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越教越聪明
2716800000018

第18章 天才基础,完善健全的人格(2)

“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就是因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人的比例约为6%。

家长课堂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比如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一些孩子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学习上的失落、人际交往挫折等,压力骤增。孩子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客观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同样会患上“网瘾”。

作为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在孩子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让他碰电脑,或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开始每天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然后慢慢减少。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是1个星期,有的是1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同时还要借助反面教材,让学生知道网瘾的巨大危害,努力消除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好奇心,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远离网络。尤其要加强孩子的正面学习引导,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和交流活动,使孩子能把精力尽可能多地放到学习和健康的文体活动中来。

培育提示

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2个小时。

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方法47培养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改善蒸汽机,最终使之成为广泛使用的动力的瓦特,自小就有爱观察思考的习惯。

据说他研究蒸汽机时,一次邻居家着火,连带着把他家也烧了,在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中,人们发现小瓦特没有跑出来。

正当人们焦急的时候,消防队赶到了,他们冲进瓦特家的屋子,看见小瓦特静静地坐在桌前,正拿笔在画着什么,口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蒸汽液化成水,水汽化又变成蒸汽……”

瓦特被消防队员从着火的房子里救出时,看见一根消防喷水管在他面前喷吐着白雾般的蒸汽,竟然兴奋得又蹦又跳,嘴里喊叫着:“消防管被火烧热了,蒸汽就从管子里喷出来了。”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他从小养成的观察习惯还是一如既往,正是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好习惯,使他在改良蒸汽机方面大获成功。可以说,瓦特的好习惯使他一辈子都受益匪浅。

父母须知

习惯是行为多次重复后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据科学家证实,一种行为连续重复21次即可成为习惯(一般也以30天为准),成为习惯即可成为自然,直至终生。

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知识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什么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意愿则是“想做”。要培养一种习惯,这三项缺一不可。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功的核心,成功的程度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

你的孩子身上有多少习惯?其中多少是好习惯,多少是坏习惯?

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要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就要让自己孩子的习惯中属于好的比例与日俱增,属于坏的比例逐日减少。

家长课堂

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做人的良好习惯: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做事的良好习惯: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勤俭节约。

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勇于实践、总结反思、勤于创新。

培育提示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使孩子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习惯。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培养,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知道,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10分钟的。

坚持不放松。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但是有一条一定要牢记:一个习惯的出现一定需要一个月以上的训练。

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要矫正不良习惯。我们会发现孩子有很多坏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般来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方法48冲破自卑的牢笼

自卑是人们都知道的一种性格缺陷,但自卑是怎样形成的呢?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孙靓自小体弱多病。自她开始懂事起,便发现自己生病时最能引起家人的关心。孙靓还胆小怯弱,在学校里常受欺负,有一些好朋友常常站出来保护她,安慰她。

这两方面的经历,使孙靓习惯于当自己碰到困难时,从别人那里得到同情与安慰,以此为满足。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孙靓升入中学后,已完全接受了这种失败型的生活方式。因为她的这种性格,在学校她几乎没有朋友,在悲观失望的心绪中,孙靓的成绩直线下降。

家长的同情与安慰,固然是爱心的体现,然而一旦使用不当,被孩子错误地理解,就很可能造就出一名自卑者。

父母须知

自卑者缺乏自信,说得最多的是“我恐怕做不好”。

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渴求从别人对他们的同情与安慰中得到满足。

自卑者往往都很努力,但总是很难实现自己成才的目标。因为他们不自信,当有了进步不被人注意时,就会更加怀疑自己,从而放弃了对成才的渴望。

当自卑者失败时,如果得到他人的安慰和体谅,就会诱导他们下意识地期待失败,并期待这种“关心”,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进一步的怀疑与放弃。

消极的自卑者往往把自己看成是环境和他人的牺牲者,而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在不自觉地牺牲自己,是他们自己不思进取的消极反应使情况变得更加不利。

家长课堂

自卑是孩子成功的大敌,家长千万要高度重视,孩子一旦流露出自卑情结,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加以矫正。

方法一:通过改变孩子的形象,使孩子摆脱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畏缩缩。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

方法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方法三: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方法四:家长指导孩子建立一个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方法五:让孩子适当降低追求,把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也就可以更快地进步。

培育提示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是摆脱自卑心理的关键。

失败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源头,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驱散失败的阴影。

可以用孩子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虽然这并非正常的办法,但对于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49自尊与自信

儿子刚把家庭作业做完,爸爸便出了一道数学题给儿子做,题目是“一个人从一楼上到二楼需要走一分钟,现在要从一楼上到五楼,问这个人要走多少分钟?”

