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宜忌全书
27118700000052

第52章 儿童生活宜忌(9)

猫和狗都是家庭饲养的宠物,不少孩子,对猫狗过分亲昵和宠爱,把猫抱在怀里玩弄、戏耍,更有甚者,竟把猫狗抱进被窝,与人同睡一床。殊不知,这样做极可能使人染上疾病,带来不少麻烦。

猫和狗的脚上和皮毛上都携带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当抱这些宠物时,病菌就可直接接触孩子的身体而传染疾病。有一种叫弓型属原虫,儿童感染了这种虫,将会出现发热、无力、肌肉疼痛、出现斑丘疹、淋巴结增大,严重者会发生肝脾肿大、脑膜炎等疾病。

猫狗的唾液有致病源,一旦孩子被猫狗咬伤、抓伤,衣原体可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引起局部感染和败血症。狗携带有狂犬病毒,若被咬伤或抓伤,容易引起感染,后果很危险。

由于小猫、小狗活泼可爱。平时也很温顺,因而受到孩子的喜欢。但这些宠物一旦发火或有别的原因也会攻击伤人。所以,小孩子不宜与猫狗玩耍。

对尿床儿童不宜责骂

有些家长把孩子尿床看做一种懒惰的表现,往往在孩子尿床后粗暴地打骂孩子,时间长了,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造成膀胱一有尿便想排尿,每次又排不了多少,稍不注意就会尿到裤裆里,造成神经性尿频。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不宜责骂尿床儿童。

儿童不宜服六神丸

六神丸性味寒凉,是一种克伐之品。其中,丸中的蟾酥是蟾蜍耳后腺和皮肤腺的浆汁样分泌物,属剧毒品,此药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悸、胸闷、四肢麻木等。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一旦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着极强的毒性,过多服用可严重损伤肝肾功能,持续服用可产生积蓄中毒,以致出现死亡。

因此,小儿在服用含蟾酥成分的六神丸时,切勿滥用。

儿童不宜听立体声

一个儿童如果长期处于立体声的包围之中,其耳朵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害。因为这些声音使儿童的耳朵长时间处于振动状态中,造成供给听觉器官的养料不足,小血管收缩,这就使儿童的听觉器官发生变性和破坏。

儿童不宜使用耳机

儿童的听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儿童的鼓膜、内耳及听觉细胞都极为娇嫩,耳机直接封闭了外耳道日,声音没有缓冲回旋的余地,使声压直接作用于鼓膜,因此会影响儿童鼓膜的发育,以致损害听力。

儿童不宜经常在大街上逗留

城市马路上不仅有噪音,而且空气非常不好。

机动车辆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种气体悬浮在空气中,随风飘动。人体吸收这些有害气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毒害作用。经常逗留在街道上玩耍的儿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害气体的侵袭,由于其机体解毒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因此会常常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四肢无力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现象。因此,儿童不宜经常逗留在大街上。

儿童不应口含着棍棒玩耍

儿童嘴里含着棍棒玩耍,稍不注意而跌倒就容易扎伤口腔,严重者棍棒可刺破气管、颈部,造成食管气管瘘、食道颈部瘘等,更有甚者,可刺入颈脑干,导致生命危险。另外,也不要让孩子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或蹦蹦跳跳玩耍的过程中吃水果、糖葫芦、棒棒糖或含竹筷玩。

儿童不该用嘴呼吸

正常情况下,要用鼻子呼吸,这是因为鼻腔开口处有许多鼻毛,鼻腔内分泌有大量的黏液,每当空气从鼻子进入时,细菌和灰尘基本上都会被鼻毛和黏液所阻挡,在鼻腔后部一般很难发现有细菌存在。也就是说,经鼻腔吸入气管和肺脏的空气基本上是洁净的。

有些儿童不会用鼻子呼吸,却习惯用嘴呼吸,这是极为有害的。从口腔到呼吸道没有任何阻挡物,空气中的细菌和灰尘随着呼吸进入气管和肺脏,很容易患气管炎和肺炎。另外,用嘴呼吸还影响儿童的面部发育,具体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颌骨突出、嘴唇变厚、上下牙不能对合、面部下窄上宽、容貌显得痴呆等。因此,儿童忌用嘴呼吸。

儿童不宜玩倒立

凡是倒立的一类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都是很危险的,如果经常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伤眼睛对眼压的调节。如果倒立时失去平衡,还可能会引起颈部扭伤或颈椎半脱臼。所以,儿童不宜玩倒立。

