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新编胎教一本通
27091300000010

第10章 了解胎儿(1)

胎儿大脑的发育

未来的父母都想有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然而,孩子是否聪明取决于胎儿期大脑的发育。

受孕后的第20天左右,胚胎中已有大脑原基存在;妊娠两个月时,大脑里沟回的轮廓已经很明显;到了第3个月,脑细胞的发育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妊娠第4~5个月时,胎儿的脑细胞处于迅速发育的高峰阶段,并且偶尔出现记忆痕迹;从第6个月起,胎儿大脑表面开始出现沟回,大脑皮层的层次结构也已经基本定型;第7个月的胎儿大脑中主持知觉和运动的神经已经比较发达,开始具有思维和记忆的能力;第8个月时,胎儿的大脑皮层更为发达,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回也已经完全形成。

据有关报道,胎儿的大脑从妊娠6个月起就已具有140亿个脑细胞,也就是说已经基本具备了一生中所有的脑细胞数量。其后的任务只是在于如何提高大脑细胞的质量,若想再增加一些脑细胞,恐怕是无能为力了。

由此可见,胎儿期大脑的发育是十分关键的时期,仅仅从这一点来看,胎儿期系统、科学的胎教就势在必行了。当然,胎儿脑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尤其起重要作用的脑神经鞘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出生后10岁左右才能全部发育完成。

未来的父母在胎教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胎儿有记忆力

胎儿的记忆是惊人的。胎儿就像一台不断被存入程序的计算机,各种信息刺激会被存入,特别是反复的刺激。胎儿不但会有记忆,还会产生固定的条件反射,这些记忆对胎儿出生后的发育起到很大的影响。

西德医生、催眠疗法的先驱人物保罗·比库博士治疗过一位男性患者。这位患者的情况,清楚地证明了胎儿期的潜在记忆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位患者遭受痛苦而剧烈不安时,全身常出现暂时性发热感觉。为查明原因,比库博士将患者引入睡眠状态。于是这位患者渐渐回忆到胎儿时期,回想起当时发生的重大事情。他在讲述胎儿7个月以前的情况时,语调平缓,神情自若。当开始讲述其后的情况时,突然嘴角僵硬,浑身颤抖,身体发高烧,露出惊惧的神色。

显而易见,这位患者回忆起了导致他出现这一症状的胎儿时期的体验。然而,其原因何在呢?数周后,博士走访了这位患者的母亲。据患者的母亲说,当她妊娠7个月后曾洗过热水浴,试图堕胎。

在出生前数月内,胎儿的行为渐趋复杂、成熟。这是因为迅速增大的记忆储存促进了自我的形成,并开始引导胎儿行为的发展。

在某一价段内,人的对立情绪皆起源于记忆,不管这一记忆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譬如说,比库博士所治疗的男患者,在他的记忆中并未储存不安的发生源,但从其发生源中产生的恐怖却未因此而销声匿迹。因此几十年来,胎儿期的深刻记忆一直潜在地支配着这位患者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忘却的潜在记忆,而且这种潜在记忆,会下意识地对人们的一生产生着巨大影响。

胎儿会发脾气

胎儿并不是传统儿科学描述的那种消极的、无思维的小东西。

大量的研究表明,胎儿自妊娠5周起就能对刺激作出反应;8周时能做出许多诸如蹬脚、摇头等动作来表示他的喜好或厌恶。从6个月起,胎儿就过着积极的情绪生活,不满意时也会发点儿小脾气。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怀孕6个月以前,母亲对胎儿的影响大多数是身体上的,怀孕6个月以后,由于胎儿大脑发育成熟,胎儿开始有明显的自我意识,能感知母亲的喜、怒、哀、乐。当受到外界的压迫时,他会猛踢子宫壁,以示抗议。听到讨厌的声音后,会因为不愉快而噪动,或拼命吸吮手指。

胎儿的心理

胎儿在孕育过程中,个人的性格、气质特点就已开始萌芽,包括爱,憎、忧、惧等不同情感。新近的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里不仅有感觉,而且还能对母亲相当细微的情绪、情感差异作出敏感的反应。澳大利亚的洛特曼博士观察认为母亲对胎儿的态度对孩子出生后的心理有很大影响,他研究了114名女子从妊娠至分娩的全过程,并将她们分为四类。

理想母亲

经过心理测验,这类母亲盼望孩子的到来,无条件地喜欢自己怀上的孩子。她们怀孕时感觉最佳,分娩最顺利,她们的子女在感情和体质上都很健康。

矛盾母亲

这类母亲表面上似乎对怀孕很高兴,丈夫、亲友也以为她们乐意做母亲,但是她们内心里又觉得有了孩子很麻烦。这时,子宫里的胎儿能注意到母亲潜意识里的矛盾情绪和母亲内心深处对他的排斥心理。这些胎儿出生后,大部分有行为问题和肠胃问题。

冷漠母亲

这些母亲不想得到孩子,但她们潜意识里希望怀孕。这两种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会被胎儿接受。这些孩子生下后,情绪低落、情感冷漠、昏昏欲睡。

