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27129100000034

第34章 做事有原则,不该做的事不做(3)

胡雪岩决定为母亲办寿。生日在三月初八,“浩治桃觞,恭请光临”的请帖,却在年前就发出去了。到得二月中旬,京中及各省送礼的专差,络绎来到杭州,胡府上派有专人接待;送的礼都是物轻意重,因为胡雪岩既有“财神”之号,送任何贵重之物,都等于“白搭”,惟有具官衔的联幛寿序,才是可使寿堂生色的。

寿堂共设七处,最主要的一处,不在元宝街,而是在灵隐的云林寺。铺设这处寿堂时,胡雪岩带着清客,亲自主持,正中上方高悬一方红地金书的匾额:“淑德彰间”,上铭一方御玺:“慈禧皇太后之宝”,款书:“赐正一品封典布政使衔东西候补道胡光墉之母朱氏”。匾额之下,应该挂谁送的联幛,却费斟酌了。

在这个地方,胡雪岩不该耍了聪明,他为了恭维自己的靠山左宗棠,力主在寿堂上设寿联时,压李鸿章一头,最终想出了一个主意:加上爵位。论爵位,左宗棠比李鸿章高,这样一来才算如了胡雪岩的意。

这一下便显示了胡雪岩政治上的幼稚。一来,左宗棠并不一定非要压李鸿章一头,这样显得他太没气度,而胡雪岩完全是曲意逢迎;二来他耍的这点小聪明,谁看不出来,办寿时人多嘴杂,李鸿章岂能不知?胡雪岩真正是一世聪明,惟此时糊涂。

胡雪岩既然摆明了架势要跟左宗棠,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儿,又何必做得那么出格,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官场上错综复杂,何况李鸿章又是大权在握,红得发紫,胡雪岩不知轻重,硬要去碰,那只能头破血流。

本来李鸿章就奉行“倒左先倒胡”的原则,胡雪岩的前途岌岌可危,如今,他又亲手把勒在脖子上的绳子紧了一环,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后来,李鸿章帮左宗棠在甘肃平定叛乱,原指望能分功,却没想到功劳全被左宗棠占了去,不仅如此,胡雪岩还帮左宗棠奚落李鸿章。

本来李鸿章就因为左宗棠生闷气,如今胡雪岩又耍了一手小聪明,不免使得李鸿章更加记恨胡雪岩,满心盘算寻个适当时机,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为胡雪岩的日后发展埋下了祸根。

可见,聪明人也会犯错误,耍点小聪明,到头来给自己制造麻烦。因此做事有原则,不要耍小聪明。

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照规矩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做事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底线。一个照规矩办事的人,凡事总能为他人着想。别人得利,自己也没有什么坏处,真是皆大欢喜。

胡雪岩做事特别强调“一定要照规矩来”,这也是其能红极一时的法宝!

比如绿营兵军官罗尚德上战场之前将自己的银子存入阜康钱庄,一方面他相信阜康的信用,另一方面他马上就要去打仗,生死未卜,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因此坚决不要存折,但胡雪岩一定要出具存折,即使这个存折是交给第三者阜康“档手”刘庆生保管,开具存折的手续也不能省略,因为客户存入款项钱庄必须开具存折,这是照规矩来。

再比如与古应春、尤五、郁四等人合作做蚕丝销“洋庄”赚了十八万多银子,但这赚头只不过是账面上的“虚好看”,生意过程之中的各项费用除开,加上必要的各处打点,与尤五、古应春等生意合伙人分过红利之后,这笔赚头不仅分文不剩,甚至还有一万多银子的“倒账”。虽然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朋友的古应春自己主动要求不要这份红利,但胡雪岩即使自己分文不剩也仍然该分的照样分,因为既是合作伙伴,红利就必须均沾,这也是照规矩来。

还有,胡雪岩的生意开始于太平天国起义由盛到衰的时期,但他决不和太平军做生意,这是他确定的一条决不逾越的大原则。太平军攻下杭州之后,也曾邀他回杭州帮助“善后”,他的生意根基在杭州,而且当时他的老母妻女也都陷在杭州,以一般生意人的眼光,既可照顾自己的生意,又可保护老母妻女,何乐不为?但胡雪岩仍然坚持不去。因为无论如何当时天下仍然是大清的天下,与太平军做生意违反朝廷王法。不违犯法条这在他来说,更是照规矩来。

不难发现,大凡“守矩”,无非都是出于某一种规则或律令。由于这种规则或律令的要求,我们才决定止步不前,或接受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然而,作为这些规则和律令来说,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外在的;一类则是内在的。前者是别人为自己订立的,后者是自己为自己订立的。古人们之所以要强调“守矩”多半是出于对外在规则和律令的服从和惧怕。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守矩”则不是那样,它是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之下的“克制自己”,是真正地由衷地出于一种自我本身的需要,它不像传统社会那样,“守矩”是一种自我牺牲,是殉道或是一种所谓的忠诚。现在的“守矩”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对自己有利的。

9.把双赢作为竞争策略

在博奕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零和游戏。所谓“零和游戏”,就是说游戏参与各方得失总和为零。零和游戏是博奕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思维的方式。

自古以来,人们便视赚钱为一个“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一种肮脏的生意。但在胡雪岩的眼中,他相信一个人可以不靠肮脏的手段而致富,你不用去抢别人的蛋糕来加大自己的蛋糕。他选择一种“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讲求彼此的和谐与互助合作。

事实上,胡雪岩生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得自同行同业的真心合作。胡雪岩的每行生意都有极好的合作伙伴,而几乎他的每一个合作伙伴,都对他有一个“懂门槛”、“够意思”的评价。归根结底,同行之间不仅要竞争,更多的是要合作,要克服“同行如敌”的狭隘眼光,把目光放长足,才是一个成大事者应该采取的态度。

在他发迹之后,他也时刻不忘记对同行、特别是对下层商人的提携。浙江慈溪人严信厚(1839~1907年)幼时在宁波恒兴钱肆当学徒,后来到上海宝成银楼任职,同治初年,就是在胡雪岩的推荐下,得以进入李鸿章幕,被发任李军镇压捻军的驻沪襄办饷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