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遂请求说:“我一定按照您所吩咐的那样去做。可是,治理乱民如同整理乱麻一样不能太着急。我希望朝廷官员不要对我过于苛求,而是让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去处理。”汉宣帝觉得他说得有理,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龚遂离京,往东而行。他刚到渤海边界,就有军队前来迎接,说要对他的安全负责。龚遂让他们全都回去,自己一个人走。
龚遂上任以后,下大力气进行宣传,说凡是拿起镰刀、锄头进行农业生产的,都当做好百姓看待,对那些私自保存或使用武器的人,则当做强盗予以惩罚。同时,他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又鼓励农民发展农桑。
经过他这么一搞,原来带着刀剑的百姓,纷纷卖掉宝剑购买耕牛,卖掉刀枪购买牛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耕种上来。没过多久,全境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好转。人民安居乐业,自然也就不再反抗朝廷了。
成语释义
原意是卖掉刀剑,购买耕牛,从事生产。现在比喻改业归农,也比喻改恶从善。亦称“卖刀买犊”。
故事出处
《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出处译文
民间那些藏有刀剑的人,让他们卖掉宝剑购买耕牛,卖掉刀枪购买牛犊。
059贪天之功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众。由于骊姬的谗言迫害,他只得逃离祖国,四处漂泊。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众谋臣的帮助,他虽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为国出力的抱负始终没有被磨灭。
苍天不负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为了奖赏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谋臣,对他们进行封赏,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谋臣介子推却被晋文公忘记了,既没有得到赏赐,职位也没有升迁。
在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马后效力,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没有饭吃,介子推为了让他吃顿饱饭,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他为重耳用尽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虽然重耳没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对此表现得毫无怨言。他不但没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受赏的资本。
当时,一些谋臣自恃对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对此非常气愤,便说:“公子能够当上国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难时期辅佐公子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别人么?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可耻之辈吗?”
介子推的母亲和亲戚、邻居都劝他向晋文公讨赏。但他不愿与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争名夺利。他还觉得官场污浊不堪,与其在官场里活受罪,还不如在家中编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亲见儿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兴,就决定和儿子到深山中隐居。介子推非常高兴,于是背着母亲直奔绵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从此隐居深山,过着虽然清贫却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绵山归隐,不再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亲自到深山寻找,却总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烧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场的污染,就和母亲一起稳坐山中,任凭大火将他们吞没。
成语释义
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比喻把别人的功绩算到自己身上。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出处译文
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呢?
060狼子野心
楚国令尹子文,做事相当公正,楚国属官和老百姓非常敬重他。他的弟弟子良担任楚国的司马,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越椒。
越椒满月之日,司马府大宴宾客,子文也前往祝贺。他看到侄子越椒后,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告诉子良:“千万不要存一念之仁,将越椒这个孩子留下。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定成为我们家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凶恶的本性却不变。’你的儿子是条狼呀,你赶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不要让他祸及全族。”
听了这番话,子良显得非常震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战战兢兢地说道:“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会忍心亲手杀……杀了他?”
子文百般劝说,子良就是不肯舍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从此,子文一直对自己家族的前途非常忧虑,总是怕越椒连累大伙儿。临死前,他对众宗亲说道:“越椒如果参政,你们都要阻止他掌权。如果他一旦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不逃到外国,是难以避免杀身之祸的。”
子文死后,儿子斗般继承了令尹之职,越椒也当上了司马,兄弟二人共同辅佐君王。越椒对楚穆王不停地阿谀奉承,巴结得楚穆王心花怒放,因此对他言听计从。越椒不顾兄弟之情,进谗言诋毁斗般,夺取了令尹之位。
楚穆王死后,越椒趁机起兵造反,他一掌握大权,就将斗般和子文的宗亲杀害。
越椒的行为,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
成语释义
原意为狼崽虽小,其凶残本性却始终难改。后用以比喻坏人用心狠毒。亦称“狼子兽心”。
故事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出处译文
谚语说:“狼崽虽小,凶恶的本性却不变。”(你的儿子)是条狼呀,怎么可以把他留下呢?
061乐此不疲
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平的日子。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
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悉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常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行讨论。有时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
太子见光武帝对研究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喜欢研究学问,并不感到疲劳。”
成语释义
形容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迷其中,不知疲倦。
故事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出处译文
(太子)向皇帝进谏说:“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皇帝回答:“我喜欢这样,并不感到疲劳。”
062众叛亲离
春秋时,卫国君主卫桓公有个弟弟,名叫州吁。公子州吁有满身的武艺,就想篡夺兄长的位置。
周平王死了,卫桓公到洛阳参加丧礼。州吁为兄长饯行,敬酒给桓公。桓公依照礼节,向弟弟回敬一杯酒。州吁趁哥哥没注意,突然拔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将桓公杀死,篡夺了国君之位。
州吁即位之后,觉得国人对自己不服。为了不让大家有反对自己的机会,他发动战争,联合陈、宋、蔡三国去攻打郑国,想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可是,郑国的防守非常严密,所以州吁打了败仗。
鲁国国君隐公问大臣们:“州吁这样做,能长久吗?”
一位大臣说:“州吁只知发动战争,四处树敌,老百姓不会对他效忠。他为人心狠手辣,谁都不敢亲近他。正因为如此,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背离他,这样的政权如何长久得了?其实,兵跟火是一样的,一味地用兵,却不懂得收敛和节制,就与玩火自焚差不多。我觉得,州吁很快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果然,不到一年,卫人就借助陈国之力,将州吁杀死,报了杀害先君之仇。
成语释义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众:大众。叛:背叛。亲:亲信。
故事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出处译文
州吁倚仗手中握有兵权而安于做残忍的事情,握有兵权作威作福,不会有人跟随他,安于做残忍的事情,亲信的人会背离他。老百姓反对,亲信的人背离,这样的政权如何长久得了?
063言过其实
马良、马谡兄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着名将领。马谡很有口才,特别喜欢谈论军事,分析战局,而且总是能谈到点子上。丞相诸葛亮觉得他才能出众,很器重他。
可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觉得马谡这个人太爱吹嘘,做起事来不能脚踏实地。于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说起话来很浮夸,一点儿也不踏实,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对于这种人,绝不可以重用,否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带领军队讨伐魏国,派马谡镇守街亭,防备魏军。结果,马谡一味逞强,竟然不听从指挥,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英明,自己信任马谡又是何等愚蠢。自己由于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成语释义
比喻言语浮夸,所吹嘘的超过了本人的实际能力。也指说话夸张失实,使人无法相信。言:言语。实:实际情况。
故事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出处译文
先主(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说起话来很浮夸,一点儿也不踏实,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对于这种人,绝不可以重用。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064盛气凌人
战国时期,秦国派出军队攻打赵国,这时赵太后执掌赵国的军政大权。赵太后见势不妙,就向齐国请求救援,但齐国提出,要想让他们出兵,除非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心疼长安君,不愿意答应齐国的要求。大臣们觉得,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赵国就有覆亡的危险,于是纷纷劝谏。赵太后执意不肯。
老臣触龙知道这种情况,也来见赵太后。赵太后何等聪明,知道触龙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因此心中非常厌恶,露出恼怒的神色,骄傲蛮横,气势逼人。没想到,触龙并没有提长安君的事,只是和她说起了家常话。太后找不到发泄点,又想到触龙毕竟是个老臣,语气便慢慢和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