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唐朝时,诗人辈出,精彩的诗作层出不穷。李贺就是当时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从小才华出众,开始写诗、写文章的时候年仅七岁。但是,朝廷并不赏识他。他空有满腹才华,在政治上却得不到发展,所以抑郁苦闷,只得在诗歌创作中倾注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聊以自慰。
他总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他曾说:“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意思是说,他为了创作一首长诗,把衣襟都给磨破了;为了写一首短诗,白发也会弄断许多。
李贺每次外出游览,都要让书童背着个袋子。他在路上想到什么好诗句,为了避免遗忘,就立刻记下来,放到袋子里,带回家去再进行整理。
等到夜幕降临,他回到家中时,他的母亲都要检查他的袋子。当看到袋子里装了那么多的诗稿时,母亲总是会难过地说:“我的儿子这样勤奋,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算了结啊!”
由于怀才不遇,李贺就在诗歌创作中费心劳神。由于吟诗吟得心力交瘁,所以他的寿命很短,活到二十六岁就死了。
他留下来的诗作非常多,共有二百四十余首,全是他心血的结晶。同时代的诗人韩愈,曾写了两句诗称赞他:“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说,挖出心肝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成语释义
比喻人们做事情或写文章,穷思苦索,费尽心思。
故事出处
《昌黎先生集·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040标新立异
支道林,名遁,原来姓关,是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佛教学者。他二十五岁时就出家为僧,和名士谢安、王羲之等成为朋友,经常来往。在中国佛教史中,他被推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他不但对佛理深有研究,也喜欢谈论道家的经典着作——《庄子》。《庄子》深奥难懂,但晋朝的向秀、郭象对《庄子》进行了注释。由于他们都是研究《庄子》的权威,所以许多名士研究《庄子》时,都摆脱不了向、郭两家之言。
有一次,支道林在白马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与太常冯怀一块闲聊。当谈到《庄子·逍遥游》时,支道林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冯怀感到十分惊讶。他的观点既不同于向秀、郭象的话,也与其他各家不同。支道林的这些意见,解决了很多学者苦思冥想很久也得不出答案的问题。
后来,人们都说支道林见解独特。
成语释义
原意是指有新意,与众不同。现在多用来形容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勇于革新。
故事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出处译文
支道林在白马寺与太常冯怀一块闲聊。当谈到《庄子·逍遥游》时,支道林的见解既不同于两家(向秀、郭象)的话,也与其他各家不同。都是很多学者苦思冥想很久也得不出答案的问题。
041得意忘形
三国时期,魏国出现了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名叫阮籍。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曾经当过步兵校尉,因此被人们称为“阮步兵”。
他对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因此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辞官归隐。但司马氏集团毕竟大权在握,他不敢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只得闭门读书,或者与酒为伴。他还蔑视礼教,面对俗人就以“白眼”相待。
阮籍所写的《咏怀诗》八十余首非常出名,他在诗中非常委婉地表达了忧国避世的心情。
阮籍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意气相投,有着共同的志趣。再加上阮籍的侄子阮咸在内,一共有七位隐士。
这七人经常到一片竹林里游玩。他们作诗弹琴,狂饮谈论,高兴时就放声大笑,不高兴时就放声痛哭,无拘无束,任性而为。他们被人称为“竹林七贤”。
在这七个人中,阮籍最为狂放。他有时读起书来,能够读上数月都不出门;在外游山玩水,能够待上好几天都不回家。他如果高兴起来,就忘乎所以,甚至连自己长什么样都忘记了。
成语释义
形容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了常态。
故事出处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出处译文
(阮籍)嗜好喝酒,喜欢仰天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象和举止。
042鹤立鸡群
嵇康是三国时期的着名隐士。他为人耿直,才华出众,又长得魁梧英俊,格外引人注目。由于他对掌权的司马氏集团不满,所以惨遭杀害,死时年仅四十一岁。嵇康的儿子嵇绍,继承了父亲的优点。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与众不同。
后来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就将嵇绍召到洛阳做官。有人看见他后,就对着名官员王戎说:“昨天我正巧与嵇绍相遇,他的身材是那样的魁梧高大,在人群之中,就如同一只鹤站立在鸡群中那样。”