儿童不宜直腰端坐

长期以来,学生直腰端坐被公认为是“良好坐姿”。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以这样的坐姿听课,直腰挺胸,双手背后,背不靠椅背地端坐一堂课,认为这样能防止驼背和脊柱弯曲,而事实上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人们发现直腰坐姿不利于腰椎间营养代谢,增加了椎间关节和椎间盘后半纤维的压力,而这些恰恰是腰椎结构损伤和退行性病变的原因,进而导致腰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等,屈腰坐姿则恰好相反,有利于减轻上述因素,对人体腰椎起保护作用。

儿童不宜边吃边玩

边玩边吃对儿童身体危害较大。人在吃饭时,大脑中分管饮食的“食物神经中枢”便会兴奋起来,它随时命令口腔、胃肠、胰腺等器官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在吃饭时玩耍,食物神经中枢就会受到抑制,影响各消化液的分泌和对食物吸收,容易导致食欲不振和各种胃肠病等。

不宜常带孩子看电影

据测定,在一个能容纳一千人的没有通风设备的电影院中,在近2小时内,由于人们的新陈代谢,会产生14万千卡的热量,一般可使气温升高5~8摄氏度。同时,还会产生超过标准4倍到5倍的二氧化碳。

另外,影院内的空气污浊,再加之供氧不足,极易使人感到闷热、心悸、头晕;即使那些安装有通风设备的电影院,也只是减轻了这些危害,而不能彻底消除。人在这种环境中待上近两个小时,身心都受到损害,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受害更大。因此,大人看电影时,应尽量少带或不带孩子去。

儿童不宜腹背受凉

家长要严格注意,千万不要让儿童的腹背受凉。肚腹为脾胃要地,受凉则直接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发生肠鸣、腹痛、泄泻、呕吐等疾病。背部受凉则容易患感冒、伤风、呕吐、咳喘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儿童不宜咬笔杆

铅笔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品,有的儿童有咬铅笔头的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

因为小孩喜欢表皮是五颜六色带有各种图案的铅笔,而铅笔外面的彩色塑料大部分都含有铅、镉、铬3种有害物质,特别是无机黄色颜料中铬和铅含量较高。

由于儿童对铅、镉、铬毒特别敏感,有咬笔杆习惯的孩子,在使用涂有铅、镉、铬的铅笔时,有可能吃进这些毒物,并经消化道吸收,造成健康危害。

因此,儿童不宜咬笔杆,同时要妥善处理铅笔屑,削完铅笔后把笔屑集中起来,用纸包好扔进垃圾筒里。

儿童不宜玩“猴皮筋”

儿童玩“猴皮筋”时,特别喜欢把“猴皮筋”套在手和手指上,但过后却往往忘记摘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时间长了就会使套“猴皮筋”的手指末端指节慢性缺血,造成发黑坏死。因此,儿童不宜玩“猴皮筋”。

儿童不宜用含氟牙膏

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对发育和健康有不良影响。含氟牙膏含氟化物1000ppm,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氟的总摄入量远远超过儿童的正常需要量。儿童如果体内含氟量增加,发生骨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发生骨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研究证实,局部应用氟化物及摄入氟化物,对儿童发育和健康均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儿童不宜使用含氟的牙膏。

儿童不宜长期使用药物牙膏

现在有好多儿童患有牙科疾患,父母受媒体广告宣传影响,长期给孩子使用药物牙膏,然而,用药物牙膏时间长了,反而会影响儿童口腔卫生。

药物牙膏对口腔疾病虽有一定的作用,但若长期滥用,其害不浅。如长期使用消炎护齿类牙膏,不仅使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在杀灭一些病菌的同时,还会杀灭口腔中的正常细菌,不仅会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还会出现新的感染。

儿童不宜使用多泡沫牙膏

牙膏分多泡、中泡、少泡三种类型,泡沫的多少取决于其含皂量的多少。多泡牙膏含皂量在18%以上,皂质在口腔唾液中容易分解成苛性碱或酯酸,不但刺激口腔黏膜,而且破坏唾液中的酵酶。另外,牙膏含皂量大,摩擦力便相应降低,从而影响洁齿效果。因此,家长不宜给儿童选择多泡沫牙膏。

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宜过少

如果学龄儿童睡眠时间过少,不但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妨碍智力发育。调查表明,7至8岁的学生,每天晚上睡眠不足8小时者,有61%的人跟不上功课,39%的人勉强达平均分数线,长期睡眠少的儿童常伴有语言障碍,如口吃、嘴笨等。因此,学龄儿童不宜睡眠时间太少。

