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宜忌全书
27118700000040

第40章 体育锻炼宜忌(1)

锻炼之宜

夏季锻炼宜游泳

夏季气候炎热,游泳是最佳的锻炼方式,特别是7月最适合游泳。水的浮力使全身关节不受身体重力的影响,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所以,游泳对肩关节、膝关节大有好处。

另外,夏季游泳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季锻炼前宜做准备活动

在锻炼前做些适当的活动,如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及拍打全身肌肉等准备活动可避免运动损伤。

冬季锻炼宜采取鼻吸口呼

随着运动量的增大,只靠鼻吸气感到憋闷时,可用口帮助吸气,口宜半张,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入。

冬季锻炼宜保持心境平和

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缓慢,阴精阳气均处于藏伏之中,体内物质代谢偏向于合成生产,机体功能往往表现出一种“内动外静”状态。因此,锻炼中要注意精神内守,保持情绪稳定,心境清宁,以保养体内元气和脏腑的安和。

冰雪天气跑步宜防止滑跌

对于坚持冬跑的人,要特别注意冰雪天气,防止滑跌。遇冰封雪飘天气,可在室内、阳台或屋檐下原地踏步跑,既可养生,又可避免意外发生。

锻炼时间宜在日出后

冬泳宜选择在午饭后1小时进行,这时气温略高,湿度低,冬泳中的体温散失会慢一些,能使锻炼时间较长。

锻炼时衣着宜合适

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做些准备活动,待身体温和之后,脱掉厚重的衣裤再进行锻炼;锻炼后要及时加穿衣服,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宜在室内锻炼

多数人习惯于晨间户外锻炼,其实冬季晨间锻炼室内比户外好。

据环境学专家研究分析,由于城镇车辆增多,汽车尾气和尘埃散布在空气中。加上晨间气温偏低,有毒气体和污染尘埃颗粒积聚在距地面数米的空气中,晨练的人挤入后,易造成嗓子发炎、咳嗽和胸部不适。据生理学家介绍,空气中的臭氧能降低肺部功能和免疫系统的保护能力,使流感、喉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

冬季锻炼宜冬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泳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和总结,冬泳对人体健康有如下好处:

◎经常进行冬泳的人,耐寒力特别强。

即使在气候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伤风感冒。

◎冬泳能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当人受到冷水刺激后,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大大加强,更多的氧气被送到大脑细胞中,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感觉器官的兴奋性,使人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良好。

◎冬泳能增强呼吸器官的功能。

当人体接触到冷水后,往往会吸气急促,呼吸暂停片刻,又转为深呼吸,恢复均匀而深长有力的呼吸,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大大提高肺组织的弹性。从而,提高呼吸效率,促进呼吸器官的功能健康。

◎冬泳能改善消化器官的功能。

由于呼吸加快,加大了胃肠平滑肌上下升降幅度,加快腹腔血液循环,加强胃肠蠕动,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不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冬泳对皮肤、关节、肌肉等组织也有良好的锻炼作用。

冷水刺激后皮肤血管强力收缩,血液循环旺盛,营养充分,因此坚持冬泳的人,皮肤红润光泽,富有弹性,身体健康,也不容易患冻疮、关节炎等病。冷水浴对皮肤和肌肉还有“按摩”作用,它能治疗中老年人脂肪堆积在皮下形成的肥胖病。

冬季滑冰宜防手腕跌伤

滑冰是冬季一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但是必须防止手腕跌伤。

初学滑冰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身体的平衡,常因站立不稳而跌倒,并常会在跌倒时用手掌撑地。因此,容易造成手腕跌伤。轻者会使手腕扭伤疼痛,活动不便;重者则使腕部肿胀剧痛,出现青紫块,甚至发生骨折。

发生手腕扭伤后,应暂时停止活动,避免因盲目活动造成新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劳心者宜适当劳力

如果大脑整日操劳不停,而全身的肌肉细胞放松,就会容易陷入经常性的“劳心综合征”里,包括:头晕脑涨,腰酸背痛,松弛发胖,精神不振,记忆减退等。

这时改为进行另一种劳力活动,让另一处的大脑兴奋灶运作起来是一种极佳的调剂与休息,这种“主动休息”有时比睡觉、静坐等“被动休息”更为有效。

宜根据自身状况定运动强度

在运动前,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应该了解到自己的心率、血压的高低,脉搏次数以及身体有哪些病症等情况。

应该在健身运动的最初1~10天里,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个全面的观察,即应有一个“试探期”。健身者可以通过试探期,观察并大致确定自己今后的健身强度。