不理想母亲

这类母亲不愿意要孩子。她们在怀孕阶段生病最多,早产率最高,生下的婴儿出现体重过轻或情绪反常。

胎儿会做梦

1968年,比利时一位女医生给100多位孕妇进行了试验,在她们的头部通上12个电极,连在一个电子设备上。这种设备能检查出大脑的8种主要活动,其中包括做梦。又在下腹部接上电子设备,记录胎儿的运动情况。

结果观察到,就在母亲开始做梦的同时,已经有8个月的胎儿跟妈妈有同样的特点,身体停止活动,眼珠迅速转动,这说明胎儿也在做梦。

从上述情况来看,一些科学家认为: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能把她所想、所闻、所见到的一些事情,变成思维信息,不知不觉地传给胎儿,对胎儿进行教育,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必要的。

胎儿会啼哭

成人因悲伤或委屈而哭,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新生儿的哭是由于多种刺激的反应,是要引起妈妈的注意。那么,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会啼哭吗?

胎儿会啼哭。我国宋朝名医陈沂就记载过胎儿宫内啼哭,他把胎儿宫内啼哭称为“子鸣”,认为是由于母体气虚血亏导致的,主张调补。清朝的书中也有关于胎儿宫内啼哭的记载,认为是母体气虚所致,主张用补气扶正的“止啼汤”治疗。

某军医大学1985年曾报道,有个产妇生产双胞胎时,第一个胎儿娩出后不久,第二个胎儿就在子宫内啼哭,哭声跟正常婴儿哭声一样,持续时间两分钟。医生对产妇作阴道检查,结果发现胎膜已破,于是通过做手术娩出胎儿,婴儿已呈窒息状态,急救后婴儿恢复正常。

但胎儿在子宫内啼哭是一个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胎儿生活在母体羊膜腔的羊水内,肺内充满液体,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他的呼吸是依靠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不可能哭出声来。那么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哭声呢?

专家们推断说,子宫内胎儿会啼哭,这可能与子宫膜破口,空气逸入子宫腔,刺激胎儿声带有关。并认为胎儿在子宫内的哭声有两种类型:一是轻柔地呜咽,多发生在临产前及临产早期,胎儿无窒息,对胎儿无害;另一种大声喘息哭声,多见于生产晚期,常伴有胎儿窒息,可能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缺氧而引起的。虽然两种哭声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胎儿感受到某种不适,甚至是危险的来临,竭尽所能地向母亲发出呼唤。不过,这种说法还没得到证实。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探究、惊奇与感动的心,随着医学的进步,胎儿啼哭之谜一定会被揭开的。

胎儿的听觉

研究表明,在胎儿的几种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就是听觉系统。

胎儿的听觉在发育过程中经不断完善会很快发挥作用。受孕后第4周,胎儿听觉器官已经开始发育,第8周时耳廓已经形成,这时胎儿听觉神经中枢的发育尚未完善,所以还不能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这段时期,胎儿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声音干扰的平静世界中,听而不闻,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胎儿26周时,传声系统已充分发育完成并可以发生听觉反应,听力几乎和成人相等。

胎儿“深居”子宫中,隔着不少组织、器官,究竟能不能听到外面世界的声音呢?回答是肯定的。

26周后,外界传到子宫里的声音或宫内的声音,胎儿就都能听见了。8个月的胎儿能够区别声音的种类,听出音调的高低、强弱,能分辨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讲话。胎儿每天听着母体心脏的跳动声、血液的流动声、肠道的蠕动声等。但令胎儿更感兴趣的是来自母体之外的声音,比如美妙的音乐声、风吹雨打声、小动物的叫声,等等。不但如此,胎儿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他们喜欢听节奏平缓、流畅、柔和的音乐,讨厌噪声。

总之,凡是能透过身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听到。因为胎儿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液体传递的,这些液体传递声波的能力比空气强得多。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地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并促进其发育,使得胎儿的听觉越来越完善。

胎儿在聆听世界

出生几天的婴儿,哭闹是常有的事。如果母亲把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会很快静下来,歇息入睡。这也许并未被年轻妈妈所注意,可是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深思。

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时,就已习惯了母体血流的声音和血管(心脏)的搏动,出生后,婴儿的耳朵贴近母亲的左胸脯(即心脏的位置),这种声音和搏动,把婴儿带回昔日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早巳体验过的安全感是任何优美的催眠曲都无法比拟的。

这使人们自然联想到胎儿的感觉器官和功能的发育。胎儿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就已形成,但功能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妊娠中、后期的事。

妊娠4~5个月,大脑的结构已日趋完善,胎儿的各种感觉功能就逐渐发挥了作用。譬如,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已相当敏感。这声音既包括母亲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其节律是与心脏相同的,这也许是胎儿出生后对母亲的心音亲呢的缘故),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以及肠蠕动等,另外,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界的各种响动。

