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27100700000028

第28章 军事科技(4)

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遭遇经济困难,引起部分工人罢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兼共和国总统的诺沃提尼对待经济持消极态度,抵制经济改革,压制民主,引起党内外人士的不满。

捷共中央连续举行会议,讨论国内经济和政治问题。杜布切克于1968年1月接任第一书记,随后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1968年1月中央全会通过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行动纲领》。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适合其国情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制度。但苏联认为此举脱离了他们的控制方向,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遂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实行武装干涉,以达到实行统一苏联体制的目的。

1968年6月,“华约”在捷克境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参演部队又在捷克斯洛伐克逗留几日才撤离。直到7月之后局势才有所缓和。8月20日晚11点,一架苏联民航客机降落布拉格机场并迅速占领了机场。1小时后,在苏联大使馆汽车的带领下,苏联士兵向布拉格进击。6小时后,苏军就控制了整个捷克。北约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捷克军队已经全部缴械投降。21日,苏军占领了布拉格,杜布切克被逮捕,也标志着“布拉格之春”的夭折。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也彻底因苏联的武装侵略而付诸东流。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重大的,具有国际性的政治事件,使华约内部的分裂显现出来,也是东欧剧变的导火索。

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指的是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变化的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危机。迄今为止,共发生过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于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底,伊朗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被称作第二次石油危机,也是导致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受到国际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急升至42美元。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中东局势紧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造成油价暴涨。

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能源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石油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导,若能源消费结构不变,石油短缺就会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79年,在美国国会提出的贸易协定法案中,首次提出成立北美自由贸易,总理马尔罗尼会晤。1987年1月2日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旨在加强两国经济合作,实行自由贸易。1989年1月该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萌芽产生。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墨西哥与美国开展自由贸易的问题提上日程。1989年9月,加拿大参与谈判。1991年6月12日,三国在加拿大多伦多进行第一轮谈判,经过协商于1992年8月12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开始生效,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根据协议规定,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借以消除贸易障碍。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美、墨之间因北美自由贸易区使得墨西哥出口至美国受惠最大。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为促进南北双方共同繁荣而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南北合作与大国主导两大特点,对北美国家甚至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美国来说,除了在工业制造业上取得利益外,其高科技部门也得以加大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出口。美国西部投资扩大,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因此为关键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另一方面却使一些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

“沙漠之狐”行动

1991年3月,自伊拉克军队被美军赶出科威特后,美军便在伊拉克南北两部分别设立了禁飞区。之后,美军与伊拉克军在这两个禁飞区展开了不断的摩擦。其中,“沙漠之狐”行动便是双方发生的最大一次冲突。沙漠之狐行动是美、英两国,由当地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时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时50分,针对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空袭行动。

美、英发动空袭的直接理由是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违背联合国安理会687号决议,并且坚决不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最终导致联合国核查报告无法完成。另外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因弹劾问题被美国众议院穷追猛打,他为了转移国民视线、惩罚萨达姆,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美、英两国便突然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

空袭目标除与伊拉克导弹相关的经济目标外,还包括兵营、总统府等近100个目标。但这次空袭对伊拉克军事打击却是极其微小的。并且伊拉克政府在空袭后,趁机终止了联合国武器核查的要求,而且要求立即解除对伊拉克在经济上的惩罚性措施。空袭使美国与******的矛盾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些激进的******军甚至计划对美、英两军发起进攻。其他国家对美国未经联合国批准就对主权国家发动攻击的行为发起谴责,责其开创了“危险的先例”。这次空袭,也限制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手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陷入了被动。

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泰铢贬值。这场风暴很快席卷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破坏了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亚洲一些经济上的大国经济开始萧条,国家政局也因此出现混乱。

这次危机的爆发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是这些国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增加,外债结构也愈加不合理。第三,这些国家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但金融监管体制又很不完善等,都是导致此次危机的国内因素。

世界经济对于此次经济危机也有很大影响。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非常不利。

正是国内外种种因素,导致了此次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危机也未必全是坏事。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次危机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只是,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9·11事件

