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窗集
27149400000016

第16章 尘世杂俎(杂文卷)(15)

有友人自上海来,聊起那里“陪老女”(以专门陪伴离退休老人游乐聊天为职业的女子)的新鲜事,完后递过一篇关于“陪老女”的报道。

报道写的是如今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陪老女”的职业方兴未艾。她们大多是20—30岁的青年女子,有护士、大学生、干部和待业青年。她们以美好的音容笑貌伴随着老人,出现在大街小巷草坪花园影院江边。这些“陪老女”皆为业余的有报酬的,招聘和应聘形式灵活多样,目前已成为不少有知识有青春活力的女子的一种“第二职业”。

我以欢喜的眼光看这方兴未艾的事业。随着大都市的现代化、繁忙化和人口老龄化,离退休老人因子女在外或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而产生的孤单、寂寞和苦闷,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于是,“陪老女”这株新苗便破土而出。她们陪老人上街逛公园、进影院,伴老人观花赏木练操谈心,给老人弹唱念诗读书,为老年人驱走了苦闷和孤寂,给老年人带来了友谊、亲情、笑声、温馨和活力,她们是人们美丽幸福的“天使”。而“陪老女”本身也同样在得裨益。她们从老人们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中得到人生的教益,知识、品德的熏陶和人生的真谛。

当然,耳边也不乏否议,甚至有主张“禁”的。“老人家有自己亲人照顾,何必请外人?”“老男人和青春女子相伴外出,成何体统?会不会有卿卿我我?”“女子陪老,还不是为了赚钱?出卖青春,出卖感情做高级佣人……”有人则以避免家庭出现“裂痕”而疾呼“大可不必。”

我这看“大可不必”论者亦应“大可不必”,盖此论与常说“一男一女在那里决不会有什么好事”的阿Q先生的哲学差不多。正因为你们做子女做亲人的无暇“陪”,他老便出钱请人陪,有何不妥?连自己的老长辈的品格都信不过去,什么荒唐事不会“设计”?阿Q若活至于今,大概也不会说这个话。至于“赚钱”论,怕也失当,陪老既是一种劳动,报酬也就是应有之义。诚然,老人可能出现极少数乱伦的糊涂蛋乃至坏蛋,“陪老女”也可能出现极少数“出卖青春”的拜金狂什么的,但也不能以此而将“陪老”的事业“禁”之“废”之,就好像人群中有好人也有混蛋,但总不能说应将人类灭掉一样。

“陪老女”在咱们中国虽算是破土新苗,可人家“老外”早已时兴。今天的人口日趋老龄化的欧美诸国,一种新行业——“聊天业”(实为“陪老业”)正在风靡。“陪老”者多系年轻女性,(当然也不乏英俊男士)陪着感到孤寂困闷的老人聊天谈心逛街游公园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娱乐要求。这种职业之时兴,并未见得出有“群起而攻之”乃至“禁止”的。

老人,社会的瑰宝,人类的财富。老人需要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需要在晚年得到亲情、体贴、欢乐、幸福和温馨。愿全社会出现更多更多的情愫健康、青春美妙的“陪老女”(当然也可以是潇洒英俊、尊长敬老的男士)!

(1990.12)

“运气”漫说

在生活中有的人是很有“运气”的。早年同学李大头,生相丑陋,家徒四壁,兼之谈吐口吃,眼见得三十出头娶不上媳妇,偏偏是那晚上在臭水沟边救了位被流氓欺负的天仙般的少女,不久便与之实现了“天仙配”。女方家富有,大头他也就随之搬进城里高楼。第二年喜添娃娃,今年又不知托谁的福一举中了5万元头奖……

