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意味着胎儿的唇部已有触感,所以才把手指放入口中吸吮。
因为胎儿已经会吸吮东西,所以,初生婴儿不用人教,就会吸吮妈妈的乳汁,任何东西放在嘴里,都会进行吸吮运动。
胎儿的意识
胎儿的意识是在6个月时开始萌发的。6个月以前,胎儿很少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这是因为胎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把接收到的来自母亲的情感信息转换为情绪。
比如说,发怒是原始的情感。这一情感,当胎儿在大脑的中枢神经中,捕捉到鲜明表象和特征时,就会转换为情绪。胎儿复杂的情绪的产生,首先要感知母亲的情感,加以分析,然后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
也就是说,胎儿需要一个感知过程,才能把情感或感觉转换为情绪。这是胎儿在6个月以后,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后,才能做到的。这时,胎儿的性格才逐渐通过母亲的情绪信息得以形成。
随着识别能力的提高,胎儿理解情绪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随着记忆和体验的加深,胎儿渐渐会解开极其复杂的“思维线路”。
胎儿的感觉
人的生命感觉是从胎儿时期开始的,胎儿大约3个月左右就有了感觉。起初,当胎儿碰到子宫中的一些软组织,如子宫壁、脐带或胎盘时,会害怕得立即避开。但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特别是到了孕中、后期,胆子就变得大起来,此时如果再碰触到宫壁、脐带什么的,他不但不避开,反而会伸手去抓一抓,甚至送到嘴边吮吸一下,如果母亲抚摸腹壁,胎儿会用脚踢作为回报。
胎儿3个月时有压觉和触觉,受到刺激时他会有反应,4个月时有冷觉,5个月时能感觉温热,7个月时有敏感的痛觉。
胎儿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胎儿也有吗?答案是肯定的。
胎儿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睡眠与觉醒的周期交替上。虽然生活在黑暗的子宫内,但胎儿通过母亲的生活习惯,能够感觉到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准爸爸、准妈妈尽量不要扰乱胎儿的生活习惯,在他睡觉的时候,不要用声音、光亮或是动作去叫醒他,否则胎儿会很不高兴。
瑞士儿科医生舒蒂尔蔓博士研究发现,胎儿在出生前,就和母亲就形成了相似的生活习惯。母亲和子宫内的胎儿存在感情沟通,出生后母子间的感情沟通是出生前母子间感情沟通的延续。
胎儿的生活
胎儿在羊水里漂浮着。他醒来后,打哈欠,使劲用脚踢几下。他用小手去抓脐带,把脐带当做玩具。他把手伸到嘴里,吮吸自己的手指。听到母亲和父亲的谈话,他表现出专注的样子。母亲缓慢地走动,轻轻地摇晃能使他睡着。
外界的声音能把他吵醒。他会注意听音乐、听母亲的笑声。母亲轻轻拍打或抚摸肚子,胎儿会高兴地用脚踢同样的位置,作为回应,母亲再摸,胎儿再踢。玩一会儿,他会失去兴趣,再次睡着。
如果母亲心情紧张,胎儿会用脚踢,做出哭喊的样子。
胎儿有时喝一些羊水,吞咽这种刺激物常常引起打嗝。打嗝停止后,他把自己安顿在舒适的位置,又开始打盹了。
可以说,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活并不是孤独、寂寞的,准妈妈体内和外界的变化,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准妈妈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子宫内的胎儿顺利成长。
胎儿的“十怕”
胎儿生活在妈妈的子宫里,也会害怕吗?这里说的并不是胎儿自身感觉到的恐惧,而是妈妈的行为会对胎儿造成伤害。那么胎儿怕什么呢?
