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将这首诗吟诵一遍,不由得脱口称赞:“这真是一首好诗。咱们四人一块下海探骊龙,你先得到了龙珠,余下的一鳞一爪还有什么用啊?”
元稹和韦楚客也说道:“咱们不必再献丑了,快把诗稿藏起来,一鳞半爪与你的珍珠怎能相比呢?”
四人谈了一会儿趣话,然后你一杯我一杯地饮起酒来。
成语释义
常用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一爪”。
故事出处
《唐诗纪事》卷三十九《刘禹锡》:“白公览诗曰:‘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也?’于是罢唱。”
014人人自危
秦始皇到了晚年,喜欢到各处巡视,这样既可以了解各地情况,又能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准备到会稽巡游,就叫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跟他一块去。他的小儿子胡亥也喜欢玩,要求跟他前去,当时秦始皇正在兴头上,就答应了。
从咸阳到会稽,要走很长的路。到了七月,他们刚走到沙丘,秦始皇就生了病,而且病情越来越沉重。他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便自己口述,让赵高写了一份诏书给公子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因为得罪了他,被派遣到上郡驻守。在诏书中,秦始皇要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火速赶到咸阳安葬他。
这封诏书刚刚草拟完,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走,秦始皇就死了。诏书和印玺全被赵高控制,当时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李斯、胡亥等五六个人。赵高为了谋取更大的权势,就先后说服了胡亥、李斯,伪造了一封假诏书,说胡亥为人孝顺,决定立他为太子。
赵高他们回到咸阳,怕扶苏起兵对抗,又以秦始皇的名义写了一封诏书,说扶苏对父亲不孝,赐给他一把剑,让他自尽。扶苏虽然不想死,但感到父命难违,只得自刎。
这样,平时庸庸碌碌的胡亥居然一举当上皇帝,称为秦二世。赵高因为拥立天子有功,被封为郎中令,从此垄断朝中一切政事,整日为所欲为。
秦二世这个人不像父亲那样有能力,却把父亲的暴虐学了个十成足。他怕别人识破他的篡权伎俩,就杀死大将蒙恬、蒙毅,又把十二个公子在咸阳市上斩首,把十个公主用裂碎肢体的酷刑杀害。此外,因为受牵连而惨遭杀戮的真是数不胜数。
这样一来,在统治阶级内部,人人都觉得身处危险的境地,上上下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秦二世对贵族采取恐怖手段,对广大人民则加紧剥削、压迫,广大人民觉得这个新皇帝还不如暴虐成性的秦始皇,都感到痛苦不堪。
不久,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树起反抗的旗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秦二世的统治便显得岌岌可危了。
成语释义
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缺乏安全感。
故事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出处译文
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
015不违农时
战国时期,梁惠王曾向孟子请教说:“怎样才能使我的国家富强起来呢?”
孟子直接回答道:“不要整天忙于打仗。要鼓励人民种地,这样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使国家强大起来。如果在农人播种、锄地、收割的季节里,国君不去征兵打仗、增派徭役,让他们把心思全用在田地里,您的国家就会收获数不清的粮食,还愁什么灾年呢?
“当然还有植树、打鱼的办法,您也应该立下法令进行规定。太小的鱼不能捕捞,没长高的树木不能滥伐。这样湖塘里就会有丰富的鱼类,森林里就会有用不尽的木材,老百姓生活富足,日子过得快乐,他们能不拥护你吗?如果这样做,国家就兴旺、富强起来了!”
“先生的意见很合我的心意!”梁惠王听到这些真知灼见,非常高兴,从此更加佩服孟子了。
成语释义
按照最适宜的农事节气进行农业生产,不要因为其他事情使农业劳动受到干扰,以免耽误、错过最好的时间。
故事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出处译文
按照最适宜的农事节气进行农业生产,粮食就会多得数不清,吃也吃不完。
016不可救药
周武王为了解民倒悬,率领众诸侯灭掉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初期,奴隶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不断进步,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百姓一提到武王、周公的恩德,一个个激动不已,泪流满面。
可是到了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变得非常腐朽,他们穷兵黩武,无缘无故地发动战争,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周厉王登基后,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朝廷大事,国家越来越衰落。厉王十分贪婪,将山林川泽都霸占了,不许百姓去打猎、砍柴、捕鱼。他为了避免人们议论他,还派人监视人们的言行,如果发现有人对他不满,就毫不留情地将这人杀死。人民个个都愤恨厉王。
眼看国家摇摇欲坠,许多忠臣痛心不已。有一位名叫凡伯的老臣不断向厉王进言,要求他改变政治手段,以美德教化万民,挽救国家的颓势。可是周厉王不肯听他的正确意见。朝中的小人趁机嘲笑凡伯,说他是昏聩无能、不识时务的庸碌之臣。
凡伯眼见昏君佞臣如此糊涂,气得不得了,作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首诗后来被选入《诗经》,就是千古传诵的《板》。《板》的大意是这样的:
老天正在行暴虐,不要这样来喜乐。
老夫谆谆将你劝,小子骄傲意轻薄。
说话非我老昏了,是你有意来戏谑。
你的气焰如此盛,真是不可再救药。
凡伯的意思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不要把国家大事当儿戏,趁现在忧患还没到来的时候,对它尽力防止,如果忧患越积越多,就没有回天之术了。
到了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爆发,平民和奴隶拿起武器,攻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京城。
自此以后,西周一天天衰落下去了,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后来周平王只得把都城迁到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东周君王再也没有能力控制全国局势,于是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打仗,天下变成了一处处战场。
成语释义
病重到没有药能够治疗。现在多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发展到无法挽救的程度。
故事出处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017车载斗量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对官员赵咨非常赏识。赵咨有广博的学问,办事能力很强,与人交谈起来更是滔滔不绝。有一次,孙权想探探魏国的虚实,就派他出使魏国,了解那里的情况。
到了魏国京城建业,魏文帝曹丕想难为他,也好了解吴国人才到底怎样,便直接问他道:“你们的主公孙权到底有没有学问?”