“运气”是注定的机会、机遇。世界上也许真的存在着“运气”,不然,“李大头现象”就不好解释。常言道“时来运到”,“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买一张彩票便中首奖,谁敢否认这不是“运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最初也是由于兔碰树死这样的“运气”引起的。溥仪生下来便可做皇帝,人们都说他“运气”好,是个“龙种”。最能证明有“运气”存在的还是明人凌漾初那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湖指破鼍龙壳》的小说。书中那个投靠商贾漂海冒险的破落户卢文实得了一两银子,买了100斤“洞庭红”(一种桔子)于船上充饥,谁知船至吉零国,船上开晒的红艳艳的“洞庭红”引起岸上客商奇异而纷纷抢购,使他发了一笔小财。后船漂至一荒岛,又得一床大乌龟壳,取之权当行李箱使用,谁知船至福建,这乌龟壳又为当地客商所青睐,这卢君又获得了数以万计的银两,一下子成为名闻遐迩的富翁。

“运气”之存在,于是人们便拼命地去“赶”去“碰”。譬如买彩票,不惜重金一叠叠地购进,企盼中个头奖成富翁;打麻将入赌场可为终生之事业,“运气”好时腰囊盈盈,“运气”差时倾家荡产。家乡的赌徒牛六,每每输个精光回来便打老婆卖家当,最后做“剪径大王”,终于锒铛入狱。相反,邻居牛七就不信“运气”,不买彩票不赌钱,老老实实专心致志当他的“砖瓦专业户”,不出五年,便成了乡里首富,彩电冰箱摩托车样样皆有,还娶上漂亮媳妇舒舒服服地住上了自己的小楼房。

人活着都盼有好日子过。然而过“好日子”靠什么?牛六们说:过好日子靠的是“运气”;可牛七们说:过好日子全凭自己奋斗!

我显然是个“牛七派”。世上有几个“李大头”?又有几个“中头奖”?“转运汉”式的“运气”也只不过是小说家笔下的“海外奇谈”罢了。过好日子,还得老老实实靠自己。躺着等待命运“赐福”的人往往与“运气”无缘,而靠自己奋斗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好运气”往往悄悄来临!这,才是人们应持有的“运气观”。

(1991.4)

人间多真情

有篇题为《电梯上》的小说,写的是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青年同乘电梯,忽然电停灯灭,电梯搁在半空中,女的尖叫,男的恼骂。黑暗中,女的缩于一隅背抵后壁,从挎包中掏出水果刀,如临大敌;男的则屏声敛气,双臂护住胸前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时供电恢复正常,明灯放亮,双方都发现各自处于“一级备战”状态,顿时陷入一片尴尬之中。原来都是好人!后来经过一番戏剧性的接触、对话和了解,这两位在电梯上曾经互为防范的“敌对分子”,居然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乃至花前月下起来……

看罢不禁失笑。人本来不那么坏,都是一股什么心理把人给看扁了。

“乘电梯”式的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逛街时被踩了一脚弄脏了皮鞋白丝袜,恼怒得真想“千刀万杀”的啐对方一顿。然而当人家深深地鞠你一躬并说了声“对不起,请原谅”时,那气早消了大半,倘若再攀上几句倒觉得人家还蛮有修养呢;又如拿东西给人家修理,为了省那两元钱争个面红耳赤,如要细心下来看人家如何操作并与之倾谈时,就会发现人家蛮艰苦的,挣一个钱过活也不容易哩。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感情的。“横江馆前津吏迎,问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因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唐代诗人李白这首《横江词》中描写的这么一幅亲切淳厚的美好的人情画,洋溢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常情”、“真情”。

人与人之间的情滥觞于心与心的理解与沟通。

那两位乘电梯的男女的经历足以为证。刚做上婆婆的往往对新来乍到的媳妇总要有一种戒备心理:“是好还是坏?”然时日一久,好的媳妇愈发显出其勤劳贤慧敬老爱幼的嘉行懿德,那亲如母女的婆媳情就产生了。“不打不相识”,“不打不相亲”这些民谚看来还是有点道理的。

清平盛世,人间还是好人多(当然坏人总还是有的)。不论你走到哪里,总会遇到那么一群好人,总会感受到那么光明、温暖和馨香的一份真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周围所有的陌生面孔都假设为“坏蛋”、“豺狼”呢?

