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宜忌全书
27118700000047

第47章 儿童生活宜忌(4)

在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时,不宜喝牛奶。牛奶含有较多的磷,会影响铁的吸收。如果在治疗贫血的同时,又喝大量的牛奶,不但不能治愈贫血,反而会使病情恶化,而应该适量吃猪肝、水果和新鲜蔬菜等食物。

婴幼儿不宜常喝酸奶

近年来,酸奶是市场上比较流行的饮料,因为果酸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利用于消化,不少父母经常买给孩子喝。实际上,对于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幼儿来说,常喝酸奶是不科学的。

酸奶是以新鲜全脂全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但含脂肪及钙极少,仅适宜于对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儿临时饮用,而对发育正常且需要脂肪及大量钙元素的儿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酸奶富含乳酸菌,乳酸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生成抗生素,这种抗生素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菌,但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菌群的生长条件,使之不能为机体合成一些有益的维生素。同时,常喝酸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周岁内婴儿不宜喂蜂蜜

蜂蜜既是甜美的食品,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K、B2、B6,以及多种有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

很多年轻的父母,喜欢在喂小儿的牛奶中加入蜂蜜,以加强小儿营养。其实1周岁以下的婴儿,是不宜食用蜂蜜及花粉类制品的。

因为在百花盛开之时,尤其是夏季,蜜蜂不可避免会采集一些有毒植物的蜜腺和花粉,如果正好是用有致病作用的花粉酿制成的蜂蜜,就会使人得荨麻型风疹,而食用含雷公藤、山海棠花的蜂蜜,则会使人中毒。

科学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土壤和灰尘中,都有一种被称之为“肉毒杆菌”的细菌,而蜜蜂常常把带菌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极微量的肉毒杆菌毒素就会使婴儿中毒,其症状与破伤风相似。

因此,科学家们建议,为防患于未然,使婴幼儿健康成长,对1周岁以内的婴儿,以不喂食蜂蜜为宜。

半岁内婴儿不宜多喝果汁

果汁具有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口感好等特点,因此宝宝喜欢喝,但最大的缺点是,它缺乏蛋白质和脂肪。

如果宝宝喝果汁过量,果汁会占满胃的空间,使正餐摄入量减少,而正餐(如母乳或牛奶)才有宝宝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长期如此会破坏宝宝体内的营养平衡,导致发育迟缓的恶果。宝宝年龄越小,这种恶果越易发生。

不宜让婴儿喝成人饮料

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都比较嫩弱,承受酸、咸、兴奋等各种刺激的能力较低。因此,忌让婴儿喝成人饮料。

这些饮料有如下一些:

◎兴奋剂饮料。

如咖啡、可乐等饮料含有咖啡碱,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婴儿饮用会影响脑的发育。

◎茶。

茶水含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对人体有益,但还含有茶碱,可使小儿兴奋、心跳加快、多尿、睡眠不安等。茶叶所含鞣质可与食物中蛋白质结合,影响婴儿消化及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婴儿贫血。

◎汽水。

汽水含有小苏打,能中和胃酸,不利于婴儿的消化,易使婴儿患胃肠道感染。汽水还含有磷酸盐,影响婴儿对铁的吸收,也是造成婴儿贫血的原因之一。

◎酒精饮料。

酒精饮料可刺激婴儿胃黏膜,损害婴儿肝细胞,给婴儿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婴儿不宜食完全低脂饮食

一些家长认为,多吃脂肪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会得肥胖症,将来长大后还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因此,他们控制给孩子吃含脂肪的食物,于是孩子越长体质越差,不但体重不增,而且可能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因此,婴幼儿期采取低脂肪饮食是不科学的。

脂肪是供给体内热能的重要来源,并且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体表脂肪能防止体热散失,内脏周围的脂肪能保护脏器不受损伤。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须由食物提供,机体无法自己合成。

因此,必须为婴幼儿供应适量的脂肪,但也不能供给太多,不然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日久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

婴儿不宜早食固体食物

乳汁、豆浆、果汁、鸡汤等称为流质,稀粥、米糊、乳儿糕等称为半固体食物,软饭、面条、肉、蔬菜等称固体食物。

1~4个月大的婴儿,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未发育完善,不能过早地添加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过早添加这些食物有以下危害。

◎婴儿消化道不能适应添加的食物,往往引起消化不良。

◎添加的食物易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婴儿肠道抵抗力又差,很容易导致感染性腹泻。

◎婴儿喂了半固体和固体食物后,会减少对母亲乳房的吸吮次数,减弱母亲体内的泌乳反射,使乳汁分泌量减少。

婴幼儿不宜多吃动物油

婴幼儿长期食用过量的动物脂肪,会影响钙的吸收,并可造成成年后血脂与血中胆固醇不正常,导致心血管疾病。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它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脂肪所含的脂肪酸,多数是饱和脂肪酸,而植物性脂肪酸是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