赵咨当场做出了明确答复:“我家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选用贤明有才之人,志存经略。每当有了空闲,就博览群书,采撷奇异的知识,只是不会像书生那样寻章摘句而已。”
曹丕想以大国之威压服这个能言之人:“吴国能被征服吗?”
赵咨爽朗地答道:“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
“吴国对魏国可有畏惧之心?”
“我国带甲百万,江汉为池,对贵国有何畏惧?”
赵咨不但没被曹丕吓倒,反而对答如流,有理有节。曹丕心中暗暗称奇:此人之才实属难得。于是,曹丕语气缓和地问赵咨:“刚才听了您的话,使我深受启发。那么,吴国像您这样的人才,还有几人?”
赵咨不卑不亢地答道:“我国有大智慧的人有八九十,至于像我这样的人,那是车载斗量,数也数不过来呀!”
赵咨一出此言,不但曹丕点头佩服,就是魏国群臣也个个惊讶,对他表示出应有的敬重。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物件非常多。
故事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出处译文
像我这样的人,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018日薄西山
晋朝初期,论孝子,第一名就是李密。
李密是四川人,曾在蜀国担任过尚书郎的官职。晋朝灭蜀后,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他颇有才能,几次召他去京城做官,他都以祖母需要人照顾为理由,婉言谢绝。后来武帝又给他下了一道征召的诏书,郡县官吏也逼他赴任,他无可奈何,只好写了一道表,将自己的苦衷向朝廷直接倾诉。
李密写道:“我的命运不济,刚降生六个月,父亲就仙逝了。在我四岁刚满的时候,强悍的舅舅为了母亲能有一个好的归宿,逼迫她改嫁。我的祖母看到我无人照管,就亲自来抚养我。
“现在祖母已经老迈,体弱多病,卧床不起,只有我侍奉在她身边,为她送汤喂药。她老人家如同太阳迫近西山,喘气都很微弱,生命已经垂危,早晨难于预料晚上。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也无法度过晚年光景。拍着自己的良心,我实在不忍心置祖母于不顾,只顾做官求富贵啊……”
晋武帝读罢这道奏表,心中十分沉重,不但同意了李密的请求,还赐给他两个奴婢照顾老人,又让郡县拿出一笔钱,帮助老人度过残生。
成语释义
比喻人年老体弱,接近死亡。
故事出处
晋朝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出处译文
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019凤毛麟角
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一个善写山水诗的名手谢灵运。谢灵运的诗名盛极一时,天下人都对他钦羡不已。他的孙子名叫谢超宗,非常喜欢学习,写起文章来文采飞扬,因此也有一定的名气。
谢超宗曾在新安王刘子鸾手下担任常侍之职,写过很多文告函件,为新安王增色不少。一次,王爷的母亲殷淑仪不幸逝世,谢超宗奉命写了一篇悼念死者的诔词,文章之精彩令人称绝,孝武帝读过以后心服口服,对左右说:“谢超宗真是有凤毛呀,我朝岂止有一个谢灵运!”
当时,将军刘道隆也在座。他只听到孝武帝夸谢超宗有什么凤毛,竟认为谢超宗真有这宗宝贝呢!于是,这位不通文墨的将军就跑到谢家,苦苦哀求道:“你们家肯定有什么稀奇物件,快让我看看,也好长长见识!”
谢超宗知道家中无宝,对那不解事的将军一口回绝:“我们家实在贫寒,怎会有什么宝贝?”
刘道隆想了一想,皇上的话千真万确,谢超宗的父亲名字又叫谢凤,这“凤毛”必定是他家不肯出示的绝世珍宝,于是索性强硬起来,进府四处搜寻。他把谢府搜了一个底朝天,也没见到什么稀罕东西。
此时天色已晚,他才自言自语地说:“早上陛下说凤毛在你府上啊,如今竟然踪影全无!”尽管他不甘心,但也无计可施,只好没精打采地回去了。
这件事传到朝廷里,文武百官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成语释义
比喻珍贵而不可多得的人或事物。凤毛与麟角这两样东西在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人们常用它们比喻稀有、难得。
故事出处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出处译文
谢超宗真是有凤毛呀!