(1991.10)

“选美”杂议

这一阵新事物真多。干部“下海”,农民坐奔驰,买飞机不说也罢,单是“选美”一事就像炒股票一样炒得热烘烘的。诸如“京华小姐”、“广东小姐”、“榕城小姐”、“南京小姐”、“春城小姐”、“椰城小姐”或什么什么“小姐”,逗得人眼花缭乱。

健康的“选美”自然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层次的精神文明活动。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外在内在和气质美,思维敏捷,知识广博,对人生有见地的妙龄小姐,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濡染、陶冶和教益。从这个角度来说,“选美”无疑是一种社会的历史进步。古来咱们的祖先“选美”,是专为帝王将相们挑选,他们的欣赏取悦于美人的脸蛋、胸脯、细腰和纤手,是一种宫廷文化或贵族文化,历来与人民大众绝缘。而在那“人斗人”的年代,谁个倘若穿得有点粉红翠绿,洒香水涂口红就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年代,哪个还敢口吐半个“美”字!现在可不同了,爱美的尽管去爱,将“××小姐”视为最崇拜者尽管去崇拜。

“选美”固然是好,但倘若兴师动众,层层发动,像闹什么重大节日那样的“选”法,多少要叫人蹙眉。有那么一些地区,层层设立了庞大的“选美”机构(是否有固定编制未可知),先是面向基层初选,再由电视台举办“准决赛”,然后在大型体育中心举行“总决赛”,可谓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不过如此这般的“选”法多少叫人忧心:该“劳”去多少“民”,“伤”去多少财?倘若各省市,各地区乐兴此事,或是来个全国性大“选美”决出“神州小姐”那可就了不得。

面对步步高的“选美热”,各界人士自然是见仁见智。有论者说爱美是人之常情,“选美”可美化生活,激励人们追求青春和美妙的生活。然而也有持异议的。某全国群众团体发表声明:坚决反对选美,盖因这是男尊女卑的又一种反映。人家外国有些地方已不兴“选美”了,印度某地有妇女为反对“选美”以自焚予以抗议。于是有洋学者提出要将之列入废除之列。咱们为什么偏要捡人家的敝屣?

我虽不敢苟同后一种论见,但始终认为这也是一种新观点,允许讨论,探讨。我认为对“选美”不应简单粗暴地把它一刀切地肯定或否定,应视其具体情况决定。健康的小范围的不劳民伤财的选美,自然有补于生活,有益于人类。但世上万事万物皆物极必反,好事走到了极端也会变坏事。“选美”亦然。大范围,大规模地像闹元宵节那样“选”,只能是劳民伤财,误国误民。就像玩鹤,适当玩一玩可以,而像春秋时卫国卫懿公那样玩得迷之醉之就会耽误了国政。要知道,咱们的国家还不富,不少地区还未脱贫,许多老百姓还未过上温饱日子呢。

因此我认为,“选”一“选”“美”,固是可以,但要有这么两条:一是要高雅健康,二是不能过热,劳民伤财。

(1993.8)

巴黎迷恋臀部及其他

法国巴黎这个素有西方“万国之都”之称的城市,据说是古里古怪的,城中众多的狗协会,俯拾即是的狗屎不说也罢,要说的是时不时要冒出的一些所谓时髦、新潮之事来。

最近读报,便看到一则趣闻,“巴黎:正在迷恋臀部”。说的是入春以来,巴黎突然对人的臀部迷恋起来。《法国社交》日报发表了一个整版有关臀部与时尚电影的调查报告;《解放》杂志的专栏作家ALina Reyes写了一首诗赞美道:“屁股面对月亮,度过漫漫长夜。”法国高级知识分子们在炫耀学识的电视节目“脱口秀”(TALK SHOw)中大侃起臀部现象的存在主义意识来。在巴黎的广告和杂志中,完全暴露或半遮掩的臀部正在蔓延开来。一份周报在封面上赫然打着标题“巴黎美好生活的163个场景”,画面是一个男孩正掀起一位女人的裙子。Jean Luc Henning写的那本《臀部简史》更是“巴黎纸贵”,抢购一空。

巴黎这种现象,令人惊讶也令人深思。我想,这臀部,在巴黎乃至整个法国,会不会变成像国旗、国徽、部落或民族图腾那样的神怪之物呢?

