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宜忌全书
27118700000013

第13章 饮食营养宜忌(12)

因此,海带除不宜长时间浸泡外,还应注意浸泡水量也不宜过多,一般每500克海带用水量不宜超过2500毫升,每500克盐海带不宜超过用水量1500克。

不宜长时间浸泡蔬菜

加工或者没有加工的蔬菜,如果在水中长时间浸泡,表面上看会使蔬菜吸收充足水分而胀大,实质上在烹调过程中随加热处理而被榨去部分水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损失很多营养素。

白菜不宜多去外帮

白菜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白菜外帮虽质粗、口感差,但白菜中含有的粗纤维大部分都集中于大白菜的外帮中。

人们如果仅仅为追求口感脆嫩而过多剥掉外帮,实质是将大白菜中含有的粗纤维和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给大打了折扣,因此白菜的外帮不宜多去。

发绿豆芽不宜太长

绿豆芽是一种味美可口,而且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蔬菜,但是,在发制绿豆芽时让其长得太长,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绿豆芽本是绿豆经萌发出芽的一种蔬菜,它不仅保持了绿豆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兼有甘平无毒、解酒毒热毒等功效。

在萌发过程中,绿豆中的蛋白质会转化成天门冬素、维生素C等成分。但当豆芽达到10~15厘米时,绿豆中的营养物质将损失20%左右。

因此,发绿豆芽一般不要超过6厘米长,而且应以粗壮为宜。

洗带鱼不宜去银脂

带鱼味美并富营养,但有人却将带鱼身上的银脂当作鱼鳞刮得一干二净,以为这样可除去腥味,其实这样做是十分可惜的。

带鱼身上的银脂是无腥味的脂肪,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使鱼味更为鲜美。

饺子馅不宜放生豆油

目前许多榨油厂都采用轻汽油清抽法提取豆油,虽然出油率高,但在豆油中残留极少量的苯、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一些家庭包饺子习惯用生豆油和馅,这对神经和造血系统有害处,食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眼球震颤、睡眠不安、食欲不振及贫血等慢性中毒症状。

因此,在食用时必须要把豆油烧开,因为轻汽油沸点较低(70℃~90℃),而豆油烧开时温度可达200℃以上,油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便自然挥发掉了。所以在包饺子时,一定要把豆油烧开再拌入馅中。

煮饭烧菜不宜放碱

在煮粥、烧菜时不宜放碱,因为米饭和菜中含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这些物质都喜酸,放碱之后,会使米和菜里的养分大量损失。

如果经常吃这种加碱煮成的粥和蔬菜,就会因缺乏维生素B1而发生脚气病、消化不良、心跳、无力或浮肿等。

炒菜油温不宜过高

炒菜时油温过高,不仅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破坏殆尽,且人体必需的各种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食品中的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也会遭到大量破坏,造成营养损失。

油温过高,使油脂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在胃肠道内,对食物中的维生素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同时对人体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也起到阻碍作用。

因此,炒菜时油温不宜过高,特别是不要把油烧到冒烟时再下菜。

炒菜放油不宜过多

做菜时不宜放油过多,因为这样做对身体不利,植物油虽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这种物质极易被氧化而产生有毒的过氧化物。特别是维生素C被氧化分解而失去正常功能,会导致体内维生素不足。

过氧化物还会使人体内的红细胞与线粒体膜遭受破坏,发生溶血等症状,还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老化色素——脂褐素,使皮肤上产生老年斑。

炖骨头不宜加醋

人们一直认为,炖骨头汤时加入点醋,有利于骨头中无机元素的逸出,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炖骨头时不加食醋,逸出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都是以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的。尽管加入食醋,可以使无机元素的浸出略有增加,但却使逸出的大部分元素,在酸性环境中转变为无机离子。而无机离子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机体的吸收率。

一般认为,无机元素的有机络合物被吸收的数值,比其无机离子大3~4倍。因此,炖骨头不宜加醋。

鱼肉冷冻时间不宜过长

用低温冷冻食品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保存食品的风味、营养成分以及食品原有的性状和新鲜度。只是鱼、肉一类食品的冷冻有一定的期限,不能长期地冷冻下去。