王戎听了,笑笑道:“你还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嵇绍与他父亲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任命嵇绍为侍中,让他作为天子的随从,为天子撰写文书。因此嵇绍经常出入宫廷,很受人们羡慕。
后来,“八王之乱”爆发,惠帝御驾亲征,嵇绍紧随天子左右,保护圣驾的安全。在一次战役中,他为了保护惠帝,中箭而死,鲜血滴在惠帝的战袍上。晋惠帝非常感动,不让内侍将战袍上的血迹洗掉,来表达对嵇绍的怀念。
成语释义
像鹤立在鸡群之中。用来比喻仪表出众,才能、品质超过一般人。
故事出处
《世说新语》:“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出处译文
有人对王戎说:“嵇绍身材魁梧高大,在人群之中,就如同一只鹤站立在鸡群中那样。”王戎回答说:“你是因为没见过他的父亲才这样说的吧。”
043满城风雨
北宋时期,潘大临生活贫困,但却喜爱写诗,而且名气很大。他对秋天的景色特别欣赏,有一年秋天,他的好朋友谢无逸写信问他,最近有没有写出咏叹秋景的诗作。
他知道朋友是太喜欢诗了,想欣赏他的新诗,便复信答道:“其实秋天的景物,处处都能激发起写诗的灵感,使人写出好的诗作。只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太低俗,往往使人没有心情写诗。昨天我没有事情可做,就在床上躺着,听到了摇动、吹打树林的风雨声,觉得非常有诗意,于是离开床站起来,在墙壁上挥毫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刚写好,还没来得及往下续,忽然催交租税的人闯了进来,大喊大叫,将我的诗兴都破坏了。现在只好把这一句诗寄给您了,希望您多提意见。”
这一次,潘大临虽然只写了一句诗,但因为生动地描绘出荒林萧瑟的景象,因此颇为出色,令人读来拍案叫绝。所以,这首诗很快就流传开来了。
成语释义
原指下雨前的自然景象,现在比喻某消息一经传出,便到处风传起来,使得人们议论纷纷。
故事出处
宋朝潘大临《题壁》:“满城风雨近重阳。”
出处译文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时节又快到重阳了啊。
044别开生面
唐朝时候,有一个着名画家叫曹霸,他的特长是画人物和马,一旦画成了就显得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唐玄宗经常召他进宫作画,还经常赏赐他丰厚的财物。长安城中的达官贵人也觉得他的画不同凡响,都以收藏他的画为荣。
长安北面有一座太极宫,宫中凌烟阁内的墙壁上,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是唐朝开国时期一位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但由于年深日久,画上色彩鲜艳的图像逐渐失去了以前的风采,有的甚至辨认不清了。
唐玄宗感到非常遗憾,就让曹霸将这些开国功臣的肖像重新绘制一番。曹霸查阅了很多史料,对原来的肖像进行细心揣摩,然后进行精心构思。经过全盘考虑后,曹霸终于动笔绘制。在他的笔下,一幅幅功臣的图像终于重现昔日光彩,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曹霸的艺术成就很了不起,可是他却历尽坎坷,过得很不如意。安史之乱后,他在成都流落街头,依靠为路人作画来糊口。着名诗人杜甫有一天到了成都,对他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便提笔写下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送给他,作为对他的抚慰。
成语释义
指开创了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风格。生面:崭新的面貌。
故事出处
唐朝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出处译文
凌烟阁的功臣画像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045不拘一格
近代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新颖的文人,龚自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从小热爱学习,非常喜欢写诗,二十多岁时写诗就有很大的名气。他的诗富有想象力,语言浪漫瑰丽,善于表现爱国热情。
龚自珍二十七岁中举,二十八岁就考中进士,在清政府担任了二十余年的官职。可是他对官场的腐败和黑暗非常看不惯,终于在四十八岁时辞官回家。
龚自珍回家途中,路过江苏镇江。当地正在赛神,街上熙熙攘攘,人们将天神的塑像抬着,让人祭拜。一个道士发现龚自珍来到这里,知道他是一个文豪,就请龚自珍为他们的祭祀活动写点东西。
龚自珍觉得这是好事,便点头答应。他稍微一想,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的意思是:中国应当充满生气,进行快速、迅雷般的变革,来改造社会。现在人民都闭口不谈国家大事,这真是太可悲了!我奉劝天公提起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不受常规的限制,使有用之才降生到世间来。
成语释义
指不受一种规格或方式的局限。拘:局限于、拘泥于。格:风格、方式。
故事出处
近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译文
我奉劝天公提起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不受常规的限制,使有用之才降生到世间来。
046不求甚解
东晋时期,田园诗人中陶渊明的名气很大。他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受到人们的尊敬。
陶渊明特别喜欢幽静清闲的田园生活,就辞去官职,隐居在家。他回家后,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家中只有几亩微薄的田产,加上天灾屡降,一家人的生活也只是勉强能够维持。但陶渊明却非常喜欢隐居生活,每日快快乐乐,潇潇洒洒。他稍有闲暇,就寄情于读书写诗之中。