如果是血压偏高,或是患有颈椎病的病人,由于在运动中较大地变换体位,会出现供血不足等情况,因此,这一类人宜选择倾斜度较小、体位改变不明显的健身运动。

清晨锻炼宜先饮水

清晨饮水后进行锻炼,运动时肢体的动作、腹肌的收缩,都将使水分在胃肠内来回晃动冲刷,这等于对胃肠来一次有力的冲洗,这有利于排毒和对食物营养素的吸收。

清晨饮水和早锻炼也有学问。有心脏病、高血压病、肾脏病、水肿或血压偏高的人则不宜饮凉盐水,而应喝一般的凉开水,活动后休息片刻再进早餐。

宜选择最佳锻炼时间

最理想的锻炼时间并非清晨,而是在接近黄昏的这一段时间,此时锻炼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体内有一个生物钟,它调控着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在一天24小时中,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有一定的规律,体力发挥到最高点的时间,多数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人体的体能、肢体反应灵敏度及适应能力都达到了最高峰。此时,心率及血压也最为平稳。

宜后退走步

后退走能使脊椎和背肌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从而使脊椎和背肌得到了向前走所得不到的锻炼,因而是矫治驼背的一种好方法。

后退走能增加膝关节、股四头肌的承受力,从而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股四头肌得到锻炼。

后退走时,运动方向要留意判断,以掌握平衡,防止摔倒,因而锻炼了主管平衡的小脑。

后退走时,为了维持身体平衡,上下肢及身体各部分都要协调配合,从而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功能。

散步宜得法

散步前,宜全身放松,活动一下肢体,调匀呼吸。

散步应从容和缓,不宜匆忙,更不宜使琐事充满头脑,百事不思,如此可使大脑解除疲劳,益智养神。

步履宜轻松,有如闲庭信步,周身气血方可调达平和。这种步法形虽缓慢,然气血畅达,百脉疏通,内外协调,可取得较好锻炼效果。

散步要根据体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到形劳而不倦。

宜雨中散步

雨中散步有许多晴日散步所不可比拟的健身作用。一场毛毛细雨降落大地,可洗涤尘埃污物,净化空气,使路面更清洁,空气更清晰。

此外,雨前残阳照射及细雨初降时,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享有“空中维生素”之称,并有助于降低血压。

到户外冒着细雨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容易引起的情绪抑郁症。至于对那些不加遮盖的散步者来说,霏霏细雨犹如一场天然的冷水浴,能大大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锻炼身体宜走小石子路

光脚在小石子路上走动,让足底与石块亲密接触,让光滑不平质硬的小石去摩擦有丰富穴位和经络的足底,不但可以锻炼脚劲、刺激肌肉、磨炼关节,而且可促进血流、疏通血脉,远离“人老脚先老”的困境。

所以,在天气良好,路面干净的情况下,赤足走走幽静弯曲的鹅卵石路,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

然而对老年人来说,一要慢慢走,悠着点,以免摔跤;二要穿着袜子或软底鞋走,以避免足底刺伤;三要适可而止,每一次走的时间不宜过长,但应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宜适量跳舞

跳舞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及各部位肌肉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氧气,加快肌肉代谢产物的清除。

跳舞不仅可减少痔疮、高血压、消化不良、肥胖和动脉硬化等病症的发生,而且能促使大脑更好地休息,有助于夜间的睡眠。

此外,适量的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能达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锻炼之忌

不宜游泳的6类患者

◎中耳炎患者。

游泳时,只要水进入发炎的中耳,不论是急性中耳炎还是慢性中耳炎,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颅内感染。

◎有癫痫病史者。

游泳时若突然出现瞬间的意识失控现象,不论是大发作还是小发作,都会造成致命后果。

◎高血压病人。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绝对禁止其游泳,因为游泳极易导致中风。

◎心脏病病人。

此类患者包括严重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较严重心律失常、风湿性瓣膜病等。

◎急性眼结膜炎患者。

此病毒会通过水迅速地广泛地传播。

◎某些皮肤病患者。

过敏性皮肤病、各种类型的癣等,常会因为游泳而诱发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并使原来的病情加重。

另外,性病也会通过游泳得到传播。

不宜空腹跑步

空腹运动,如早晨慢跑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要靠脂肪的异生。这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明显增高,脂肪酸不但成为心肌等活动的能量来源,其量过多又可成为心肌的毒物,能够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5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他们利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较年轻人降低,这种危险也更大。

不宜长跑后马上停下来

长跑会使身体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代谢旺盛、心跳加快、肺脏呼吸加快等。无论怎么加强呼吸,也满足不了身体对氧的需要,肌肉往往在缺氧状态下工作,内脏器官也需要在跑步停止后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到正常状态。所以,长跑后需要做整理活动,以加速氧的补充。