9·11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本土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先后倒塌,世贸中心的其他5座建筑物也因此受震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大约9点,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也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袭击,导致其部分坍塌或损坏。

事发之后,各地的美国军队都进入紧急戒备状态。虽然恐怖组织塔利班声称此事与本·****无关,但美国政府却认定本·****是此次袭击最大嫌犯。作为对此次恐怖袭击的回应,美国迅速进入战争状态。2001年10月7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开始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深入阿富汗消灭藏匿的塔利班,同时颁布了美国爱国者法案。

9·11事件是美国建国以来,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行动,遇难者人数达到2996人。关于财产损失的统计,各方结果不一,联合国方面称此次袭击使美国经济损失2000亿美元。除美国经济损失外,对全球的经济也造成了多达1万亿美元的损失。

此次事件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对美国民众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打破了美国对经济和政治上的安全感。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向伊拉克开战,这次战争被称为伊拉克战争,也被称为美伊战争。美国声称伊拉克暗地里支持恐怖分子并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要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实质上是美国为清除反对美国政权而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海湾战争的继续,因此这场战争也被叫作第二次海湾战争。

战争开始后,由于物质供应不便以及伊拉克的顽强抵抗,美、英未能实现其速战速决的目标,地面进攻受到阻碍。不过,美、英凭借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及空中优势,几路部队同时进攻,伊拉克南部的战略要地以及一些重要城市很快就被攻陷,巴格达陷入包围中,战争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美军在2003年4月15日宣布战争结束,并声称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从2003年战争开始到2011年年底******宣布撤军,伊拉克战争历时8年多。美军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美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现代化新式武器,价格非常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烧钱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所以这场战争至今备受争议,被认为是一场非法战争。伊拉克的局势至今都不稳定,日益显现出战争对该地以及世界经济的持续长久的不利影响。伊拉克动荡的局势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升高,旅游业与航空业遭到沉重的打击,打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同时美国经济的复苏也将变得更加艰难。

最早的报纸

报纸是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它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可以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

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早在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凯撒将罗马市和国家所发生的事件写在木板上,让市民观看,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而中国最早的报纸要数汉代的邸报了。

在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印刷术的改进使报纸开始发行。1493年,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远航的消息,然而当时的报纸发行并不定时,只有在发生影响力很大的事件时才刊登发行。

1609年,德国最先发行定期报纸,虽然只是周报,但这也快速地遍及整个欧洲。1660年,世界上第一张日报在德国发行。美国的第一张报纸出现在独立前,1704年,波士顿邮局局长发行的《波士顿通讯》就是美国的第一张报纸。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在欧洲各国相继发行,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发行的转变,经历了一次大飞跃。在这一时期,报纸发行量直线上升,从以往的几万份上升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从以前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逐渐扩展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这一次巨大的飞跃也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达顶峰。

钢琴的发明

钢琴,英文piano,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18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很重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历史悠久。

早在14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在多弦乐器上加键而成的击弦古钢琴——克拉维卡琴。这种古钢琴因其发音轻柔微弱,常适应于演奏温馨抒情的曲调,适合演奏家庭室内音乐,曾盛行一时。与克拉维卡古钢琴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羽管键琴也叫庆巴罗古钢琴。这种古钢琴装有一套拨弦机诫,演奏时机诫上的羽毛管拨弦发音。这种古钢琴音色清晰明亮,广泛适用于教堂、宫廷中。但这些钢琴和现代钢琴有很大区别,算不上真正的钢琴。

1709年,出色的羽管键琴制作家克里斯托佛利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称其为“piano——forte”意即“弱——强”琴。表明这种乐器可以弱奏,也可以大力度演奏,音量的强弱可以随时变化。这一优点是庆巴罗和克拉维卡两种古钢琴所不具备的。

1750年,德国古钢琴制作家佛里德里西制成了一架立式钢琴。1855年,德籍美国人斯坦威制成了一架完美的三角钢琴。

现代钢琴制造业已由传统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机械自动化精密制造与手工工艺相结合,钢琴市场也由欧洲地区向全球范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