在二十八岁左右,陶渊明给自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五柳先生传》。在文章的开头,他写道:“不知道先生是什么样的人,也不了解他的真实姓名。他在屋旁种了五棵柳树,所以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雅号。五柳先生非常喜欢安静,从不多说话,对荣华富贵也不喜欢。
“他特别喜爱读书,但读书时却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苦下工夫。每当体会到书中的要义时,他便会非常高兴,甚至把吃饭都忘记了。他生性喜欢饮酒,但家里很穷,不能常常供给他美酒。亲朋好友知道他的情况,就常常把美酒准备好,请他前去品尝,解解馋。而他从来不推辞,不把酒喝光决不回家。”
成语释义
原指读书只体会精神要义,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浪费时间。现在多指学习时马虎,不深刻理解或不深入了解情况。甚:十分。解:理解。
故事出处
晋朝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译文
(陶渊明)特别喜爱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047才高八斗
南北朝时期宋国的谢灵运,以善写山水诗闻名天下。
谢灵运写诗,对形式美非常注重,其诗作的艺术性很强,深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人们竞相抄录他的诗篇,广为诵读。当朝皇帝宋文帝惊羡他的才能,对他格外赏识,他也因此被召回京都任职。宋文帝将谢灵运的书法和诗作并称为“二宝”,经常叫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对他宠爱之至。
宋文帝对谢灵运这样好,既使他非常感激,又使他充满了自信,经常说一些豪言壮语。
一天,他一边喝酒一边说:“天下的文学之才其实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剩下的一斗则分给古往今来的诗人。”
成语释义
比喻人很有文才。斗:一种容量单位。
故事出处
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048春风得意
唐代诗人孟郊,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很多首流传于世的诗作,可是他的生活却非常坎坷。
孟郊年轻时,隐居于河南嵩山。他为人孤僻、耿直,很少与人结交,却和诗人、散文家韩愈一见如故。韩愈对孟郊的诗文非常欣赏,也尽力扶持他,希望他能考上进士,到朝廷里去做官。可是孟郊的运气不好,虽然屡次赴考,却屡次不中,所以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孟郊虽然没有踏上仕途,却一点也不灰心,仍旧努力学习。他四十一岁那年,先后两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上。功夫不负苦心人,再次应考时,他终于考中了进士,获得了做官的资格。
孟郊为了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写了一首名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以前过的都是穷困潦倒的岁月,一点也不值得夸耀,今天我的心胸突然开阔,真是太幸福了。我乘着春风高兴地骑马而行,长安的鲜花,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看了个够,这样的经历是多么的愉快呀!
这时的孟郊岁数很大,已经年近五十岁了。
成语释义
原意指在春风轻拂中扬扬得意。后来常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扬扬的心态。
故事出处
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处译文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街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049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两个着名的学者,一个叫杨时,一个叫游酢。他们谦虚好学、尊师重道的精神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杨时在幼年之时就非常聪明,问一答十,长大以后对经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整天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因为他晚年曾在龟山隐居,人们送了他一个“龟山先生”的雅号。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有“鹰山先生”的美称。
杨时考取进士以后,为了深入地研究学问,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赶到河南颍昌拜大学者程颢为师,钻研学问。当他四十岁的时候,程颢不幸去世。为了获取知识,他又赶到洛阳,找到程颢之弟程颐,在他门下求学。当时,游酢也是程颐的学生。
一次,狂风大作,天变得很阴沉,眼看就要下雪。可是杨时和游酢有一个问题没弄懂,就结伴到老师家去请教。他们到了程颐家中,却见到程颐坐在那里闭目打盹儿。程颐整天忙于教学,实在太累了啊。
他俩都知道老师不容易,所以不愿惊醒老师,但也不甘心就此离去。于是二人就悄悄地、恭恭敬敬地在一旁站立,等候程颐醒来。他俩站了老半天,程颐才睁开了眼睛,这时门外纷飞的雪花已经有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依然站在那里,一点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都没有。
成语释义
表示尊敬老师,诚恳、恭敬地向老师求教。
故事出处
《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