此外,长跑后骤然停止腿部肌肉活动,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舒张的血管里,回流心脏的血液减少,导致心脏搏出的血液量也相应减少,还会因头部血液突然减少,而出现一时性失去知觉的现象,即运动性晕厥。

清晨锻炼不宜去树林

植物夜晚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呼吸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清晨树林经一个夜晚放出的二氧化碳相当多,并沉积在树林底部。长期在这种环境中,老年人会感到胸闷气急,心律失调,年轻人可能会头晕眼花,记忆衰退。

清晨锻炼应该到树木较分散的地方,等太阳出来后一小时再去树林。

晨跑后不宜睡“回笼觉”

早起晨跑后马上又钻入被窝睡“回笼觉”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既对身体健康无益,而且会削弱锻炼效果。

如果跑毕再睡觉,等到再睡醒起来,晨跑给一天带来的良好效果就几乎消失了。况且,跑毕再睡也不易睡着。因为跑后心跳仍较快,身体产生热量还较多,在被窝里容易出汗,神经系统也比较兴奋,不易很快入睡。这样不仅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也达不到休息的目的。

晨跑完,心肺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心肺功能的恢复也需要一个从动逐步过渡到静的过程。如果跑完就立刻躺下,心肺功能的恢复就会受影响,加上室内空气经过一夜呼吸比较混浊,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对心肺也没有好处。可以适当步行一段,以使心肺功能逐渐平静。

大雾天早晨不宜剧烈运动

雾是飘浮在地球表面低空中的细小水珠,水珠中溶解了一些酸、碱、盐、胺、苯、酚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细小的水珠中,还同时沾带了一些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的固态小微粒。

在雾中做剧烈活动,机体某些敏感部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并大量吸入,可能引起气管炎、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吸入密度大的雾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还会受到影响,引起人体供氧不足。

雾中跑步也会感觉胸中憋闷,有压迫感,易疲乏。因此,在有雾的早晨,可以灵活改变锻炼方法,搞些室内锻炼项目。

酒后不宜运动

酒后,大脑皮质出现短时间的兴奋,很快转入较长时间的抑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大脑皮质强作努力,就会有损大脑功能。

酒精还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每次心跳时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这时如再进行运动,等于是火上加油,心脏负担便格外沉重,对心脏的损害更大。

另外,酒后运动,身体就需要动员大量血液到四肢肌肉里去,这样就会减少对肝脏、胃肠道的血液供应,既有害于肝脏对酒精的解毒功能,也有损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对健康不利。

饭后不宜马上运动

饭后胃里装满了食物,马上运动会引起胃肠震荡,肠黏膜受到重力牵拉,容易造成腹痛。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液供应量相对增加,从而导致内脏血液供应不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收缩而引起腹痛。

运动前的用餐量很大,且多半是以含有多量蛋白质及脂肪为主的食物时,饭后应2小时后再运动。如果用餐量较少且以糖类为主,间隔时间可缩短为30分钟至1小时。

锻炼后不宜大量饮水和吃冷饮

运动一停下来便大量饮水,势必造成肠胃血管急剧收缩,吸收功能减退,使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胃肠里,导致胃部沉重胀闷,影响人体正常呼吸,还会使更多的水进入血液,增加身体疲劳感。

大量饮水还会造成人体大量出汗,排汗量增加还会带走很多盐分,从而使体内水盐平衡被破坏,造成血液内盐浓度降低,引起头晕、疲劳、食欲下降甚至肌肉痉挛等现象。

运动后人体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加强,若大量吃冷饮,会使胃肠血管急剧收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使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导致腹痛、腹泻等现象。

同时,冷饮还会使运动后充血的咽喉部受到突然过冷刺激,引起咽喉炎、声嘶等。

不宜偶尔剧烈运动

对于不能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人来说,偶尔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将会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损,导致组织功能的衰退,从而影响人的寿命。

因此,运动一定要适度,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过去的运动情况决定运动量。

中老年人以每星期消耗8368千焦热量的体育锻炼为宜,相当于打二三小时的乒乓球。每天应累积半小时的活动量,如下公共汽车后快走15分钟回家,再做20分钟的其他温和体力活动。

夏日锻炼四不宜

◎夏季锻炼不宜在阳光下进行。

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较强,如果人体皮肤长时间受到照射,会发生皮肤灼伤,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头,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到损伤,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除游泳外,不宜在阳光下进行锻炼,有条件的,游泳也应移至室内为好。

◎夏季锻炼后不宜大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