看书光线不宜太差

孩子看书写作业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造成近视。

光线太弱时,为了能看清楚书上的字,孩子只好将书拿近,这样也就加强了眼睛的调节,时间久了,眼睛疲劳,视力逐渐减退,就会形成近视眼。光线太强时,它会刺激眼睛,使瞳孔缩小,眼睛调节紧张,感到眼睛酸胀、疲劳。

人的视力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光线太强,超过了视力调节能力时,也会对视力有害。对人眼睛最合适的是自然光,但自然光也只有在散射光线下阅读才感到舒适,眼睛不易疲劳,如果是直射光线,例如在阳光下看书,就会感到太耀眼。孩子看书写作业采用25~40瓦灯泡的台灯为宜,光线应从左前方射入,以免暗影遮挡视线。

不宜吓唬孩子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常用一些恐吓的话来束缚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奏效,但时间长了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因为,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健全,心理活动幼稚,受到恐吓,会养成胆小怕事、懦弱内向的性格。甚至会出现夜惊症、夜游症等病症。所以,不宜吓唬孩子。

不宜打孩子耳光

有些家长在孩子淘气时,生气后往往顺手一个“耳光”,打得孩子眼冒金星,严重时甚至导致耳聋,使家长遗恨终生。

因为,打耳光时大人的巴掌很容易打在孩子的耳朵上,强大的气流会向孩子的耳内迅速地压去,这会把鼓膜冲破,导致听力减弱或消失。

不宜让儿童玩废注射器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医院为了防止疾病交叉感染,已经在使用一次性处理的注射器。有些孩子到处捡丢弃的注射器,互相喷水、打闹为乐,这种行为极不卫生。因为用过的注射器沾有各种病菌,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

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的平均携带率为8.83%,因而丢弃注射器中带有表面抗原的机会很多。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玩这些废旧的注射器。

不宜给孩子买低档电子琴

有经验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认为,一般儿童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描绘什么,就留下什么痕迹。低档电子琴由于材质、键盘和各种元器件等方面的原因,音准很差,奏出来的不是音乐而是噪音。用这些电子琴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实际上是对儿童音乐细胞的摧残和毁坏。

儿童玩具不宜过多

现代科学认为,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是整个儿童时期的特点。这时,大脑中的触觉、听觉及肌肉运动等区域最先成熟。但是,由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健全,如受外界刺激过多,各种兴奋灶就会互相影响,互相抑制,从而出现兴奋灶弱化,这样反而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给孩子买玩具数量不宜太多。

不宜过分溺爱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与寄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反而会害了孩子。

孩子到了自理的年龄,就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鼓励和指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习惯就不容易纠正了。

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原因予以拒绝,这样就可避免孩子养成任性、不讲道理的毛病。

约束孩子时不宜唠叨

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要力戒平素对孩子喋喋不休。这种无休止的唠叨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同一内容重复多次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最终使孩子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或者尽量避开和家长相处。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应抓住主要方面,选择时机,讲明道理,对孩子具体帮助和监督,使孩子改掉缺点与错误。

不宜用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孩子

每个人都有缺点,为人父母者,有的脾气不好,有的悲伤忧郁,有的固执骄傲,有的过度谦让,有的吝啬好财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儿女。要知道,有问题的儿童往往来自于有问题的父母。为人父母者应要求自己力争做现代化的父母,本身应保持心理健康,不要用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孩子。

不宜在吃饭时训斥孩子

有不少父母,往往在吃饭时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对孩子是有害的。

首先,孩子边哭边吃,饭粒、碎屑和汤水很容易在抽泣时跑到气管里,给孩子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其次,在孩子受到训斥前,本来有着旺盛的食欲,但突然受到大人的责备,由于强烈的外界刺激,使食欲可能消失,唾液分泌骤减,甚至停止。

这时孩子吃的饭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食团不润滑,尤其是吃坚硬粗糙的食物时,很容易划破食管,破坏胃肠壁黏膜层,引起严重炎症。

此外,如果孩子受到大人的训斥、打骂,则吃进胃里的食物也不会充分消化。这不仅降低其吸收率,而且未被消化的食物,还会增加肠道食物的腐败,产生毒性物质,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可导致疾病。

教育孩子时不宜讽刺挖苦

一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语含讥讽挖苦之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成才、上进。其实这样会使孩子上进心、自尊心受到伤害,感情逐渐变得冷漠,甚至变得不再相信父母,对家庭充满了厌恶与反感。因此,教育孩子时不宜对其进行讽刺挖苦。

不宜将儿童锁在屋内

有的双职工家庭,父母要上班,就将二三岁的小孩一人锁在家里,这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