有人发现,孕妇的一次大声喷嚏,也会使胎儿为之一惊。这说明,母亲与胎儿已建立起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形成一个母子统一体。

胎儿喜欢妈妈的声音

胎儿最初是透过腹壁听到妈妈的声音的。一般来说,妈妈的声音是胎儿听到的最早的声音。这种声音会经由母亲的骨骼、皮肤或身体,变成一种振动,传达给胎儿。

腹中的胎儿会记住妈妈的声音。准妈妈爽朗的笑声,愉快的谈话声或歌唱声会引起胎儿的特别注意和精神兴奋。出生后,妈妈轻柔地对他说话时,婴儿就会觉得很舒服,哭泣中的婴儿甚至能够立刻熟睡。胎儿不只能记忆母亲的声音,如果让妊娠中的母亲持续听其他的声音,胎儿也能明确地记忆下来。

胎儿对母亲温柔的话语及母亲心脏的跳动,会觉得安心、舒服,这是因为妈妈和胎儿的心是互通的。因此,随时要以稳定、温和的声音对胎儿说话,以促进胎儿脑细胞的发育。但胎儿并非每天只听到那些美好的声音,而且他也无法随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听哪些声音,不听哪些声音。胎儿除了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和心音外,也喜欢听鸟鸣声、大自然的风声,以及轻柔、安静的乐音;而成人觉得嘈杂的声音,胎儿也觉得讨厌。

胎儿对母亲的声音很敏感,如果母亲发怒或有歇斯底里的情形,那么胎儿的血压会呈激烈上下波动状态,有时会引起贫血,也可能生出情绪不安的宝宝。

为了让腹中的胎儿听到自己的声音,准妈妈要经常与胎儿对话,也可以念念书或唱唱歌。开始,胎儿可能并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不过等他8个月后,就都能理解了。每天跟胎儿说话,时间长了,胎儿不仅记住了母亲的声音,智力发育与心理健康发展也会受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胎儿爱听爸爸的声音

研究发现,没有经过胎教的新生儿,对不熟悉的女性逗乐也会表现出微笑,而爸爸逗乐则反而会哭。这正是孩子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男性的声音不熟悉所造成的。为了消除孩子对男性包括对爸爸的不信任感,妊娠5个月后爸爸应对胎儿讲话。

据报道,胎儿的听觉容易接收低频音,因而也容易听到爸爸的声音。胎儿对爸爸的声音很敏感,因此爸爸要经常和胎儿说话,给胎儿讲故事或为胎儿唱歌,就像对待一个已经出生的孩子一样。随便说些什么都好,从下班的时候“爸爸回来了”开始做起,以后话题就越来越多了,可以给胎儿说今天工作做了什么,路上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者给胎儿唱首歌或读童话书都可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习惯,胎儿也许没什么反应,进行几次后,胎儿就能感知准爸爸和准妈妈的心情,如果跟胎儿聊天的时候轻轻抚摸着孕妇的肚子效果会更好。到一定的月数后,胎儿就会对爸爸的嗓音有感应,听到爸爸的声音会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爸爸不在家时,可事先录一卷录音带,这样宝宝就可以随时听到爸爸的声音了。

父子的对话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爸爸经常和胎儿说话,那么胎儿出生后,与父亲的感情会非常好。

胎儿对声音有分辨能力

研究结果证明,胎儿对声音具有分辨能力,对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对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喜、恶表现。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和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的一些医学博士,做了胎儿对声音刺激反应的察颜观色研究,证实了舒缓轻柔的音乐和强节奏的迪斯科对胎动和胎心率变化有不同的影响。

如给胎儿以强节奏的迪斯科音乐刺激时,胎动次数明显增加,胎动幅度也增大,严重时伴有胎心率增快和抽泣样呼吸。当给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刺激时,胎动次数明显减少,胎心率减慢,胎儿甚至处于安静睡眠状态。

胎儿的视觉

以前人们以为,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即使到后期眼睛已发育良好,但隔着母亲的肚皮,也看不见什么。因为胎儿生活在羊水里,羊水外边还有羊膜、绒毛膜、子宫,这样层层隔阂,光线很难透过。因此,子宫是一个黑暗的世界。胎儿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什么也看不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胎儿的眼睛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东西。

胎儿的视觉比其他的感觉发育缓慢。原因很简单,子宫虽说不是漆黑一片,却也不适于用眼睛看东西。然而,胎儿的眼睛在妊娠第2个月时,就已开始发育,从胎儿第四个月起,胎儿对光线就非常敏感,但胎儿并不睁眼,胎儿在6个多月时就有了开闭眼睑的动作,特别是在孕期最后几周,胎儿已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了。直到第8个月时,才尝试睁开眼睛。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用手电筒的光线有节奏地照射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会睁开双眼,把脸转向光亮的地方,他看见的是一片红红的光晕,就像用手电筒照在手背时从手心所见到的红光一样。同时,胎儿的心率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母亲进行日光浴时,胎儿就可通过光线强弱的变化感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