孩子一口气答出:“需要5分钟。”

爸爸听了火冒三丈,对孩子吼道:“你真是个猪!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儿子听了大哭起来,嘴里还喋喋不休地辩道:“我不是猪!我不是猪!”

爸爸说:“你就是个猪!”说完,扬长而去。

儿子的自信被摧毁,自尊心也被毁灭了,整天没有精神。爸爸还很奇怪,问:“儿子,你最近怎么了?”

他不知道,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就是他自己亲手摧毁的。

父母须知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因过于在意家长或别人的看法,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因而碌碌无为,无所建树。事实表明,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不能没有自尊与自信。

自尊不是自傲。自傲,是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自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自尊同尊重人是相互联系的,不尊重别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惟有懂得尊重别人,你的自尊才能成立。

美国诗人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尊是以自信为前提的。自信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实现的心态,它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不是凭空的幻想,自信也不能等同于自大。自大者狂妄,自信者坚强。

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这或许正是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奥秘所在。

一个人倘若没有自信,是很难成功的。自信,又来源于对人生目标的执著追求,对自我才能的正确估量。

家长课堂

自尊的反面是自卑。遇事无信心,见人矮三分,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这些对个人的学习、成长,无疑是有害无益的。

有自卑感的人,即使为自己提出一个目标,也不特别指望成功,在他们看来,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因此,在事业上很难有什么成就,当然也就更别提什么成为人才了。

一个人的自尊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孩子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点,把孩子捂在手心,是没有办法让他们战胜自身缺点的。

家长还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教育孩子不要害怕暴露缺点,只有勇敢地正视它,它才不会成为自己的包袱。例如有的孩子有口吃的毛病,因为害怕会被别人耻笑,在人前不敢多开口。可是不多练习,结巴是改不掉的,久而久之,口吃成了孩子的心病,只要人们一谈起这种病,他的自尊心就会被大大地刺痛,殊不知此时的他已由自尊滑向了自卑。

因此,不要怕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在阳光下,勇敢地正视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这样你才不会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有了自尊,孩子才会自信;孩子自信,才能拥有自尊。

培育提示

一定要把握住,自尊不是自傲,别把它们弄混了。

自尊和自信是相辅相成的,要同时重视。

方法50克服因循懒惰

王玉是班级里的中等生,他的语文成绩在年级是数一数二的,

可是一说起总成绩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数学成绩很差。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能提高数学成绩,王玉自己也很着急,但

每当他拿起数学书想做题的时候,都有些心烦——因为他实在是不喜欢数学。

于是,他就想:等明天再开始加强数学的学习吧。每次都是这样,结果不言而喻,王玉的数学成绩始终都没有得到提高。

父母须知

因循就是害怕承担风险,这也是惰性的一种变形。因循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如果指望着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不要靠精神上的“延期计划”过活,总是期待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将永远不会把你带到某一个目的地。

克服因循的坏习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只要对于必须做的事现在就行动,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个星期,这样就行了。

关掉你正在看着的电视,立即着手去记你所讨厌的英语单词;放下你手中的言情或武侠小说,去做昨天仍未完成的作业;立即参加一项课外活动小组的学习;立即找出一本早就想看的书,一天读几页……

克服因循懒惰,其实就这么简单。

家长课堂

家长可以随时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有没有以下的迹象:

过多地依赖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同学、朋友,对某一科学习十分讨厌却不愿想办法加以改善。

拒绝做任何对自己来说可能是种挑战的事情,如力争学习成绩期末达到何种程度,或竞选班干部,或在课外再学习一门课程。

推迟那些费力的或令人心烦的事情,如洗衣服、打扫房间或必须完成的100道英语选择题。

常常计划一些令人心动不已的事情,如和同学到郊外野游,或写一部小说等,但却从未去实行这些计划。

一旦面临困难的事情或者某个将使自己处于不利境地的场合时,就变得忧心忡忡。

假如有以上的现象,就说明你的孩子有因循懒惰的趋向,需要及时加以纠正。

培育提示

教育孩子,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一定要牢记的是:你必须立刻行动,决不能等待。

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初级目标,然后又把这些初级目标分解成一些易于实现的小段落。这时,你便可以为实现你的初级目标而采取第一次行动了。一旦你形成了“实干”的习惯,你将会不断地有所建树,把一个成功建立在另一个成功之上。你将能比你所想象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实现那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且被不断延误了的愿望。

不要整天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拖累,周而复始地忙这忙那,以致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使自己距离成才的梦想越来越远。

方法51自然而然的法则

各国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尽管各国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在使孩子回归自然这一点上,却是出奇的相似。奥地利人甚至把这种理念推到了极致——越自然,越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