020乌合之众
东汉光武帝手下有云台二十八将,耿弇就是其中之一。
耿弇自幼喜欢读书,又对骑射有浓厚兴趣,整天向往着带兵打仗,建立功勋。
新朝灭亡时,他才二十一岁。当时天下群雄纷纷起兵,都想征服天下。耿弇决定寻找明主,于是向父亲耿况告别,带领一支小部队出去闯荡。一天,他与王郎的部队相遇。王郎是个骗子,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子舆,起兵平定天下,收拾残局。耿弇于是和部下们商议。
部下孙仓说:“既然这位刘子舆是汉成帝的儿子,那他自然是汉家正统,咱们只有归顺他才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如果把这个机会白白失掉,我们以后肯定会后悔。更何况,现在有这个好机会,我们再到处乱跑会显得多么的没有价值呀!”
属将卫包也说:“咱们还是跟刘子舆一块造反吧,看样子他的势力不算小,跟着他跑绝对没有亏吃!”
耿弇是要寻找真命之主的,听了他们的话不以为然,大声吼道:“这个刘子舆算是个什么东西?只不过是个贼!我料他早晚被人所擒,难道我们要跟他做降虏吗?我只要领来渔阳、上谷的兵马,在太原、代郡一带进兵,不消几十日就能安定那里,回来再对付刘子舆的乌合之众,就如同摧毁朽烂的木头一样顺利。你们俩不知好歹,将来必然会遭遇灭族之祸,那时后悔也晚了!”
谁知孙仓、卫包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们向王郎投降,一心想通过侥幸窃取功名富贵。耿弇见他二人如此愚笨,就继续行军,终于找到了可以为之效力的明主刘秀,并得到刘秀的信任。后来,他辅助刘秀消灭王郎,接着又荡平天下,真的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语释义
原意是像乌鸦一样仓促集合的群众,现在用来比喻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耿弇列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出处译文
回来后再突然袭击这些乌合之众,就如同摧毁朽烂的木头一样顺利。
021守株待兔
春秋时候,宋国有个平民以种地为生,一天到晚在田里劳作。有一天,他正干着活,一只兔子惊慌失措地奔跑而来,一个没留神,正巧撞到地边的一棵树桩子上,结果撞断脖子,死于非命。于是,这个平民没有花费丁点儿的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自然非常兴奋。
从此以后,这个平民就把农具放下,不再劳动,整天在树桩旁边枯等,希望再碰到白白撞死的兔子。可是一天天过去,再也没有兔子撞到树桩上。结果,他不但没有得到死兔子,反而使田地里的庄稼全都荒芜了。
宋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对那个平民冷笑不止。这个事就作为一个笑话流传开来。
成语释义
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不能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故事出处
《韩非子·五蠹》:“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处译文
因此,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然而兔子没有再次得到,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022允文允武
春秋时期,鲁僖公亲自率领军队,征讨淮夷。经过一场龙争虎斗,鲁国军队大获全胜。鲁僖公大喜,就在新修筑的泮宫大宴群臣,庆贺大家的功劳。那些有功之臣纷纷向国君述说自己为国尽忠之功。
鲁僖公一时高兴,就让大夫写颂词将他的功德也颂扬一番。这篇颂词中有几句诗的大意是这样的:
鲁侯的名声呀昭然显赫,恭敬明达而又道德高尚。做事小心仪表威严,那是人民尊奉的榜样。既有文德又有武德,向历代祖先祈祷福佑。国人全都效法国主,这是自己求得福泽。
成语释义
既有文才,又有武艺,文武兼备。
故事出处
《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出处译文
既有文德又有武德,向历代祖先祈祷福佑。
023吴牛喘月
西晋武帝之时,有一个饱学之士,名叫满奋。他性情温和,历任冀州刺史、尚书令等职。晋武帝知道他有学问,非常赏识他。
满奋生来怕风怕冷。一天,满奋进宫拜见晋武帝。晋武帝让他靠北窗坐下,北窗口立着一扇透明的琉璃窗,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挡不了风的空架子。他害怕坐在那里受风吹之苦,但是圣命难违,又不能不过去。所以,他进退两难,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晋武帝见他非常狼狈,差点笑了起来。满奋不好意思地说:“我就像吴地的牛一样,见到月亮也害怕,不觉喘起气来。”
在我国古代,江浙一带被称为吴地,那里的水牛则有吴牛之称。吴地气候非常炎热,水牛怕热,就泡在水里。人们形容吴地天气炎热,说那里的水牛在夜里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便大口大口地喘气不止。
成语释义
表示因疑心而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