营养专家认为,植物性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婴幼儿神经发育、髓鞘形成所必需的物质。所以,在喂哺婴幼儿时,忌多吃动物油,应以增加植物性脂肪为主。

不宜常吃洋快餐

洋快餐的口味及就餐环境吸引了许多孩子,家长也觉得那里卫生比较有保证,宝宝不但吃了饭,还可以开心地玩一阵。但是,常吃洋快餐确实对健康不利。

营养学家认为,洋快餐都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品”,是“垃圾食品”。专家发现,汉堡包含有氧化胆固醇,会损伤冠状动脉,加速其硬化,诱发心脏病。美国农业部已向全国中小学生建议,少吃汉堡包,少进这些快餐店。

婴儿断奶不宜过迟

断奶时间可在婴儿长到10个月时进行,最晚1周岁左右就应断奶。否则,由于婴儿月龄较大,其所需的营养物质会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母乳就不能满足要求,势必妨碍婴儿的生长发育。

断奶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的季节,避免在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时断奶,可以稍稍推迟一两个月,以春秋季节断奶为宜。因为夏季断奶,婴儿易得肠胃病,严冬断奶,婴儿易着凉。另外,在宝宝生病期间不能断奶,因为断母乳,改吃牛奶和辅食后,宝宝的消化功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时宝宝的抵抗力有可能略有下降。

给婴儿断奶应该逐步进行,可以一天或数天之内减少一次母乳喂养用奶瓶、奶杯或小勺代替乳头,逐渐增加副食,逐渐减少哺乳量,慢慢地过渡到新的喂饮方式。不可采取强硬的方法,以免造成婴儿心理上的痛苦和恐惧。若突然改变婴儿的饮食习惯,肠胃不能适应,对婴儿健康有害。

不宜把男孩扮成女孩

在目前的幼儿园中,把男孩打扮成女孩的占很大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家长认为:把男孩子打扮成女孩,显得俊俏、好玩;而有的则是因为有些夫妻喜欢女孩,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聊以自慰。

殊不知,长期如此下去,可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性别自认”,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性别认识和客观情况是不一致的。如果把男孩子总打扮成小姑娘,他就可能从同性那里感受到吸引力,成为一个“同性恋”者。

由于幼儿的大脑正处于迅速的发育时期,许多事情都会给大脑皮质留下深刻的烙印,所以上述心理甚至令孩子终身难以消除,那么孩子一生就会处在痛苦之中。

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这些科学道理,不要将孩子男扮女装。

婴儿洗澡的不宜

◎婴儿洗澡不宜过频。

婴儿皮肤角质层既软且薄,血管丰富,吸收能力非常强,如果频繁给婴儿洗澡,会因皮肤表面油脂去除而降低皮肤防御功能。因此,婴儿洗澡不宜过多。

◎给婴儿洗澡不宜用药皂。

因为药皂中的硼酸类物质,容易被婴儿柔嫩的皮肤吸收,有可能引起中毒现象,如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或过敏性皮炎、呕吐、腹泻,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其他疾病。另外,也可使婴儿皮肤干燥,进而失去光泽或痛痒不适。

◎洗澡水不宜过热或过凉。

由于婴儿幼小,抵抗能力低,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而婴儿洗澡时,不但洗澡水温度要适宜,不可过热或过凉,而且洗澡时的室内温度也应适当,以防洗完澡后伤风感冒。

婴儿睡觉不宜俯卧

在婴幼儿时期,有的孩子喜欢趴着睡,这种睡姿非常不好。调查表明:婴儿在这一阶段俯卧睡眠死亡的可能性约为仰卧睡眠时的4倍。

因为婴幼儿的骨质比较软,很容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而且趴着睡觉易使胸部受压,从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实验证明:多数俯卧婴儿每晚要抬头3~6次进行呼吸,但仍有5%的婴儿意识不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因此,发现孩子有俯卧睡觉的习惯时,应及时纠正。千万不可大意。

不宜阻止婴儿学爬

婴儿6个月以后就开始学爬,但有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让婴儿学爬。这可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爬,是婴儿运动发育的一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婴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因为,爬需要腕、臂、颈、腿及腹部的力量,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同时还需要身体各部位的相互配合,从而是对大脑支配能力的一种训练,进而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

一般来讲,会爬的孩子运动协调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均比不会爬的同龄孩子好得多。

因此,应提倡让孩子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学习爬行,不可因为怕脏、怕摔而让孩子失去爬的机会。

不宜高抛婴儿

有些家长喜欢把婴儿高高的抛起来逗乐,其实,这种错误是非常错误的。

婴儿头部在受到外界强烈晃动的情况下,婴儿易患小儿惊厥,这种病多发生于1岁内的婴儿,因为此时期的婴儿神经脆弱,对外界刺激缺乏调节能力。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头部比较重,颈部肌肉又比较脆弱,如果强烈晃动或高高抛起,就容易使幼儿头部受到震动,轻则发生惊厥,重则引起脑震荡。

