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庆余堂药店的大厅里,非常显眼地挂有一块黄底绿字的牌匾。这块牌匾没有像普通药店大堂那样朝外悬挂,而是正对着药店坐堂经理的案桌,朝里悬挂。这块牌匾叫作“戒欺”匾,匾上的文字是胡雪岩亲自题写的:“凡是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巧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
这块别出心裁的匾额既明确了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又给顾客留下了诚实可信的深刻印象。事实证明,诚信可以赢得天下客。经过多年的发展,胡庆余堂“胡记”招牌成为与北京同仁堂并驾齐驱的“金字招牌”,誉满中华大地,深受广大顾客的信赖。时至今日,胡庆余堂的招牌仍高高地悬挂在杭州城。
不用说,这块“戒欺”匾虽然是给药店档手和伙计们看的,处处提醒员工要诚信为本,诚信经商,但实际也有让顾客放心的意味。那么“戒欺”该如何落到实处呢?首先,“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确保药品的质量。即方子一定要可靠,选料一定得实在,炮制一定要精细,卖出的药一定要有特别的功效。
不讲诚信的人卖药,尤其是卖成药,用料不实,分量不足,质量没有可靠的保证,病家用过,不仅不能治病,相反还会坏事。这个道理,胡雪岩自然是心知肚明。按照胡雪岩的说法:“‘说真方,卖假药’最要不得。”他要求自己的员工诚信经营,凡是胡庆余堂卖出去的药,一定向客户保证质量,必须是真方真料精心修合,确保药品的质量。
比如当归、黄芪、党参必须采自甘肃、陕西,麝香、贝母、川芎必须来自云南、贵州、四川,而虎骨、人参则必须到塞外去购买,即使陈皮、冰糖之类的不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材料,也决不含糊,必须得是分别来自广东、福建的,才允许入药。而且胡雪岩还要叫主顾看得清清楚楚,让他们相信,这家药店卖出的药的确货真价实,药品质量有保证。为此他甚至提议每次炮制一种特殊的成药之前,比如修合“十全大补丸”之类,可以贴出告示,让客商前来制药工厂参观。同时,为了让顾客知道本药店选料实在,决不瞒骗顾客,还在药店摆出原料的来源,比如卖鹿茸,胡雪岩就令手下在药店后院养上几头鹿。这样,顾客也就自然相信药店的药品质量有保证了。这样通过一系列诚信经营的措施,药店“金字招牌”自然也就做成了。
其次,员工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药店上至“阿大”(药店总管)、档手,下到采办、店员,除勤谨能干之外,更要诚实、心慈。只有心慈诚实的人,才能够时时为病人着想,视客户为上帝,视诚信为企业的生命,才能时时注意药店的品质。这样,药店才不会坏了名声,倒了招牌。药品货真价实,诚信经营,遵纪守法,自然不会发生大的麻烦,顾客盈门生意也就红火得不得了。
胡雪岩之所以把事业步步做大,其秘诀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靠诚实无欺、笃诚守信来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名气。一个有经营眼光的实业家他的事业取得成功,决不是靠坑蒙拐骗,而是靠诚实守信,靠信誉,靠切切实实满足客户的需要。“诚实招来天下客,无欺誉揽万人心”,可见只有笃诚守信才是一个使自己做成大事的“诀窍”。
5.来路不明的钱,再多也不挣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无论怎样理解,这个“道”总是包含着正道、正途的内涵,这是任何人都必须相信的。只要得之于正道,不违法犯纪、害人坑人,君子也不会以爱财为耻。
“做生意还是从正路上去走最好”,胡雪岩经常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样说。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本来所有事情一切进展顺利,不成想庞二在上海丝行的档手朱福年贪图个人利益为了自己“做小货”——暗地里拿着东家的钱自己做生意,赚钱归自己,蚀本归东家——中饱私囊,从中捣鬼,甚至对胡雪岩的生意从中作梗。
朱福年甚至私下对与胡雪岩做生意的洋人说:“你不必担心杀了价,胡雪岩不肯卖给你。你根本不清楚他的实力,我知道,他是空架子,资本都是千方百计地别处地方挪来的,本钱搁在那里,还要吃拆息,这把算盘怎么打得通?不要说杀了价,他还有钱可赚,就是没钱可赚,只要能保本,他已经求之不得。再说,新丝一上市,陈丝必然会跌价,更卖不掉。”