鱼、肉经反复冷冻会变质,这是因为鱼、肉从低温冷冻状态到冰点以上的解冻状态,细胞膜因细胞质增大,而使细胞膜破裂。

解冻之后,细胞内的营养成分就会流失,这时,如果再进行冷冻,鱼、肉就起不到保鲜作用。同时,低温细菌还可进行繁殖,使鱼、肉的蛋白质、脂肪逐渐分解,时间长了可腐败变质。另外,鱼、肉冷冻时间过长,自身还可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并能影响人体健康。

不宜用铁锅煮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不适宜在铁锅中加热烹煮,因为铁在酸性环境中加热,易生成亚铁盐类,有的亚铁盐具有一定毒性,有的则使蛋白质迅速凝固,从而影响食物的吸收,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不宜用铁锅煮富含鞣质的食物

富含鞣质的食物不可用铁锅烹煮,如水果汁、红糖制品、茶、咖啡、可可等。因这些食物中的鞣质能与铁元素化合为不溶解物质,不仅难以消化,而且对人体有害。

不宜用铁锅煮莲藕

煮莲藕时不宜用铁器,否则会引起食物发黑。《物类相感志》:“藕,忌铁器。”

不宜用铁锅煮绿豆

绿豆皮含有单宁质,遇铁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单宁铁,使绿豆的汤汁变黑,不仅颜色和味道俱差,而且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所以,煮绿豆不宜用铁锅。

不宜用搪瓷食具盛酸菜煮食物

搪瓷食具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铅盐着色剂或含铅助剂。用搪瓷食具烧煮或盛酸菜,大量铅离子会溶解在食品中,形成毒性物质醋酸铅,易使人体血管痉挛,患铅中毒性脑病及铅绞痛等症。为了保证安全,最好不要用搪瓷制品煮食物。

不宜用铜器烹调羊肉

《本草纲目》:“羊肉以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

铜遇酸碱高热,皆可起化学变化而生成铜盐,而羊肉为高蛋白食物,其生化成分极为复杂,在与铜共煮时,可能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有害人体健康,古人虽不明其机理,但经验可信。

不宜用铜锅烹调富含VC蔬菜

维生素C对氧很敏感,铜有促进抗坏血酸氧化的作用,所以烹调蔬菜时,应避免使用铜锅。

不宜用铝锅加热醋及酸性饮食

铝是典型的两性元素,遇酸遇碱都起反应,生成相应的铝盐或铝酸盐。可溶性铝化物(如醋酸铝、氯化铝等)有毒。

另外,如将酸性饮料在铝器内加热或储存,铝锅炒菜时加醋都能释出更多的铝离子,污染食品,长期食用有害健康。

不宜用铝锅加热碱性溶液

铝能跟碱性溶液起反应,生成铝酸盐。铝酸盐溶解后,释放出的铝离子可随食物进入人体,但数量不大,对正常人一般不引起中毒。

但若肾功能衰竭,或肠壁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加时,则铝的吸收量可能增多,久而久之会造成危害。

人们用豆类煮粥使用铝锅时,最好不用或少用碱。

不宜用铝锅烹制菜肴

在烹制菜肴时不宜用铝锅。用铝锅、铝铲炒菜会增加铝的摄入量,如果它在人体内聚积过多,对人体将造成危害。如铝在人体内的大脑组织中积累,则使大脑的神经系统功能退化,智力减退。

此外,铝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使消化功能紊乱,又可影响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若炒锅为铁制,铲为铝制,仍造成铝铲的磨损,使铝随食物进入人体,造成过量的铝在人体内的残留。总之,不宜用铝制锅、铲炒菜。

炒菜锅最好选用铁制或不锈钢制品,因铁在人体中的需求量很大,人类膳食中摄入的铁远远不能满足人体需要,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最好用铁锅炒菜。

不宜用不锈钢炊具烹调酒料

当前市售不锈钢炊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铬不锈钢,一种是铬镍不锈钢。

用不锈钢炊具进行高热烹炒时,如使用酒料,酒中的乙醇可将铬、镍游离溶解。铬进入人体后,形成的葡萄耐量因子具有生物活性,在胰岛素存在时,可刺激人体内的脂肪垫大量吸收葡萄糖,使CO2产量增高,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大量铬盐也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镍离子能抑制或激活一系列的酶,如精氨酸酶、羧化酶、酸性磷酸酶等,从而影响体内代谢。镍盐对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和麻痹。所以长期不合理地使用不锈钢炊具,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