大概不会的。看来这不过是时尚。时尚的要义在于“时”,过了“时”便不会再“尚”。迷恋这迷恋那,大概是智商高得近乎无聊的人们的意识流使然吧,今天迷恋臀部,明天很可能迷恋大腿,后天也许迷恋头发迷恋肚脐什么的了。

干嘛这样迷恋臀部,巴黎的解释是:在一个贫乏(贫乏什么?没说——笔者注)的年代,我们推出臀部,因为它象征着富足;还使我们从激烈的竞争的世界上寻找一处世外桃源。想来也是。人们如今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精神道德贫乏,精神无所寄托,势必向往和寻找那么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去追寻安静的世外桃源。这不正是一种“黑色幽默文化”,或一种流行色的时尚文化么。

时尚既然是文化流行色,一切都在“流”和“行”之中,那就一切都别那么认真,他今天迷恋臀部,就让他迷恋吧,有其始必有其终,迷恋了一阵这个又总会接着迷恋别的什么的——这就是学者所说的“时尚原理”。

时尚原理大可适用于生活。譬如买衣服,别那么认真,面对各类款式,琳琅满目,随便买一样就行了,谁知明天又要流行什么。老是这不中意那不中意,挑来挑去,费神无补,这号人注定是要落伍于时代的。当年的牛仔裤、喇叭裤今天穿来,大概没有人为之感到新奇了吧。

(1995.7)

“待时”与“藏器”

中国人是很讲时运的。所谓“时来运转”,“时运来了山都挡不住”,“时势造英雄”……足可为证。确实,人之“走红”,人之发达,皆取决于适“时”。陈胜、吴广何以显名于千古?盖在他们处于一触即发,“揭竿而天下响应”的“乱世”。倘若他们系“文景之治”或“康乾盛世”之“子民”,他们可要“名”“没”于世了。《红楼梦》中贾府的二小姐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中英杰,面对贾府败家残局,想兴利除弊,做一番大事业,奈何“生于末世运偏消”,未逢造英雄的“时势”,当然也就做不成“英雄”了。

“静观待变”,沉着“待时”,是一个人实现远大抱负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不信,去翻翻姜子牙、诸葛亮、赵匡胤等人的发迹史。而伊尹的事迹则典型些。伊尹何许人也?商代成汤的国相便是。此公“少亦贱”,是个奴隶,然而此公襟怀远大,才华出众,素有兴商灭夏之大志,他很想见成汤,而苦于无机会。正好逢上主人女儿要嫁成汤,此公就主动作陪嫁之奴。刚到成汤处时,成汤并未了解此公之才,只让他做个厨夫。为让成汤发现自己,此公就精心于烹调。一次,此公做了一碗鸿鹄羹,用玉饰的鼎器盛着端给成汤品尝,成汤对此甚为满意,即找来交谈,从谈吐中发现此公于国于政甚有见地,必是有雄才大略之人,于是拜此公为右相。后此公辅佐成汤筹谋攻伐夏桀大计,一举灭夏,建立了商朝。与伊尹相似的是一位某歌剧团的女高音演员,此女士资历甚浅,默然无闻,从未领衔演唱过,平时只当助手和配角。不料有一回,领衔人因嗓门发哑登不了台,急得团长额头冒珍珠之际,她毛遂自荐,首次当领衔人。歌声悠悠穿云裂石,歌喉甜美喝彩声雷动,比那领衔人更有魅力更成功,于是乎声名大噪,进入“明星”行列……

“待时”使伊尹、“女高音”取得成功,并不等于任何人“待时”都能成功,阿斗、晋惠帝、阿Q们“待时”能干出什么成绩来呢?自己没有本事,没有“藏器”,再待一百年也白搭。伊尹、“女高音”们的“待时”,谁知经历了多少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待”,是一番刻苦的修行和磨炼而决不是闭目养神。倘若伊尹是个闭目养神式的庸人,即使为商汤端过一千次“鸿鹄羹”,怕也难封为相。倘若那“女高音”不是终年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她就是“待”得一百回登台独唱机会,也照样默然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