不宜多抱婴儿

有的父母看到小宝宝就爱不释手,经常抱着,甚至婴儿睡着了也不肯放下。这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很大危害。婴儿的骨骼发育非常快,可塑性很强,多抱会使婴儿的肢体活动量减少,血液流通受阻,影响各种物质的输送,严重妨碍骨骼,肌肉的正常生长发育。

此外,由于婴儿消化功能较弱,多抱时喂奶次数就会增加,胃肠受压,久而久之,会引起婴儿的消化不良。多抱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使其不能熟睡。因此,不宜多抱婴儿。

摇晃婴儿动作不宜过大

据科学家研究,轻轻地摇晃婴儿,可以使他们的内耳前庭受到刺激,产生平衡感觉,有利于动作发育,有益于健康,但是常常看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当婴儿哭闹或饥饿的时候,使劲地摇晃摇篮;这种剧烈地摇晃或震荡是有害的。

人的头颅并不是一个球状的实体,脑髓和颅骨也并不是紧贴在一起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脑髓组织像豆腐一样脆弱,它的各部分之间是靠一些非常纤弱的神经束和血管联系起来的,当剧烈震荡时,脑髓掸击颅骨内壁,很容易引起脑组织损伤。

婴幼儿头部相对地较大较重,而颈部肌肉非常脆弱,难以支撑幅度较大的摇动和沉重的头部重量。孩子年龄愈小,愈易受到震荡的损害。很多小儿会因此而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医生称之为“震荡婴儿综合症”。

不宜用母乳涂抹婴儿面部

有的年轻母亲喜欢把自己的乳汁涂在婴儿的脸上,认为这样可以使宝宝面部皮肤白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营养丰富的母乳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新生儿面部皮肤娇嫩,血管丰富,如果将乳汁涂在面部,繁殖的细菌进入毛孔后皮肤会产生红晕,不久会变成小疱而化脓。若不及时治疗,很快会溃破,日后形成疤痕,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全身性感染。所以,做母亲的不要用母乳涂抹婴儿面部。

不宜随意用爽身粉扑婴儿下身

夏季天气炎热,不少做母亲的给孩子洗完澡后,往往涂上一些爽身粉、痱子粉或者去汗粉等,但是,对于女孩子最好不要将爽身粉扑在大腿内侧,外阴部、下腹部等处。因为爽身粉,痱子粉或去汗粉,其主要原料都是滑石粉,有除汗、润滑、爽身的作用。但滑石粉中的硅酸镁,即石棉,是一种能诱发癌变的物质。

据我国医学工作者统计,凡阴部长期接触滑石粉者,其卵巢癌的发病危险会增加3.88倍。有关人员在检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时发现,大约在75%的组织切片中可见到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微粒。

忌不给婴儿剪指甲

有的家长看到婴儿的手小小的,皮肤也很娇嫩,怕剪指甲伤到孩子,甚至有的相信给婴儿剪指甲会伤了“元气”,所以不给孩子剪指甲,其实,这样对婴儿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婴儿的手整天东摸西摸闲不住,容易沾上细菌,特别是指甲缝,是细菌、微生物及病毒藏身的大本营。而婴儿又总是爱吸吮自己的手指,这样细菌就很容易被吃到肚子里去而引起腹泻或长寄生虫病。如果指甲长了,还容易抓伤小儿娇嫩的皮肤,手上的细菌也会乘机而人,引起炎症。因此,家长要经常给小宝宝剪指甲。

剪指甲不能以百天为界,只要指甲长长了就需要及时剪掉。剪指甲要注意以下几点:

◎指甲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和影响小儿的正常活动。

◎如怕损伤小儿手指,可在小儿睡觉或吃奶时剪。

◎婴儿的指甲很软且比较深,剪时不要伤及其他部位。同时把指甲剪成圆形,以防婴儿抓破皮肤。

◎剪下来的指甲屑应清除干净,要将婴儿的小手擦洗干净,否则婴儿吸吮手指时容易吃进病菌。

婴儿不宜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

婴幼儿的生活环境需要安静而舒适,嘈杂的环境和噪音对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危害很大。

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长时间的噪音刺激会损伤脑细胞,影响大脑发育,使孩子的智能、语言、识别、判断和反应能力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孩子成为低能儿。

此外,噪音对婴儿的睡眠也有影响,造成生长激素和其他有助于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个子长不高。噪音还会使小儿的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营养不良。噪音还损害听力,形成“噪音性耳聋”。

总之,嘈杂的环境和噪音对婴幼儿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孩子更聪明、更活泼。

不宜在无声响的环境中生活

有的家长知道婴儿不能在嘈杂的环境和噪音中生活,于是便把婴儿放在了无声响的环境中,这同样会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