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27083800000008

第8章 施特劳斯作品介绍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它的来源有不同的看法:有德国起源论,有法国起源论,还有就是意大利起源。它是一种三拍子的旋转的舞蹈,情绪欢快,活泼。华尔兹一词在1780年左右出现,但是旋转性的舞蹈早得多就在民间出现,但曾遭到过禁止。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蹦嚓嚓”三拍的周期的反复,这也是圆舞曲其中的特点。在德奥地区和在意大利起源的民间的舞曲就是圆舞曲的源,16世纪就有了,到了18世纪时圆舞曲就成了主导的舞蹈体裁。在整个19世纪它成就了压倒一切的优势。20世纪直到今天仍然方兴未艾。

19世纪以来的圆舞曲大大发展,出现了维也纳圆舞曲着一音乐体裁。他的奠基人有蓝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前者写了约200多,后者有300多作品。“圆舞曲之王”是约翰·施特劳斯。他的《蓝色的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他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等,都是不朽的杰作。现在,我国也有自己的圆舞曲《晚会圆舞曲》《青年圆舞曲》等。总之,它是很美的乐曲,多欣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年)是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圆舞曲及其他维也纳轻音乐的作曲家。小约翰从19岁开始自己组织乐队,到各国进行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深受名家和群众的欢迎。1872年到美国波士顿演出14场。在特造的可容纳十万观众的大厦演出,演奏者达两万人之多,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

小约翰作有五百余首作品,主要是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及一些轻歌剧等。他的创作核心是圆舞曲,完成了这种源自连德勒舞曲的奥地利民间舞蹈曲体的深化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它具有真正艺术的特点。施待劳斯的圆舞曲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为依据,民间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他曾戏言其笔下的旋律就好像水龙头里的水那样滔滔不绝地流出,他常常早晨作曲,下午分发乐队练习,晚上演出;加之某些商业的原因,他的作品并非首首都有是珍品。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最为成功和最受人观迎。

施特劳斯访美演出后感到了轻音乐和舞蹈音乐的局限性,转而创作了16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剧。他的轻歌剧虽是继奥芬巴赫后出现的新成就,但没有达到前者的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蝙蝠》《吉卜赛男爵》《威尼斯之夜》。