为了拆穿朱福年做小货,收服朱福年,胡雪岩用了一计,他让古应春暗中先给朱福年的户头中存入五千银子并让收款钱庄打了一个收条,然后让古应春找到朱福年,谎称由于手头紧张,手中囤积的丝急于脱手兑现,愿意以洋商开价的九五折卖给庞二,也就是说从中给朱福年五分的好处,约合一万六千两银子,这五千两银子是头付。这算是胡雪岩与朱福年之间暗中进行的一桩“秘密交易”。不过,这笔“秘密交易”古应春在适当的时候一定要透露给庞二。
朱福年如果收下这五千两银子,也就进入了胡雪岩布设的陷阱。他如果敢于私吞这笔银子,背着庞二暗中“做小货”,赚钱归自己,蚀本归东家,就犯了商业中当伙计的大忌。胡雪岩就可以托人将此事透露给庞二,朱福年必会丢掉丝行档手的差事。如果他老老实实将这笔钱归入丝行的账上,跟庞二说是帮胡雪岩生意上的忙,十足垫付,背着庞二暗地里收个九五回扣,这也是开花账,对不起东家。或者他老老实实,替庞二打九五折收胡雪岩的蚕丝,赚进一万六千两银子归入公账,那么,胡雪岩有这张五千两银子的收据在手,也可以说他借东家的势力敲竹杠,吃里扒外,如果不是胡雪岩送了这五千两银子,胡雪岩的生丝卖不到这个价钱。也就是说,本来洋人只出八五折,只是因为姓朱的收了五千两银子的贿赂,才联手提到九五折。这样朱福年也要失去庞二的信任,总之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胡雪岩的计策果然生效,朱福年不仅被胡雪岩收拾得服服帖帖,并且退还了那五千两银子,而此时古应春也暗中留了一手,另外给了一张收条给他,留下了原来存银时钱庄开出的笔据原件,作为以后可以利用对付朱福年的把柄。当古应春将此事告知胡雪岩时,胡雪岩说:“不必这样了。一则庞二很讲交情,必定有句话给我;二则朱福年也知道厉害了,何必一定要让他丢了丝行的差事。我们还是从正路上去走最好。”
胡雪岩所说的正路,也就是能按正常的方式、正当的渠道办的事情就不要用“歪”招、“怪”招去做。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雪岩制服朱福年的办法,就是一种诱人落井、推人跳崖的阴狠招术,确实有一种歪门邪道的意味。但胡雪岩认为,这种歪门招术,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能偶而为之,一旦能够用正常的方法去做事,也就不必如此了。言谈之中可以看出,胡雪岩对于自己迫不得已而施出的制服朱福年的“歪招”从内心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另外,胡雪岩所指的做生意要从正路上走最好,还有另一种涵义,就是指做生意要时刻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要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一心只想赚钱而不顾道义,来路不正的钱决不拿。
生意场上,经商就是为了赚钱,目的就是要把别人口袋里的银子“掏”到自己的腰包里来。商人图利,不过,赚钱要走正道,要光明正大地从别人口袋里“掏”来银子,并且要做到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让你来“掏”。这当然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里面也肯定需要许多必需的技巧和诀窍,这也就是所谓的“生财之道”。不懂得生财之道,“君子爱财”终归只能是爱爱而已,绝对是取之不来的。
胡雪岩驰骋商场一生,精于生财之道,他注重“做”招牌、“做”面子、“做”场面、“做”信用;而且善于广罗人才,经营在官场、江湖中的靠山;乐于施财扬名,广结人缘……这些措施,就是胡雪岩的生财之道,而且也确实行之有效,为他挣得了许多银子。
这里的“道”,还应该是指取财而不违背良心,不损害道义的正道。经商之道,首先是做人为人之道。一个跟头跌进钱眼里,心中只有钱而没有做人的基本原则,为了钱不惜坑蒙拐骗,伤天害理,便是奸商,这种人即使拥有的财富再多,也为人们所不齿。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具体说来,也就是要完全依靠个人的胆识、能力和智慧,依靠自己勤勉而诚实的劳动去心安理得地“挣”取,而不是怀着发横财的心思靠歪门邪道、坑蒙拐骗去“诈”取。真正做出大成就的成功商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商业运作是最需要讲信义、信誉和信用,最应该讲诚实、敬业和勤勉。也就是说要于正途上“勤勤恳恳去努力”,生意才会长久,所得才是应该。所谓飞来的横财不是财,带来的横祸恰是祸,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6.不轻许承诺,