怕妈妈不作产前检查
孕妇按时检查,才能发现自身及胎儿的异常,采取有效措施。而且进行产前检查,能及时发现胎儿畸形和其他先天性疾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怕妈妈生病
孕妇生病会对胎儿不利,尤其是孕妇患风疹、病毒性肝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肾炎等疾病,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及胎儿畸形。
怕妈妈吃药
一般来说,药物能通过妈妈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催眠药、抗癌药等,对胎儿危害较大。
怕妈妈心情不好
如果孕妇精神忧虑、苦闷,不仅不利于胎儿发育,而且还影响胎儿出生后心理、生理及智力发育,甚至会使胎儿出生后得遗传性焦虑症。
怕妈妈干重活
孕妇如果勉强挑、抬、搬、提、背重物,易导致胎儿流产或早产。
怕妈妈喝酒
酒精会通过母亲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早产、流产、死胎或畸形,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怕爸爸、妈妈抽烟
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血液进入胎盘,易造成早产、死胎、胎儿畸形及发生各种围产期并发症。
怕妈妈性生活过多
孕妇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如果性生活不节制,可引起早产、流产或宫内感染。
怕妈妈接受X线检查
X线的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和畸形。
怕妈妈玩宠物
孕妇经常玩宠物,容易感染弓形虫病,该病可通过孕妇传染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或胎儿畸形。
胎儿的学习能力
人们发现,婴儿从出生第一天起就能辨认出母亲的声音,而且对这种声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法国学者曾经对一些婴儿进行过法语和俄语的选择试验,结果发现他们对法语的发音反应更为强烈。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生命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
人们都说婴儿是一张白纸。其实,早在胎儿时期这张白纸就已经开始描绘图画了。胎儿对于包围他的羊水,会不时地吞咽几口品尝一下;母亲子宫的血流声、肠道的蠕动声以及心跳的搏动声,对于胎儿来说无异于美妙动听的曲子,通通被收入大脑,储存进记忆系统,以至于出生后依然念念不忘;对于外界传来的音乐声,胎儿也颇感兴趣,转动头部,让耳朵贴近外部世界认真倾听。久而久之,一旦这种声音传来,胎儿便产生一连串的动作作为反应。
总而言之,子宫内的小生命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他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抓紧学习。他学习呼吸,学习吞咽,学习吮吸,学习运动……当然,他还是一个小小的“心理学家”,通过母亲传递过来的一切信息揣摩着母亲的心绪,学习心理感应。
鉴于胎儿这种潜在的学习能力,母亲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后半期应强化与胎儿的交流,及时施行胎教,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使胎儿接受有益的刺激,获得良好的胎内教育。
胎儿能理解母亲的感情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井深大先生,曾经利用B型超声波仪观察过令人吃惊的胎儿活动,井深大先生同一位从业30年的妇科医生夏山英一先生,一起看了两组显示胎儿行动的B型超声图像,图像显示胎儿能理解母亲的感情。
一组是母亲因为担忧而哭泣时胎儿的图象。从图像来看,胎儿活动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开始时,动作比较缓慢,接着是吃惊般的动作,后来动作越来越奇怪了。头部、胸部及腹部抽动着,出现了奇怪的动作,也曾出现了轻微的痉挛,最后全身抽搐起来。动作是突发性的,没有连贯性,各部分还有微小的活动。
另一组是母亲因高兴而哭泣时胎儿的图像。这个图像拍的是一位35岁的女子,她一直想要孩子,好不容易怀了孕。当她利用超声波装置第一次看到胎儿活动的情景时,激动得哭了起来。这时,胎儿总是缓慢而不断地活动着。随之,胎儿的脉搏跳动也逐步加速,但却没有出现痉挛或其他异常的动作,一直是比较舒畅的大动作。
据观察,母亲哭泣后心跳加速,原因不同的哭泣,虽然横隔膜,摇荡状态却相同,但是,胎儿活动状态却有着戏剧性的不同。
这两组实验告诉我们,胎儿虽然还没出生,但是他能理解妈妈的感情。妈妈受了惊恐的刺激,胎儿也会出现受惊反应,而妈妈高兴则胎儿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