及其他非法出版物案件29起,行政处罚违法违规出版物经营单位及印刷单位328家(次),取缔无证照出版物“游商”摊点及印刷单位等360个(次)。同时,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推动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向47个政府部门配送、安装了10409套以国产为主的通用软件。

省广电部门开展了两次对各类违规广告的清理和自查自纠活动,下发《违规广告整改通知单》34件,纠正和处理违规广告64起,通报批评3起严重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了2起播出机构违规播出行为,取缔了一批无证安装、接收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单位和个体,查处违规网络40余家,完成了对市、州级广播电视网络传送机构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工作。

省卫生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共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单位11074户,食品从业人员17737人,行政处罚908户,依法销毁食品7255.88公斤,标值36371.55元。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431家次,计生机构178家,医疗科研机构35家,零售药店547家,对991家给予警告和责令整改处理,对113户141人给予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许可证和证书处理,移送案件40起,追究行政责任53人。开展了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全力保障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

省地震部门强化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对甘东南、祁连山中东段地震重点危险区和祁连山西段应注意地区的震情进行了不间断的跟踪监视与研究工作,对华亭、宕昌、礼县和文县地区的地震均作出了较准确的震情趋势判定,提高了震情决策的科学含量和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总之,2005年,科教文卫口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和薄弱之处。对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2005年科教文卫口大会上我讲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改进或正在逐步改进,有的问题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各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得到逐步解决。

一是事业快速发展与经费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事业发展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这是一个普遍而又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事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合理规划,管好资金,用好资金,让它发挥出最大效益,促进事业的发展。

二是文化、广播影视、卫生和体育等行业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事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文化、卫生、电视广播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很单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社会力量办科教文卫事业的步子还迈得不大,尤其是文化建设上非公经济所占比例小,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我们注意引导和认真加以解决。

三是科教文卫口有些部门的改革大框架已经确立,但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深化内部改革,以保证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制定这些配套政策和措施时,要从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出发,既要有利于推动事业的发展和工作进步,维护稳定,也要考虑改革成本和干部群众的承受力,维护群众的利益,使我们进行的改革能在工作中见到实效,群众得到实惠,这是保证改革深入进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符合中央和省委的改革精神,符合事业的发展要求。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这是对政府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我们群众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教文卫口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服务的事项最多,我们应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监管,提高办事效率,克服扯皮现象,不断增强为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的意识,把党和群众赋予我们的职权,作为向人民服务的职责,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衡量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与差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些都需要我们在2006年的工作中继续认真加以解决的。

二、关于2006年工作的思路、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工作思路和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2006年科教文卫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全局,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工作重点,促进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项目为载体,以改革为动力,统筹安排,注重实效,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新进步,为加快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中央、国务院、省委以及国家对口部委工作指导意见,2006年甘肃省科教文卫口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