许了就要一诺千金胡雪岩深知许诺对于别人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于别人对他产生的期望。如果承诺不能兑现,他人就会对自己失望,自己也就自然失去了影响力。最为痛楚的是,下次你说的话、做的事,即便是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做下来的,别人也会在心里给你打个折扣,发个疑问!这种不被人相信的痛苦确实难以忍受。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个承诺二十多年后才兑现的事情。
那时胡雪岩用信和钱庄的外债,收回后资助王有龄去京中捐官。这等于是断了自己在杭州的生路,于是,他去投靠上海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试图在上海谋条路子,同时也兼学生意。
胡雪岩刚到上海,却发现这位朋友已经由于家乡有紧急事情,回到浙江绍兴去了,别人告诉他不会等很久,这位朋友就会回来的。于是胡雪岩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了下来,这家小客栈就是“老同和”,谁知这一等就等了十天,人没等到,盘缠用光了,只好在小客栈里苦熬日子,囊中无钱,一筹莫展,只好闭门不出。
但客栈钱好欠,饭却不能不吃。他每天都在“老同和”吃饭,先是一盘白肉,一碗大血汤,再要一样素菜。后来减掉白肉,一汤一素菜,再后来大血汤变成黄豆汤,最后连个黄豆汤也吃不起了,买两个饼,弄碗白开水就算一顿,这种日子过个有七八天,实在过不下去了,头昏眼花,倒还在其次,心中慌得很,那种滋味真不是人受的,好像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于是这天发个狠,拿一件夹线长袍子当掉后,头一件事就是到“老同和”去“杀馋虫”,但仍旧是白肉、大血汤和一样素菜。
吃饱后付账,回到客栈,忽然发现当票弄丢了,这样以后即使有钱也赎不回来了。胡雪岩当时倒并未如何在意,丢了就丢了,到以后有钱做件新的也一样,但第二天,却有人将当掉的那件长袍子送到了胡雪岩的住处。一打听,胡雪岩非常感动。
原来当时老板的女儿阿彩,由于在前堂招待客人,天天见胡雪岩来吃饭,是大血汤和白肉,后来只有大血汤,再后来变成黄豆汤,这天忽然发现和原来一样,但身上却变成了“短打”。后来胡雪岩付账时,将长袍当票掉在地上,晚上打烊时被店里伙计阿利发现,送交账台阿彩。阿彩于是悄悄将长袍赎了出来,关照阿利送回。
胡雪岩了解到事情经过,便托阿利给阿彩带了句话:代我谢谢你们阿彩,她替我垫的钱,以后会加利奉还。从此也就没有再见阿彩的面。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胡雪岩也曾想起要还款,但不便对人说明缘故,办得不遂。此后想起来,不是时间不对就是辰光不对,这件事情就这样搁下了,直到胡雪岩的生意濒临危险,胡雪岩到上海与古应春商量办法,正事谈完到夜市闲逛,偶然中的偶然,胡雪岩踏进了“老同和”的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景真是物换星移转头空,阿彩,这位当初站账台招待客人的姑娘家,如今已成老同和的老板娘,平时再也不会出来侍奉客人了。
当年的伙计阿利是现在老同和的老板,他入赘,成了阿彩的丈夫,膝下一子一女,当时阿利阿彩正准备将“老同和”翻造,因为要修马路,老同和房子前面要削掉一半,平房改建成楼房。若要造得好一点,将老同和后面的一块地皮买下来,方方正正成格局,要用到一千五百两银子。盖成之后,老店新开,重起炉灶这笔本钱也要一千五百两银子。
夫妻俩正为此发愁,胡雪岩问明了情况,决定一定要好好为这事上帮一把。按着他的性格,原想帮阿利“老店新开”,弄得轰动一下,但想一下当时自己的处境,自嘲地摇一摇头,最后叫古应春带三千两银子的汇票给阿利,再叫古应春去跟阿彩谈一番,告诉她事情前因后果。一路做下来,胡雪岩和古应春二人都觉舒畅,胸怀不禁为之一宽。
正因为有当时的许诺,胡雪岩始终未敢忘记这件事,终于碰上一次实现许诺的机会,胡雪岩大报特报,将一桩陈年小事引起的承诺兑现得漂漂亮亮。要么就不做承诺,承诺一旦作出,必须实行和兑现。
胡雪岩的做法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能反悔。假如你已经作出了某个承诺,而你却言而无信,最终将导致糟糕的局面。
7.小聪明难以立足
聪明做人,再好不过,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的能耐,这不仅是处世的方法,也是做事的原则。如果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到头来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胡雪岩就在这上面栽了个大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